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高校突发事件的诱因及对策分析

高校突发事件的诱因及对策分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26

高校突发事件的诱因及对策分析

【摘 要】近年来高校突发事件的频发严重影响到和谐校园的建设,对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及社会的稳定带来了不良的后果。通过实地调查的方法分析导致高校突发事件的原因,有利于准确把握事件的性质、诱因及发生机制,从而找到处理高校突发事件的正确方法,为构建和谐校园贡献力量。

【关键词】突发事件;高校突发事件;应对机制

高校突发事件是指由于自然的、人为的或社会政治的原因引发的,发生在大学校园内或发生在校园外与校园成员有关的,不以高校管理者的意志为转移的,在事先未预警的情况下突然爆发或潜伏尚未发作的,对学校的教学、工作、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影响、冲击或危害的,对学校成员造成不安、压力的,给学校全体或个人带来危害的,而以校园现有的人力与资源,难以立即有效解决的紧急事件。对于高校突发事件,我们只有认清了它的原因,才能够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正确处理高校突发事件。“无风不起浪”,高校突发事件是可防可控的,关键是要认识事件的根源,化解源头,平时重视学生的需求,及时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以师生为本,科学管理。为客观真实地了解高校突发事件的诱因,笔者选取了陕西省西安市的六所高校的400名大学生展开了调查,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93份,有效回收率98.25%。通过调查研究分析,指出当前高校突发事件的社会、学校、个人及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力等影响因素,并尝试提出一些可能性的对策,以应对和预防高校突发事件的发生。

一、高校突发事件的诱因

(一)社会因素

1. 意识形态多元化。意识形态多元化一方面表现为社会上充斥着不同的群体文化与亚文化以及不同的意识形态形式,如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功利主义、集体主义等;另一方面,表现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之间的冲突。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综合实力有了长足的发展,在国际社会的地位也不断提升,大国形象开始逐渐树立。然而国内外敌对势力对我国的破坏从未停止过并长期存在。各类西方势力在国际上不断散布“中国威胁论”,在国际事务上制造事端,百般阻挠中国的发展。大学生群体年轻气盛,爱国热情强烈,对指向中国的不友好言论极为敏感,往往会采取一些非理性的方式展现自己的爱国诉求,以维护中国的国格。

2. 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得突发事件传播的速度加快,影响的范围不断扩大。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却也为各种高科技犯罪提供了便利。各类网络突发事件的发生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网络本身的虚拟性为部分人的虚情假意、为非作歹提供了良好的机会,极易引发诚信危机。大学生是利用及掌握网络技术数量较高的群体,他们可以利用网络方便快速的特点迅速发起各类事件,对高校秩序可能不良影响。同时,近年来的网络犯罪和网络安全问题愈发引起人们的警惕,在网络上散播不良信息,造成当事人不稳定的情绪,引起轻生的情况也是时有发生。

3. 学校周边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首先,不良的社会治安环境对学生的安全具有直接的影响,人数众多、思想单纯的大学生为早已成为不法分子瞄准的对象,扩展高校这一广阔“市场”成为他们的目标。如偷盗学生的各类物品,诱骗学生参加非法传销组织;一些不法分子以找兼职、谈恋爱等为幌子骗取女大学生的信任,对其进行性侵害,更有甚者采取暴力手段,将其残忍杀害。收到伤害后的学生可能无法承受,引发一些次生危机事件的发生。其次,学校周边的复杂的小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导致各类威胁大学生安全事件的发生。学校周边出入的人员复杂,素质参差不齐,学生在校园周边被抢、打架斗殴、校园内失窃等事件的存在使得大学生缺乏安全感,打乱了学生们正常的生活、学习秩序。

4. 利益多元化的影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由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矛盾及利益的重新分配和调整势必触动一部分既得利益者,日积月累,若得不到适当是疏通,他们很可能将遭受不公平的怨气以极端的方式发泄到备受社会关注的大学生群体,制造爆炸、投毒等各类引起社会恐慌的事件。2003年年初发生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爆炸事件就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二)学校因素

1. 学校的教学、后勤服务、硬件建设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这主要是指在高校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很多高校实行了合并,实行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办学模式,招收的学生数逐年增多,招收的学生也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一方面加大了管理的难度,另一方面学校相应的教学、后勤服务、硬件建设没能与日益增长的学生数量和需求相适应,导致一些的不公平情绪的产生,如果处理不当,危机事件的发生将不可避免。

2. 在日常管理中,缺乏“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学校扩招和多校区办学的现状增加了高校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加之学校资源的有限,“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并没有在管理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中体现出来,导致对大学生的尊重、关心和爱护不够;对大学生的爱国热情、求知热情和情感困惑未能及时地予以疏导;对大学生面临的各类困难没有给予及时的解决;并且部分学生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生硬,方法陈旧,引起学生的埋怨、失望甚至愤怒等消极情绪,这些情绪不断积累,一旦机会来临,就会爆发出来,危机学生的安全,影响学校秩序的稳定。

3. 高校缺乏恰当的危机教育。调查发现,认为入学后没有受到应急知识教育或相关培训的学生占到了66.7%;认为只是接受了形式上的应急方面训练的学生占46.2%;有37.2%的学生认为危机事件发生后学校才进行相应的应急知识宣传;高达70.4%的学生认为学校从未组织过应急实训演练。由此可见,高校危机教育的缺乏直接导致了学生应急知识的缺乏,这样他们在突发事件面前表现的手足无措就不足为奇。

(三)个人因素

个人因素也是影响高校突发事件的一个因子,据调查,在个人因素中,大学生“自我调整能力差”占据较大的比例,推演开来,也即个体的认知失调容易诱发各类心理危机。费斯汀格的心理学认知失调理论(to Theory of Cognitive Imbalance认为当个体出现认知失调,个体就会出现心理危机,主要表现为认知错误导致的行为错误。社会转型期的当代大学生面临许多困惑与困难,学习、就业、情感等压力使得很多大学生群体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心理困惑与思想压力,产生焦虑、抑郁、悲观、厌世等不良情绪,这些消极是情绪日积月累,得不到合理的宣泄,最终将会不堪重负,出现情感崩溃,导致思想和行为的失衡。其次,学生缺乏安全意识。问卷调查发现,没有听说过校园突发事件的学生占57.9%;34%的学生从来不关注自己宿舍是否存在安全问题;认真注意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食堂等公共场所是否设有逃生专业通道的学生不到16%。

(四)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力度不够

不断升级的社会竞争,不断加快的生活节奏,使得人与人之间用于沟通交流的时间大大缩短;人们的意识形态正在遭受各方面的冲击,人们思想出现混乱与迷失。虽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在用他们的职业话语与受教育者进行对话,然而这种对话的实际效果却变得越来越困难。“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出现了集体失语状态”。调查显示,“不知道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突发事件时开展情况” 的学生占26.6%;53.4%的学生认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在突发事件时开展一般”。可见,在突发事件前,高校不能有效深入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了解把握学生的思想变化,耐心细致地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以致问题进一步恶化。除此之外,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的人格教育、安全教育、防范意识教育以及危机实训演习等方面的教育涉及也很少,这显然的不够的。

二、对策分析

(一)事前预防机制的建立

首先,要加强管理,建立科学的应急预警管理机制及管理组织机构,变“被动处理”为“主动应对”,也即预案管理。预案管理就是为了事先对可能会出现的某个重大事(案)件的发生制定出可选择的预防和处置方案,从预防的视角出发,对某个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时间进行认真研究,及时制定出相应的预防、控制、应对和补救措施,并逐一落实管理责任,从而把风险、危机、灾害、损失等降到最低限度。其次,建立信息监控系统,及时捕捉危机征兆。实际上这也预案管理的一部分,这种监控必须能够有效的捕捉到可能对校园及师生造成危害的因子,对它发生的可能性程度及危害范围、大小做一个较为严密的处理与评价,当然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不失为一种好方法。第三,开展危机教育。调查表明,当前众多高校缺乏专门的危机教育及实践课,师生们的危机意识较弱,处理危机缺乏科学的方法。因而高校应有针对性的制定专门的危机教育计划,广泛的开展危机教育理论课和进行模拟演练等实训课。在此,应特别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思政教育在高校突发事件萌芽期能具有导向作用,可以从内部阻隔一些诱发因子。最后,建立畅通的外部疏通渠道。这里主要是指高校要建立起与其他学校、上级主管部门、公众、媒体、家长、社区等的信息沟通渠道,及时发现不良隐患,借鉴经验,与社会各部门一道共同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

(二)事中应对处理机制的建立

这里主要是指高校突发事件发生后,学校各主体应采取怎样的措施予以应对。这就需要建立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首先,事件一旦发生,高校危机管理机构要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主要领导要在第一时间亲临现场进行指挥,稳定师生情绪,控制事态的扩大,把危机的范围控制在一定的领域,尽最大努力保护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其次,准确定性,依法处置。突发事件大多数都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因而处理的时候,避免使用强制武力手段,对待合理要求要想办法满足,对待不合理要求要耐心解释、劝导,这对于领导的判断及决策能力有较高的要求。第三,树立生命安全第一的原则,最大限度的发挥学校基层的作用,学校教师、学生辅导员、学生干部及学生本身都应参与这一过程,“动之以理、晓之以情”,平息事态,防止事态的扩大。这一阶段,思想政治教育也应该贯穿始终,发挥其舆论引导、冲突缓解、心理引导等作用。

(三)事后处理及恢复机制的建立

首先,做好善后处理工作,对在突发事件中受伤或死亡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人员要给予一定的抚恤、补助,提供必要的司法和心理疏导帮助。对紧急调动物资支援的单位和个人要进行补偿。另外,对突发事件的相应责任者应依法给予一定的处理意见,给师生员工一个明确的说法。其次,做好心理恢复工作。突发事件给广大师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阴影,因而在事后安排专门的心理辅导员给予心理疏导很有必要,使他们逐渐消除恐慌、惧怕等不良心理情绪,尽快恢复到正常的学习生活状态上来。第三,做好事后总结工作,认真分析突发事件的诱因、发生机制、过程及危害,以便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建立应对突发事件的长效机制,更好的处理及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

总之,高校突发事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多种诱发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这也使得高校突发事件具有复杂性的特性,但这并不意味着高校突发事件是不可防的,相反,在找准缘由的基础上,采取适当的预防和应对办法,可以有效降低高校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降低其损失。在应对和预防高校突发事件中,需要建立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应对机制,同时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在这一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作用。校园危机是导致学校师生员工生活偏离正常轨道的危机和非均衡状态,对教职工和学生心理造成不利影响,在高校突发事件中,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部门有责任、有义务开展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减少校园危机所造成的损失,恢复学校的均衡状态与正常秩序,保障学校的稳定和发展。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相册里的童年
七品芝麻官
采马兰
打碎鸡蛋的发现
一件惊心动魄的事
都是“非典”惹的祸
调“蜂”离“屋”计
童年的一次砸沙包比赛
日新月异的家乡
游儿童公园
谁不说家乡好
这件事使我感动
听爷爷讲那过去的事
我心中的广州
我终于揭开了一个谜
试论高职职业英语优质课程的开发
浅析多媒体技术在高职教育改革中的作用
探讨高职英语教育改革如何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
关于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大学生职业素质现状及培养模式探讨
简析高职文秘专业实施通识教育的途径探索
析切实提高教师素质 确保中职向高职发展
环境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改革探析
试析高职院校人文类公选课教学现状及对策
浅谈中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素质
试析“做中学”的“双师型”教师培养途径探索
试论高等职业院校走社区性高等教育之路
浅析多媒体网络下高职英语视听说互动立体化教学模式研究
浅析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的共建
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高职教育改革探析
《看云识天气》课标解读
《看云识天气》学习目标
《看云识天气》结构分析
《看云识天气》课文导读
《看云识天气》写作特色
《看云识天气》课文简析
《看云识天气》典型例析
《看云识天气》词语解释
《看云识天气》词义辨析
《看云识天气》中心意思
《看云识天气》精彩句讲解
《看云识天气》写作特点
《看云识天气》课文背景知识
《看云识天气》句段详解
《看云识天气》学法导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