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创设活力四射的课堂

创设活力四射的课堂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7-09

创设活力四射的课堂

【摘 要】“有效教学”这一理念20世纪已经提出,内涵非常丰富,笔者研究了其中一个小分支――活动的有效性。目前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课堂热闹,课后“曲终人散”,达不到教学目标,学生也没有收获。因此,笔者在自己的实践中不断探索,文章将从活动设计的有效性着手,谈谈如何让活动更有效,只有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活动,才能达到发展学生的目的,达到《思想品德》课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活动有效性;活动设计;学生实际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设计课堂活动成为教师落实这一新课程理念的常用方式。初中思想品德课重在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是要通过学生直接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而实现的,于是活动成了思想品德课教与学的主要形式。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活动起来热热闹闹,但结束后,似乎没有多少收获。活动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组织开展活动,活动场景是否热闹,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在活动中学到什么,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那这个活动就是失败的,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下面我将结合《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这一课,谈一谈活动设计的有效性――活动有效性的基础和起点。

一、紧扣教学目标,设计有效活动

思想品德课程目标有“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方面,充分体现了思品课的综合性特点。在平时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类似的现象:教师为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迎合新课程的理念,设计、安排了大量的活动,于是整节课呈现出形式多样、气氛活跃的状态。回头反思,有不少活动是流于形式,为活动而活动,缺乏目的性和针对性的,未能实现课程目标。因此,我们在教学设计前,首先应建立课标理念,把握好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预设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将这些问题的解决确定为本课的教学目标。

在设计《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时,我首先在班级同学中进行了一个小测试,看看同学们有没有自我保护的意识:

“如果有一位陌生的阿姨(叔叔)到教室门口找***同学:你是***吧?今天你爸妈单位有事情走不开,让我来接你回家。”

调查结果是大部分学生毫不质疑的跟着走了,只有个别同学提出了疑惑,说明学生平时确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

接下来在全班进行小调查:

1.你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哪些意外伤害? 当时你是怎么做的?

2.你的课余时间通常是怎样度过的?

A、阅读 B、逛街 C、上网 D、看电视 E、其他

3.你在上网的过程中遇到哪些诱惑?

搜集同学们曾经在校内(校外)受到过侵害的例子,以及当时的应对方式,汇总归类,以便活动设计时更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更具讨论、借鉴的价值。

在教学中预设的活动首先要围绕目标来设定,教学中也可能会生成新问题,我们要及时根据目标灵活处理。总之,我们在每个教学环节中都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在深入了解学生的需要、经验和能力的基础上,设计出适合于本班学生的活动方案,让“活动”为“目标”服务,从而增强活动的有效性。

二、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感受

课程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的,但并不是学生生活的简单翻版。课程教育的意义在于对学生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学生。作为教师――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我们应该尊重学生不同于成人的生存状态、生命特征和生活方式,承认他们的生活与成人生活的等价性,尊重他们现实的生活和需要。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做到:解读教材内容,让教材回归到生活中。

(一)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在教学中,我们不应该唯教材论,简单地用教材上的案例,而应通过我们教师这座桥梁,让教材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中。所以,解读教材时,我们的着眼点该是当下学生主体,应该关注当下学生的生活体验。例如教材在这一课中举的例子是一个山村女孩,初中没毕业外出打工,结果上当受骗,设计“讨论”,学生有哪些教训。而我们当下学生生活环境不同,碰到类似的经历的几率几乎为零,所以我就没有按照书上的讨论题来操作活动,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到现实的社会环境,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我就将课前调查到的一个实例“放学时在学校门口遭遇敲诈”,设计成一个小品拍成视频,让学生参与点评,课堂效果良好。我们应该珍惜学生的独特体验,并鼓励他们相互交流与分享。

(二)重新整合教材

我们尊重每个学生独特的情感和生活体验,关注学生的思考和创造能力,要求我们将教材调整到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顺序。例如《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一课,教材安排是两框,但其中内容有重复和颠倒,因此我对教材进行整合,按时间分成“受侵害前”、“受侵害时”和“受侵害后”,提供的情境均来自于课前的小调查,让学生再次审视自己在应对和预防侵害时存在的不足,学生参与其中就必然会若有所思、若有所感、若有所悟,潜移默化提高自身保护意识和能力。

总之,在进行活动设计时,我们教师的角色定位是教材的开发者和整合者,我们需要将教学目标、学生的实际生活、学习效果、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等有效地结合起来,以确定活动的必要性和针对性,力求活动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自己就是天使
轻松起跑
位置与价值
一杯白开水
考场议论文写作的“七种武器”
​永远的谭嗣同
真正的天堂
自由的鸡
“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
双赢,你我共辉煌
凤头猪肚豹尾
真正的天堂
给予
一块石头的距离
明珠闪闪 2014年20期
4GW Plus来了
独自感受 2015年3期
一部充满趣味和智慧的奇书
恋恋未忘的冬日
周小平的美好时代
眼里有紫色
出租屋的最后一餐
金玉良言 2015年3期
为我们的冷漠付费
骨气奇高 情兼雅怨
《视野》·阳光行动(第169期)
清晨闻叩门
李白墓(外六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紫藤萝瀑布》优秀课件.ppt
冀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中国古代神话三则》备课精要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杜甫诗三首》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语文起始课》课件.ppt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桥之美》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卷:第三单元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卷:第二单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信客》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卷:第六单元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卷:第四单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三峡》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卷:第五单元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金色花》优秀课件.ppt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故宫博物院》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苏州园林》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