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贝币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浅谈贝币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0-05

浅谈贝币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摘 要]海贝具有成为货币的天然优势。在原始社会晚期,生产力长足进步,掀起三次社会大分工,产品剩余增多,商品交换频繁,为海贝兴起奠定了历史基础。贝币兴起于夏,盛于商、西周,衰落于春秋战国,终于秦。

[关键词]贝币;海贝;商族;金属货币

贝币是目前我国大多数学者所公认的在中国大范围内最早流通的物品货币。研究贝币的发展历史,不仅对了解我国货币的发展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提高民族自尊心,增强民族团结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就贝币兴起的历史条件、贝币的发展历程等问题进行探索。

一、贝币兴起的历史条件

(一)生产力的发展

“贝”泛指海贝,它是目前我国已知最早在全国大范围内流通的物品货币。利用天然海贝作为货币,在世界上其它的一些国家也有类似的情况。货币的出现是商品生产和交换发展的产物。而商品的出现又是生产力发展、劳动产品出现剩余并用于交换的结果。因此,要了解贝币的兴起,就必须了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历史。

原始社会早期,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人类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根本就没有剩余产品,不存在着商品交换。原始社会晚期,人类学会了培植谷物、驯养家畜,生产力得到巨大的提高,产品有了剩余,使商品交换有了可能,并引起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即畜牧业与农业的分离。畜牧业部落和农业部落之间经常互通有无,以物易物,有力地推动了商品交换的发展。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出现了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即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了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这次大分工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生产规模的扩大,使直接以交换为目的商品生产开始出现,并使商品交换范围进一步扩大,但此时的商品交换仍是以物易物。随着社会消费日益增强,剩余商品逐渐增多的情况下,商品交换的种类和数量大大增加,出现了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即出现了一个不从事生产而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阶级。商人阶级的出现,缩短了商品买卖的时间,扩大了商品的销路,使商品的生产和交换进入飞速发展的时期。由于商品生产交换的日益增多,商人不得不寻找一种较为简单的交换方式,以使商品获得大量而又尽快的流通,于是交换媒介――货币,便应运而生。总而言之,货币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二)海贝的天然优势

原始货币为实物货币,生产工具、布帛、皮张、粮食、牲畜、龟壳、齿角、珠玉、海贝等都充当过交换媒介。但在我国大范围内最早流通的物品货币,非海币莫属。此皆海币本身天然优势之使然。

一是海贝产于东南暖海,从海边运到中原,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因此,它是有价值的。二是由于当时交通条件的限制,海币的运量是有限的,物以稀为贵,因此更受欢迎,且不会供给过多,以致泛滥。三是海币小巧玲珑,色彩斑阑,是华丽的装饰品,具有使用价值。四是海币质地坚硬,易于保藏。五是贝币不用分割,自身就可以成为天然的计算单位,将其打磨穿孔,用绳子串起来,既易于计数,又便于携带。

二、贝币的兴起――夏朝

三、贝币的兴盛――商、西周

贝币兴盛于商、西周,主要变现为贝币成为当时流通全国的主导货币。其证据如下:

首先,是出现大量以“贝”为构成部分的汉字。商代和西周是汉字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常用的大多数汉字,都成型于此时期。许慎《说文・六篇下・贝部》[4]收录以贝为主要构件的字多达59个,如价值功能方面的:赐、赏、财、资等,流通功能方面的:买、卖、贸等,支付功能方面的:赎、贡、费、赋等。通过许慎的解说,参之以先秦典籍及其注疏,辅之以其它层面的汉字构形与分析,便能窥测到商、西周时贝币已经成为当时流通全国的主导货币,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价值、流通、支付的功能,渗入到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其次,是考古发掘方面的佐证。在已发掘的商周时期墓葬中,大多都有发现随葬的贝币,按身份等级的不同,少则几枚、十几枚,多则成百上千枚。如1965―1966年,东益都苏端口屯一号亚字形商代晚期方伯墓,随葬贝壳就多达3790枚;1976年,河南安阳小屯殷墟商王武丁之妻妇好墓中,随葬的贝币更是惊人,多达6680余枚[5]。

第三,从相关史籍的记载,可以看出当时贝币的流通非常之大。朋是贝币的计算单位,先民们就将贝打磨穿孔,“五贝为一串,两串为一朋”[6]。根据商、西周时期的铭文记载,赐贝是当时君主赏赐臣下的常用手段。赐贝少则几朋,多则几十朋、上百朋。《诗・小雅・菁菁者莪》[7]就有“既见君子,赐我百朋”的记载。一朋十枚,百朋就达千枚之多。

四、贝币的衰退――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时,贝币日渐衰退,金属货币崛起。

首先,是随着商品交换额的扩大,原先的天然贝币供不应求,人们开始寻求贝币的替代物。其次,青铜铸造技术高速发展和青铜本身所具有价值高、易于锻造等优点,使青铜货币脱颖而出。第三,周朝分封的众多诸侯国,为争夺霸权,扩大自己的经济力量,都纷纷制造自己的货币,如齐鲁的刀币、晋魏的布币、楚的蚁鼻钱等,加速了金属货币的崛起。此时,贝币由主币地位逐渐退到了次币的地位,甚至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已完全退出了流通领域,为金属币所替代。

秦统一全国后,废除贝、刀布等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统一的货币制度,从法律上规定珠、玉、龟、贝、银、锡等不得充当货币,只有黄金与“半两”铜钱才具有法定的货币资格。秦朝以后历代王朝再没有正式规定以贝为币,不过也有例外,汉莽曾一度恢复使用。而且在中国的一些边远地区,例如云南一带,贝币一直延用到清初才退出货币的历史舞台。

五、小结

综上所述,海贝是我国大范围内最早流通的实物货币,它兴于夏,盛于商、西周,衰落于春秋战国,终于秦,行用了近2000年。在中国的一些边远地区,它甚至一直延用到清初才退出货币的历史舞台。贝币的长期行用,对我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当然,一些悬疑问题还有待考古发掘做出进一步证实。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家的小黄狗
我的小香包
“小龙”和“小凤”
校园里的香樟树
米兰花开
我爱竹
水仙花
蓝色小房子
水仙花
小狗“嘟嘟”
盔甲“将军”真有趣
难忘的荷花
龙井茶
迎春花
浅析中国酒店业发展状况对于英语人才的要求
谈晋江玩具出口困难与对策
基于互联网思维的智慧旅游发展策略分析
浅论新形势下做好企业青年思想政治工作
解决中国式医患纠纷出路在何方
铬钼铜磷大型气缸套石墨细化工艺研究
钢结构厂房施工质量控制要点探析
试述大学校园亚文化对高校主流文化的影响
高职教材现状与教材编写
潍北凹陷主控测线构造样式特征研究
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资源库的开发
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的战略意义与路径选择
基于平行四边形整体节点制作的工艺设计
浅析铁路预制梁场的现场布置以及规划问题
我国资源型城市发展旅游业的路径分析
《歌唱二小放牛郎》课堂设计之一
《夏日绝句》教案之二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之四
《歌唱二小放牛郎》课堂设计之四
《歌唱二小放牛郎》课堂设计之一
《夸夸我家里的人》教案之一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之五
《夏日绝句》教案之三
《夏日绝句》教案之四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之一
《科学家的问题》教案之一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之三
《夏日绝句》教案之一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之二
《歌唱二小放牛郎》课堂设计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