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哦,你所访问的页面不存在了,可能是炸了

可能的原因:

1.手抖打错了。

2.链接过了保质期。

从隐公出身探究其政治命运_从隐公出身探究其政治命运文档下载_免费文档下载-查字典文档网

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从隐公出身探究其政治命运

从隐公出身探究其政治命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5-09

从隐公出身探究其政治命运

[摘 要]隐公的出身及其所受西周礼制的影响对其政治生涯的影响是巨大的,因而隐公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他对于周朝的礼制又是什么样的态度,这对于他的政治生涯又有怎么样的影响,这都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关键词]隐公;出身;周朝礼制;摄政;政治命运

有关鲁隐公的研究从古至今,数不胜数,但大多都集中于对“郑伯克段于鄢”、“石谏宠州吁”、“臧僖伯谏观鱼”等具体事件的讨论。而对于隐公其人的研究少之又少,对隐公其人作出的断定也是寥寥无几。然则,西周礼制对于隐公的政治生涯的影响是巨大的。隐公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为什么是这样的人,他对于周朝的礼制又是什么样的态度,这对他的政治生涯又有怎么样的影响,这些都是值得探讨、分析的。因此笔者不揣固陋,力图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之上,试做梳理论证,以求教于方家诸正。

一、隐公其人

鲁隐公名息,又作息姑,谥号隐公,是鲁惠公的庶长子,于公元前722年~公元前712年在位。据《左传》记载:“惠公元妃孟子。孟子卒,继室以声子生隐公。”[1]按照当时周朝的传统礼制,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但由于周王室的衰败,诸侯国实力不断加强,逐渐视周王室的统治地位于不顾。同时,为了制约他国、称霸诸侯,各诸侯国不断改进经济制度、增补政治制度,周朝的礼乐制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周朝逐渐衍生出“立嫡以长,无嫡立长”的新的继承制。然而在《左传》中:“宋武公生仲子,仲子生而有文在其手,曰为鲁夫人,故仲子归于我。生桓公而惠公薨,是以隐公立而奉之。”[1]但隐公并没有成为太子,只是摄政称公,以用来供奉当时年幼的桓公。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借鉴周公摄政之例,是乎周礼的。

正是在这种历史发展趋势下,隐公登上历史的舞台,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为隐公日后的政治生涯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因为按照当时严格的礼制,隐公是完全没有这种机会。当然隐公也确实是一位很有才能的人。即位以后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第二,进一步加强与交好国家的联系。隐公元年“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邾子克也。公摄位而欲求好于邾,故为蔑之盟。“二年春,公会戎于潜,修惠公之好也。戎请盟,公辞。同年“戎请盟。秋,盟于唐,复修戎好也,且还采取联姻方式,巩固联盟。同年,“九月,纪裂来逆女,卿为君逆也”,隐公七年(公元前714年)“齐侯使夷仲年来聘,结艾之盟也。”

第三,利用有利时机提高自己在国人及诸侯中的声望。隐公六年(公元前715年)“冬,京师来告饥,公为之请籴于宋、卫、齐、郑,礼也。当时周王室虽然已经衰败,失去了对诸侯国的控制能力,但周王仍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隐公此举巩固和提高了他在周王室及诸侯中的声望。

隐公即位后采取一系列灵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周边各国通好,一方面为鲁国的稳固发展取得良好的周边环境,另一方面使自己的统治得到了诸侯的肯定。然而隐公并没有抓住这样的机会,《史记・世家》曾记载有关隐公对摄政的看法:“有先君命,吾为允少,故摄政。今允长矣,吾方营菟裘之地而老焉,以授子允政”[2]隐公大有让位于桓公的想法,大多数人也因此会认为隐公是位让国之贤君,晋代的杜预在《春秋经传集解序》中说:“《春秋》何以始于鲁隐公?答日:周平王,东周之始王也。隐公,让国之贤君也。考乎其时则相接,言乎其位则列国,本乎其始则周公之祚胤也。若平王能祈天永命,绍开中兴,隐公能弘宣祖业,光启王室,则西周之美寻,文武之迹不坠。是故因其历数,附其行事,采周之旧,以会成王义,垂法将来。”[3]从这一段话中,不难看出,杜预对于隐公是持以肯定态度的,那么以后也有不少人赞同杜预的这种说法。然而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来思考,隐公是其谥号,那么按“谥法”中“不尸其位曰隐”的说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后世对鲁隐公的总体评价:执政平庸,但没有野心。与其说隐公没有野心,不如说是隐公所处的环境以及所受的礼制熏陶所决定,《左传》中有记载:“公贱妾声子生子息。息长,为娶于宋。宋女至而好,惠公夺而妻之”[1]对于惠公的这种行为,隐公没有反抗,只是默默的接受,隐公的处境不言而喻。

二、隐公之于周朝礼制的态度

鲁国,作为周朝的同姓诸侯国之一,是周朝著名的礼乐之邦。在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后,封少昊之虚曲阜于其弟周公旦,称之为鲁公。《史记・世家》中记载:“鲁公伯禽之初受封之鲁,三年而后报政周公。周公曰:何迟?伯禽曰: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之后除之,故迟!”[2]由此鲁国受周朝礼制影响是非常深的,作为摄政公的隐公自然也是深受其影响。

其中最明显的就是隐公对于其继承君位的态度上:公子挥建议隐公除掉公子允自当君王时,鲁隐公听了却非常惊讶地说:“因为桓公年纪太轻我才摄政。我将把君位授给桓公。派人去营造菟裘的官室,我将要告老退休了。”[5]由此可见,当隐公当听说要弑杀鲁桓公时,第一反应是非常惊讶的。因为根据周朝礼制,桓公是嫡长子,他才是名正言顺的继位者,而自己不过是继室所生之子,他不过是暂代王位而已。据《左传》记载:“惠公之季年,败宋师于黄。”“惠公之薨也,有宋师,大子少葬故有阕,是以改葬。”由以上史料可以得知,惠公生前虽然立了太子,但太子太年少,还没有能力治理国家,而他同父异母的哥哥也就是隐公却已成年。惠公晚年,与宋、齐等国交恶,惠公死后周围诸侯虎视眈眈,想分一杯羹。新丧的鲁国为了自救效仿自己的先人周公旦摄政辅助成王之举“共令息摄政”带领鲁国走出困境。可见隐公摄政是鲁国人至少是得到大多数鲁国卿大夫赞同的。

通过这些资料总体来说,隐公对于周礼是遵从的。不管是出于政治策略还是国家之大局,隐公都是从周礼出发,来做事的。当然,仔细阅读《左传》隐公又有一系列不符合周礼的做法,其中最为着名的就是“臧僖伯谏观鱼”。鲁隐公五年春,隐公又不顾大夫臧僖伯苦口婆心的劝阻,大老远地非要跑到边境棠地去看捕鱼,按当时礼法,打鱼是贱业,身为诸侯王去看这个热闹,与身份地位是十分不妥的,何况还是不远万里跑到边境去看热闹,所以《春秋》曰:“公矢鱼于棠”。在前面的论述中,我们说,隐公不管是出于他的政治策略还是从他的出身而言,他对于周礼的熟知程度都是不容置疑的,他为何还执意要去观鱼?在《左传》中还有这样的记载,隐公四年“公问于众仲曰:卫州吁其成乎?在这里隐公为何要去问,难道是有所期望。州吁,春秋时期卫国人,其母亦为妾,公元前719年弑兄即位,同隐公同为妾所生。隐公在这时问,难免会让人心生疑问,当然这只是一种猜测。隐公在问时,是否也同州吁一样,也有想称王的念想呢。这都是值得探究的。

正是隐公一方面受西周礼制的影响,另一方面,隐公在摄政的过程中,由于只是摄政并非真正的公,因此在他执政的过程中,他也曾作出一系列努力,如《左传》中记载,隐公生母葬礼、死后的称谓等,这里不再详细引用,只是又是归结于隐公其独特的出身和所受的文化熏陶之影响,我们说这也是隐公最后命运的根源。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吹画趣课
吹画趣课
吹画趣课
吹吧
吹画趣课
一句名言给我的启示
我的雪仗游戏
吹“牛”
吹画趣课
我难忘的一件事
吹画趣课
吹画趣课
我四季的童年生活
吹“牛”
吹画趣课
夏秋鲜叶加工红茶的萎凋技术研究
农业科技风险投资内部运行机制研究
白萨福克羊生理生化指标季节性变化研究
两种方式提取杏鲍菇菌丝胞外酶的比较分析
富硒罗汉果中罗汉果皂苷V的HPLC测定
芹菜露地和保护地栽培技术
雪莲中绿原酸、芦丁、木犀草素含量的HPLC法测定
卷烟包装材料中荧光增白剂的UPLC测定
辣椒高产栽培技术
渝产续断多糖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的优化
锦江河斑鳜繁殖生物学的初步研究
东宁县全力打造黑木耳种植基地
低盐高效发酵豆豉新工艺研究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山刺玫果总黄酮的工艺研究
罗田甜柿种质资源ISSR分子标记初步鉴定
湖北省荆州市201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1)
云南省怒江州201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1)
湖北省潜龙市2010年中考三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湖北潜龙201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广东省201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2)
山东省东营市2010年五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重庆市南开中学校初2014年届九年级(下)阶段测试(七)
北京各区县2010年中考二模试题及答案汇总(不断更新中...)
湖北荆州201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2)
2010年长沙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1)
河北省唐山市2010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河南省内乡县2010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丰台区2014年初三统一练习
皖东南初中三校2010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
北京密云县2010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