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天才的学者 失败的政要

天才的学者 失败的政要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14

天才的学者 失败的政要

如果在百度上输入翁文灏三个字,就可以看到这样的介绍:翁文灏(1889~1971)是中国第一位地质学博士、中国第一本《地质学讲义》的编写者、第一位撰写中国矿产志的中国学者、中国第一张着色全国地质图的编制者、中国第一位考查地震灾害并出版地震专著的学者、第一份《中国矿业纪要》的创办者之

一、第一位代表中国出席国际地质会议的地质学者、第一位系统而科学地研究中国山脉的中国学者、第一位对中国煤炭按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类的学者、燕山运动及与之有关的岩浆活动和金属矿床形成理论的首创者、开发中国第一个油田的组织领导者。

这么多的“中国第一”,在现代学术史上极为罕见。遗憾的是他后来并没有沿着学术的道路走下去,而是选择了一条弃学从政的道路。翁文灏为什么会有如此选择呢?这还要从头说起。

一、家世和出身

翁文灏字咏霓,出身于浙江宁波一个富裕的绅商家庭。据说翁家祖上最初以种田撑船为生,后来逐渐涉足商业,到了翁文灏高祖时,其家业开始兴旺起来。翁的曾祖父也善于经商,把生意做到了杭州和上海。但是在那“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时代,商人是不入流的,于是他的祖父翁运高走上了科举之路。运高擅长诗文,才华卓著,是同治年间举人、宁波一带名士。受家庭的影响,翁文灏之父翁传洙也好义疏财,兴趣广泛。有一次,传洙购买一艘小火轮,自己驾驶去上海游玩,玩腻了便分文不取送给朋友。在那汽车尚未进入中国的时候,他已经玩游艇了。正因为如此,翁家也摆脱不了“富不过三代”的魔咒,开始走入下坡路。

翁文灏6岁生日那天,他的母亲因夫妻关系不和而自寻短见。好在继母进门后对他视如己出,督促学习,催其上进,这对他的成长非常有利。翁文灏13岁的时候参加县试考中秀才,被人们视为神童,在当地传为佳话。第二年他参加乡试却未能中举,出乎人们预料。不久,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他考入上海震旦学院,在那里学到许多科学文化知识和社会变革理论,这一年他17岁。

1908年,19岁的翁文灏参加浙江省官费留学生考试,获得赴比利时留学机会。他起初想学铁路,后来进入著名的鲁汶大学攻读地质科学,最终获理学博士学位。

二、留学归来

除此之外,翁文灏还创立了“燕山运动”理论,并主持了周口店发掘工作。著名地质学家黄汲清在《翁文灏先生与北京猿人之发现》(未刊稿)中说:“翁文灏作为地质调查所所长,自始至终,从宏观上组织领导周口店的发掘、科研工作,调动老中青专家的积极性,团结不同国籍、不同学术观点的学者长期相处,密切合作,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并为同一目标而努力奋斗。以某种意义上说,他的功劳并不在步达生、杨钟健、裴文中之下。”(同上,第62页)

三、庐山讲学

“九一八”事变以后,翁文灏与胡适、丁文江、傅斯年等人共同创办《独立评论》并发表许多文章。这些文章涉及科学普及、资源开发、民主宪政和收复失地等诸多方面。在谈到制度问题时,他推心置腹地对年轻人说:“……无论信仰什么主义或采取什么制度,都要用好好的人去好好地做。政者正也。无论什么制度,其最重要的目的只在有法子使好的有能力的人能够上去当政,不行的或不相宜的能够和平的下来。”(《独立评论》第十五号,第3页)这与当年胡适倡导的“好人政治”完全一致。

据钱昌照说,这个主意是他提出的,他认为“国防设计应该是广义的,其中包括军事、国际关系、教育文化、财政经济、原料及制造、交通运输、土地及粮食和专门人才的调查等部门”。(《文史资料选辑》合订本第四卷,第250页)由此可见,这是一个高度集权的垄断机构。

四、遭遇车祸

青年的读者!有人告诉你,“社会是万恶的”,“社会上没有好人”,你不要相信他,因为翁先生就是一个极好的反证。

有人告诉你,环境是不可抵抗的,人是环境的产物,你不要相信他,翁先生早年的环境是一个十足的纨绔,……然而他从没有因此而志气颓丧,或者因为室家之累而放弃他的为学与做人之道。足见得肯努力的人可以战胜环境。

有人告诉你,非会得吹牛拍马不能在社会上立足,你不要相信他。翁先生是最不会吹牛拍马的人……

有人告诉你,社会没有公道,朋友没有真心,你不要相信他。这一次翁先生受了伤,许多和他交情很浅而且没有利害关系的人都纷纷的打电报写信探问他的病状……

由此看来,中国现在的“世道人心”并没有比任何时代,任何国家坏。青年的读者,希望你们把翁先生做模范,努力来建设簇新的国家!(《独立评论》第97号)

从这篇文章中不仅能看出翁文灏的人格风范,还能看到当时社会的基本情况。

五、弃学从政

就在翁文灏养病期间,国防设计委员会改隶军事委员会,并更名为资源委员会,成为一个主管重工业建设的部门。1935年,蒋介石接替汪精卫出任行政院长,邀翁文灏担任该院秘书长。大概是基于蒋对他的知遇之情和救命之恩吧,翁欣然接受。

抗日战争开始后,国民政府经过重大改组,将资源委员会划归经济部,翁文灏担任经济部部长兼资源委员会主任委员,钱昌照任资委会副主任委员。

对于钱昌照这个人,沈怡和张慰慈都有评论。沈是钱的妻兄,他早年在德国专攻水利,回国后进入政界,担任过交通部次长、大连市市长、南京特别市市长等职。晚年他在谈到自己的这位妹夫时,讲了四点长处:一是聪明过人,二是善于学习,三是知人善任,四是颇有魄力。与此同时,他还讲了钱的若干短处,其中最要命的是少年得志,目中无人。另外,沈对翁文灏的印象是“学问、道德、操守,在在令人尊重,只是他有一个缺点,即气度狭窄,疑心病很重”。(参见《沈怡自述》第188~189页,台湾传记文学社出版社民国七十四年出版)

张慰慈既是胡适的好友,又是著名的政治学家。抗日战争开始后,他在资源委员会担任购置室主任,因为不满意钱昌照的作风而想辞职。所以他在1938年底写信对胡适说:

在所谓抗战时期,决不是我们讲建设的时候,因为所谓厂矿决非立时立刻可以办得起来,等到办了一半停止,不是前功尽弃,白费金钱?但乙藜(钱昌照字)先生一类人物只晓得海阔天空,乱吹乱唱,今天办这样,明天办那样,至于怎样去办,办了以后又有怎样影响,他们毫不计及,到了今年秋天,湖南湖北江西等处的厂矿就拆的拆,搬的搬,毁的毁,不晓得白费了多少金钱。可是经过了这样的教训以后,他们还是不能觉悟,照样的要买这样,买那样,还是大刀阔斧的去干。但我却不愿意把有用的金钱由我的手里白花出去,所以借了另外一个题目,打了几个电报向资源委员会辞职。(《胡适来往书信选》中册,第392页,中华书局香港分局1983年版)

他还说:“咏霓是一个极好的好人,但胆子太小,气量不大,很不容易有作为。我想他对于资源委员会的事务,很不满意,不过他没有办法,只得听之而已。”(同上)

六、背负恶名

1944年,翁文灏的次子翁心翰在驾驶飞机袭击日军时不幸牺牲。《大公报》就此事对翁文灏作了专访,翁说:“本来作战就是危险的,报国心切的人,在作战时死的机会更多。”该报认为“这伟大的父亲用大义驱除了‘丧子之痛’的悲哀”。(《翁文灏年谱》第310页)

1945年5月,翁文灏被推举为行政院副院长、国民政府委员,1947年4月他辞去行政院副院长,再度担任资源委员会领导职务。他这次返回资源委员会,大概与傅斯年炮轰宋子文以及钱昌照的辞职有关。

1947年1月,著名学者傅斯年在《世纪评论》和《观察》连续发表文章,炮轰当时的行政院院长宋子文。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资源委员会号称办理一切重工业。这样发达的国家资本,我们应该几乎要成一社会主义国家了,然而内容大大不然。糟得很多,效能二字谈不到的更多。譬如两路局,资源委员会等,你不能说他贪污。但无能和不合理的现象更普遍。推其原因,各种恶势力支配着(自然不以孔宋为限),豪门把持着,于是乎大体上在紊乱着,荒唐着,僵冻着,腐败着。恶势力支配,便更滋养恶势力,豪门把持,便是发展豪门,循环不已,照道理说,国家必糟。(《观察》第二卷第一期,民国三十六年三月一日)

傅斯年还说:宋子文“有时仿佛像是有政策的”,但“他的作风是极其蛮横”,因此他所谓国营,不过是“宋营”。在这种情况下,资源委员会所属各单位又都是“无办法,或非赔钱不可的”,因此他所谓国营,不过“是‘国赔’而已”。(同上)

七、上台下野

1948年6月,翁文灏应蒋介石之邀,出任政府行宪后第一任行政院长。对于这件事,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给华盛顿的报告中写道:“翁被承认在经济事务和个人正直方面是合格的,但他没有力量,没有私人追随者。……我们认为,翁将发现他本人处于不愉快的地位,在固执己见、刚愎自用的委员长和难以对付的立法院之间,他将无可奈何。”(《翁文灏年谱》第334页) 上任之后,翁文灏推出由金圆卷取代法币的金融改革方案,试图以行政手段控制物价,结果酿成大乱,从而使他辞去行政院院长职务。这一年年底,中共公布战犯名单,翁文灏名列其中。1949年1月,蒋介石下野后,翁文灏应代总统李宗仁之邀,担任总统府秘书长。同年5月,李宗仁与中共和谈失败,眼看大势已去,改朝换代不可避免,翁文灏辞去秘书长职务避居香港。随后,他写信与长子翁心源联系,打听返回大陆的可能性。

翁心源是著名的石油管道运输专家,当时任上海石油公司工程室主任。由于该公司已经被中共接管,所以他把父亲的愿望通过军代表向华东工业部部长汪道涵等人作了汇报。就在这时,陈诚也从台湾发来电报,邀请翁文灏前去“襄理政务”。据说是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翁文灏没有答应,而是前往法国避难。这一年,他正好60周岁,已经是一位花甲老人了。

八、晚年境遇

到了法国以后,他通过老朋友邵力之和老部下孙越琦不断打听返回北京的可能性。周恩来得知此事以后表示欢迎,并希望他途经苏联回国,但他还是选择从香港入境。翁文灏作如此选择,不知是不是接受了冯玉祥在苏联境内遇难的教训。

1953年底和1954年初,北京市选举人民代表的时候,翁文灏收到一张选民证。但是没过多久,街道干部又收走了这张选民证,这意味着翁文灏被剥夺了政治权利。他到处申诉,最后北京市委负责人刘仁派人对他说:“翁文灏于1948年列入战犯,归国情况与傅作义、程潜有所不同,……不能给予选举权。”(《翁文灏年谱》第374页)

1954年,他的文章《沉痛追溯我的反动罪状》同时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大公报》等报刊发表。这一年,他发表对台广播讲话,号召去了台湾的人要当机立断,弃暗投明。经过一轮又一轮的考验,翁文灏终于在这一年年底被安排为全国政协委员,并受到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接见。

1957年整风运动期间,翁文灏发现“风气已大变,鸣放之风已根本停止”,遂保持沉默,不再发表意见。(同上,第386页)

翁文灏去世以后,根据周恩来的指示,他的骨灰“可以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内”。(同上,第401页)但家属最终选择了北京万安公墓。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爱美的妈妈
寒冬里的绿色。
我就是我
未来的我
记忆,永恒
你最美丽。
茜草蓓蕾。
那个陌生的小男孩
2007,我们曾经都在孤独中成长(副题:遥老公)
曾经的你·黯然·美丽
幸福的微笑-来自你们
人间真爱
他太“监”了
一个诚实的人
记忆里的朋友5完结
浅议如何才能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作文水平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探讨
高职院校班主任工作策略之我见
景德镇陶瓷文化概述与陶瓷英语简介
河南高校口译课的教学改革与思考
高职思政项目化管理创新
浅谈新课标下化学教学观念的转变
基于跨文化交际的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浅谈高校四、六级考试改革后英语教学的新模式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与能力提升方法
构架图示推动语篇阅读教学的动态发展
浅析高中物理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差异教学
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验式教学初探
浅议中高职英语课程衔接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改善教学评价方式,促进教学改革的探讨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
《金蝉脱壳》教学札记
《一次特殊的实验》教学实录
《金蝉脱壳》教学札记
《金蝉脱壳》相关知识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
《一次特殊的实验》教学设计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
《金蝉脱壳》片断赏析
《金蝉脱壳》教学札记
《金蝉脱壳》片断赏析
《金蝉脱壳》教学札记
《莫泊桑拜师》相关知识
《莫泊桑拜师》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