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21
综合治理城中村 提升群众安全感
“城中村”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带来的一种特有现象,是我国土地所有权制度二元结构的产物。长期以来,城中村流动人口管理难、刑事案件多发、征地拆迁纠纷等问题导致社会治安形势严峻,并一直困扰着城中村的发展。本文就城中村普遍存在的治安综合治理现状、成因及对策进行探究和思考,通过分析和归纳,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一、治安现状及特点
(一)流动人口多,管理难度大城中村地处城市中心,交通方便,就业机会较多,村民有多套房屋出租,具备大量廉价的出租房,吸引了大量的外来流动人口就业,致使城中村人口呈现流动性大,管理难的特点。例如,在贵阳主城区的城中村沙河村居住的人口中,常驻人口有4000余人,暂住人口却达2万余人,达到1:5的比例。由于流动人口主要集中在村民的房屋出租区,村集体在流动人口管理上就存在很大的难度,对治安综合治理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二)刑事犯罪案件多发城中村人口密度大,流动人口多,加上街多巷深,过道多昏暗窄小,使得违法犯罪活动猖獗,其案发主体、时间、地点、性质复杂多样:从违法犯罪主体看,多为外来流动人口,也有少数的本地人员,犯案者大多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从案发时间来看,犯案人员多数借着夜色幕掩盖流窜作案,其中案件多发时段为夜间及凌晨;从案发地点来看,在城中村特殊的接到环境掩护下,违法犯罪地多集中在村内狭窄昏暗巷道或人少的路面,具体路段也呈现出多变性;从案件性质上看,在城乡边缘结合地带的违法犯罪既有城市现代犯罪的特点,也有农村地区传统犯罪的特点,但主要以贩毒、盗窃、抢夺、抢劫等传统违法犯罪为主。
(三)征地拆迁纠纷不断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中村失地农民在房屋拆迁问题上的各种纠纷层出不穷。一是村民由于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希望从拆迁中得到最大利益的补偿,因而铤而走险违法种房;二是少数村民对拆迁补偿要求不合理,与拆迁部门产生了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三是一些房开商有选择性地拆迁,导致同一个村民组,内出现拆一栋留一栋的废墟现状,村民生活不方便,使未拆迁户怨声载道。征地拆迁纠纷在村集体协商无果后,走司法程序等途径的较少,而聚众上访多,给城中村社会治安带来极不稳定因素。
二、治安问题成因分析
(一)规划建设不合理,基础设施落后。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城中村村民生活居住空间不断缩小,致使城中村广泛分散在现代化的城市之间,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地理环境。一是村民居住分散,居住环境相对较差。城中村村民多分布在地势较高的坡地或房开商看不上眼的较偏僻位置,生活工作不便。二是房屋建设无规划,突击“种房”现象严重。城中村村民在没有合理规划的情况下建设房屋用以出租,导致了顶风修建各种违章建筑,甚至出现“楼上楼”现象。三是路多巷深,昏暗难行。长期以来没有合理的建设规划,缺乏城市道路管理部门的重视,路窄巷黑的现状不仅给居住者带来通行的不便,而且也给违法犯罪活动提供了作案的庇护。
(二)流动人口多,人员良莠不齐。城中村大部分流动人口多是处在社会的底层和城市边缘的人群,文化素质不高、收入较低、构成复杂、流动频繁、居住密度大,来到城市后较大的贫富差距造成的落差感和周围关怀的缺乏,甚至还有受到各种歧视,容易导致他们积累不满情绪,如果他们长期不能通过正常方式渲泄这种情绪不良情绪,或者为了满足其超能力所及的物质需要时,就很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更值得注意的是,在流动人口密集的地方,在逃犯、吸毒人员等重点人口隐藏其中,不易查出,管理和打击都十分困难。
(三)房开商不合理拆迁。征地拆迁一直是导致城中村治安综合治理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处理不好易引发社会治安问题。具体原因上,一方面,房开商选好地、留劣地,或是因村民本身房屋建筑面积、耕地面积的不同,在拆迁补偿后造成同一个村民组或者一个家庭出现严重的贫富差距,导致村民心理上的不平衡。另一方面,部分村民得到“巨额”的拆迁补偿款,由于没有长远打算和投资经验,甚至有的大肆挥霍,用于赌博或者炫富,拆迁补偿款很快被挥霍殆尽,加之没有谋职技能,高不成低不就,找不到稳定工作,也给社会稳定埋下隐患。
三、对策及建议
(一)加快经济转型,强化综治建设。城中村在向城市过度转型过程中的首要任务是做好村集体经济的转型升级。城中村集体单一的租赁买卖必须向现代第三产业服务业转型,壮大村组经济。集体经济丰盈后,才能投入更多到社会治安基础设施的建设中:一是要合理规划村内建设,修缮“行路难”的村级公路和高坡深巷,提高村民的出行安全感。二是要及时合理地设置村内照明设施,对巷多路黑的地段安装路灯,各路段全面覆盖。三是有针对性地在案件易发高发路段、街头巷口安装监控摄像头,严密监控,降低发案率。
(二)主动打击,积极防范。一是进一步发挥公安干警的主力军作用,开展定期与不定期的出租屋清查、沿街巡逻等活动,挤压违法犯罪活动空间,切实减少案件发生。二是完善护村专业巡逻队的建设,发动党员及村组保洁人员义务巡逻,充实人员和装备,落实举报线索奖励措施,带动村民自我防范力量的壮大。三是完善流动人口登记和动态管理制度,鼓励出租户主参加治安志愿者队伍,做好流动人口登记,与租房者签订流动人员治安责任书。四是对特定时间、地段进行重点管控、巡逻,针对各种类型的案件做好防范工作。
(三)强化法制教育,做好矫正帮扶。一是要重视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教育部门要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开展各种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思想教育、法制教育活动,培养青少年高尚的情操,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对社会不良影响的免疫力。二是公检法相关部门和村级基层组织应当组织村民进行非法种房案例教育、拆迁矛盾解决流程普及等工作,提升广大城中村民的法制意识,减少因违法种房或不了解迁拆政策带来的各种矛盾。三是各级相关部门要积极做好刑满释放、戒毒人员以及社区矫正人员的帮教和就业安置,采取多种渠道为他们解决生活出路问题,以利于对他们的改造和帮教,预防再次违法犯罪。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军训——人生之旅第一步
- 都是闹钟惹的祸
- 未来的家
- 生活是快乐的
- 心爱的土豆
- 骑“多人车”
- 有个男孩想变瘦
- 有惊无险
- 童年的趣事
- 人文桐乡
- 爱学字的爸爸
- 梦游天庭
- 童年傻事
- 说说我自己
- 重返师门
- 试论微博新传媒的高职生就业观教育
- 试析以职业生涯规划为载体深化高校思政工作
- 浅析世界产业发展动向对我国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启示
- 试论现代职业教育的伦理诉求
- 浅析基于职业岗位要求的高职管理学基础实训教学研究
- 试析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专业实训能力标准及其要素
- 试论高校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与途径
- 试析心理社团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 试论职校机电专业教学内容与就业岗位的对接
- 试析新制度经济学视阈下职教城建设策略探讨
- 试析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
- 简析多媒体技术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应用
- 试论高职艺术设计教学的缺点与对策
- 试析对创新高职院校课程改革模式的探索
- 试论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有效性
- 《古代诗歌五首》课题研究
- 绝妙山水不朽诗章──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赏析
- “互文见义”的含义
- 《古代诗歌五首》有关资料
- 《秋天》教学后记
- 《西江月》运用的艺术手段
- 激活创新思维 拓展学习空间──《秋天》教学实录
- 《天净沙·秋思》的映衬技法
- 《秋天》实录片段及点评
- 以诗意解读诗意──《秋天》的教学案例
- 关于引导学生分析诗歌意境的教学建议
- 断肠碎心的悲曲──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 古诗的鉴赏、评价及考查
- 《秋天》教学反思
- 《秋天》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