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日本茶道中的禅意世界

日本茶道中的禅意世界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6-29

日本茶道中的禅意世界

在日本喝茶有茶道之说,使得普通的生活方式成了一种玄妙的”道术”。十多年前,笔者有幸在天津南开大学的东方艺术中心见到一个仿真版的日本茶室,据说其中每件东西都是从日本运来。初见时并未感到有多新奇,里面的装饰和器物似乎都很平常,看起来没有什么眩目耀眼之处。殊不知这正是日本茶道的特色,在朴素无华的外表下蕴涵着悠远的禅语玄机,让沉浸其中的人顿生幽思之心。不过若要探究日本茶道的缘起,那还要从一千多年前说起。

茶自中国来

此时的茶会主要仿照中国的习俗,许多人聚集在一起喝茶,除具有解渴、养生的实用价值外还有斗茶的风气,以比试各自茶的优劣和点茶手艺的高低。茶会的程序是主人先让宾客在客堂吃些面食点心和水果,再请大家入座,由主人之子依次献茶。其间为了助兴要举行品茶游戏,即主人沏了各种茶让宾客喝,猜茶的产地,是“本茶”还是“非茶”。这种习俗源自中国,不过中国斗茶的主要是文人雅士,而日本斗茶的主角则是武士阶层。武士斗茶的目的是为了扩大交际,炫耀从中国来的舶来品,游艺性比较强。品茶游戏完毕就开宴,有美酒佳肴,还有歌舞助兴,所以这种茶会实际是酒宴,茶本身并不是茶会的主角。

“茶禅一味”的茶道建立

而日本后来的茶道是直到15世纪末16世纪初才由村田珠光、千利休等人创立的。村田珠光是一位僧人,年青时曾拜著名的一休禅师为师。有一天,珠光在禅房打坐参禅时睡着了,被师傅发现后让他喝茶,以便“睡眠自除”。从此他就每日饮茶,并进而研究如何喝得香甜、喝得更有韵味。在一人独饮的基础上,珠光又进一步探讨以茶待客的方法。他决心将茶事从奢华的世风中解放出来,茶室里要求绝对安静,一扫以前斗茶的杂乱,使其成为常人修身养性、提升品行的一种方式。经过不懈努力,珠光终于创造出一种更符合日本文化习俗也更具有思想内涵的“珠光流茶法”。

现在日本四张半榻榻米的茶室规格就是珠光确定的。他设计的茶室顶棚为杉木板,墙壁用泥土和稻秸涂抹,窗户由细木棍搭成。在茶室靠中间处设有一个小地炉,茶室一角放有台子,上面摆着点茶用具。全室榻榻米的安排和地炉的引用,成为跪坐式日本茶礼的主要物质基础。

此外,他还有一套自己的茶道思想。当时日本的幕府将军足利义政闻其名后专门向他请教。义政问:“茶事是什么?”珠光回答:“茶非游非艺,实乃一味清净、法喜禅悦的境地。”义政又问:“那么如何品饮?”珠光再答:“以茶道为礼,以礼而饮,大礼设食,小礼清饮。所谓饮者并非酒浆,鼎中盈溢的是溪谷的甘泉,炉中点燃的是池田的香炭,汉土的茶碗、高丽的花瓶置于草屋茅庐以示陋巷之乐,聚石筑院以享深山之趣。壁间挂的是高僧大德的墨迹,瓶中插的是田野的鲜花。宾主以礼相接,来者无闭门之拒,别时无伤悲之苦,话语祥和,交往如淡淡之水,游谊清净,胜似仙人,此乃君子之所贵,号为茶礼。”他注重的是尊崇自然,以体现人的内省美感。就此被称为“茶禅一味”的日本茶道在村田珠光手中初步诞生,而他也因此被奉为茶道的鼻祖。

千利休与“一期一会”的茶道阐释

在茶道历史上,千利休的名声更大,实际上茶道是在他手里才最终由“礼”真正成为一种“道”。千利休推崇所谓“草庵茶”,认为“茶汤之深味在于草庵”。他说:“草庵茶的第一要事为:以佛法修行得道,追求豪华住宅、美味珍馐是俗世之举,家以不漏雨,饭以不饿肚为足。” 他不追求世间珍重的名贵茶具,而是将生活中的普通用品拿来当茶具,比如砍倒竹子做花插。

千利休还为茶道制定了详细、系统的规范,诸如规范茶具的种类,制定主人点茶和客人饮茶的基本动作流程等,因而他被公认为是日本茶道的集大成者。在以前茶会后一般是设酒宴的,千利休坚决地去掉了酒宴。他认为茶会不是请客吃饭,如果在庄严的茶事之后请客人大吃大喝,那么主人的一番苦心,人们在茶事中所达到的净化效果就会付诸东流。茶事不得超过四小时。茶事完毕,客人应立即离去,主人不必挽留,也不必远送。

茶道里的茶分浓茶和薄茶。浓茶点起来很费时间,于是千利休开创了几个客人用同一个茶碗传着喝的“传饮法”。每个客人喝完后用纸把唇印擦干净,再传给下一个人。下一位客人要在上一位客人喝过的地方用茶,不得换地方,不能嫌别人脏,因为大家走进一个茶室是一种缘分。为了洗去讲究排场的上层武士家茶会的贵族气息,他还要求缩小茶室,以求主客之间近距离的交流。千利休生活在日本的战国时代,人们常深深感叹世道的无常,人生的无常,于是就有了千利休“一期一会”的说法,意为人生如萍水,相逢是一种缘,此次相会,不知何时再能重逢,因此要珍惜每一次相会。

千利休的茶道越近晚年越趋于古朴简约,排除一切装饰,以表现禅宗“本来无一物”的艺术境界。他会找来渔夫的渔篓做茶室的花瓶,用竹子当放茶釜盖的墩,喜欢粗糙而形状不规整的陶制茶具。对于这些,雇用他的军事强人丰臣秀吉欣赏不了,特制了成套的黄金茶具自用。千利休嘴里不说什么,心里却鄙视这样的炫耀。终于他们之间的矛盾趋向激烈,千利休在1591年70岁高龄时被赐死,最终剖腹自杀。这一年成为日本茶道确立的年份。茶道大师虽不幸死于非命,但他开创的茶风被他的子孙和弟子一代代继承。 茶道中“和、敬、清、寂”的禅意世界

现在日本茶道所尊崇的思想核心仍是千利休亲定的“和、敬、清、寂”四字。“和”是和睦、和平,追求的是主客之间心灵的默契和沟通;“敬”是尊敬长者、敬爱朋友,能做到真正的敬便具备了无差别心;“清”是洁净、清幽,代表无俗虑的清净之心;“寂”是悠闲入定,指保持放下思虑、一尘不染的心境。

而在物质层面,为了让茶的品饮达到更佳效果,现在飨客之物并非仅仅是茶,还会准备一些简单的茶点、菜肴。茶室一般都很小,结构紧凑,以便于宾主倾心交谈。茶室大多建在幽深僻静处,布置素雅,壁上挂着禅味十足的书法作品或水墨画,四周庭院里竹石环绕,流水潺潺。茶室的门洞矮小,只有半扇门大小,茶客必须蹲下或弯下腰才能进去。茶室内灯光幽暗,气氛肃寂。客人来到这里,火躁之气已经消去一半。在一片静穆中,茶客身体笔直地跪坐在榻榻米上,静静地欣赏主人兴施茶仪。

日本茶道用的是末茶(制成细末的茶砖),与中国明朝前的情况相同。中国明代学者丘在《大学衍义补》一书中解释中国古代饮茶的习惯时称:“唐宋用茶皆为细末,制为饼片,临用而碾之。元代犹有末茶之说,今世唯闽广间用末茶,而叶茶之用遍于中国。”而日本却一直保持古法,主人首先将茶末放入茶碗,然后沏水,之后还要用一种叫“茶筅”的茶具搅拌,沏出的茶汤色泽青碧,味道苦中带香。按照茶会规矩,客人在品茶时只喝三口半,不能多也不能少,而最后的半口是吸掉碗中的茶末。这是指浓茶,因为浓茶是一碗茶大家按次序轮流喝,这样就有必要对每个人喝多少定下一个大致的量。在喝完三口半后要用随身携带的纸巾将茶碗碰到自己嘴的地方擦干净,再将茶碗递给坐在自己下方的客人。而味道淡的薄茶则是一人喝一碗。在喝下碧绿色的浓茶前大家要仔细欣赏茶具,把茶碗紧贴在手掌上,让茶汤的暖意透过柔和而丰润的碗壁传入掌心,心中生发出陶醉之感。

茶道中的每一次茶会所希望达到的境界是让人忘却时间、忘却尘俗,自然、轻松地沉浸于雅趣之中。客与客之间、客人与主人之间,所有参加者都敞开心扉,自由畅谈。谈话内容一般不涉及世俗话题,更不能用来谈生意,而是以与自然风物有关的优雅事物为主。这就是日本茶道所说的“一期一会”。日本著名茶人井伊直弼在《茶汤一会集》中说:“追其本源,茶事之会,为一期一会,即使同主、同客可反复多次进行茶事,也不能再现此时此刻之事。每次茶事之会,实为我一生一度之会。由此,主人要千方百计,尽深情实意,不能有半点疏忽。客人也须以此世再不能相逢之情赴会,热心领受主人的每一个细小的匠心,以诚相交。”而茶会结束客人走后,主人还要独自坐在茶室内,面对茶釜回味当日的茶事,心中泛起一阵茫然之情,随之又涌起一股充实感,产生出一种不可名状的微妙感受。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水仙花
迎春花
难忘的荷花
“小龙”和“小凤”
我的小香包
米兰花开
龙井茶
我爱竹
校园里的香樟树
我家的小黄狗
盔甲“将军”真有趣
小狗“嘟嘟”
水仙花
蓝色小房子
浅析中国酒店业发展状况对于英语人才的要求
潍北凹陷主控测线构造样式特征研究
我国资源型城市发展旅游业的路径分析
铬钼铜磷大型气缸套石墨细化工艺研究
谈晋江玩具出口困难与对策
浅析铁路预制梁场的现场布置以及规划问题
钢结构厂房施工质量控制要点探析
基于平行四边形整体节点制作的工艺设计
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资源库的开发
解决中国式医患纠纷出路在何方
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的战略意义与路径选择
高职教材现状与教材编写
试述大学校园亚文化对高校主流文化的影响
浅论新形势下做好企业青年思想政治工作
基于互联网思维的智慧旅游发展策略分析
《夏日绝句》教案之四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之四
《歌唱二小放牛郎》课堂设计之一
《夸夸我家里的人》教案之一
《夏日绝句》教案之三
《歌唱二小放牛郎》课堂设计之一
《科学家的问题》教案之一
《歌唱二小放牛郎》课堂设计之四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之三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之一
《歌唱二小放牛郎》课堂设计之三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之五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之二
《夏日绝句》教案之二
《夏日绝句》教案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