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微博客信息传播的理论基础及发展趋势

微博客信息传播的理论基础及发展趋势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9

微博客信息传播的理论基础及发展趋势

摘要:本文从微博客信息沟通平台的特点、微博信息内容的特点、微博用户社会关系网络的特点和微博信息传播路径的特点四个方面对微博信息传播的特点进行了归纳,并在分析信息传播的理论模型基础上,分析和探究了其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微博信息传播 微博理论 信息传播模式

1 概述

近年来,微博客作为WEB2.0的核心应用之一,其对信息传播的广度和深度方面的影响改变着人们的沟通与交往模式,也无疑是信息传播研究的重要课题。考察微博客的信息传播特点,了解决定微博客信息传播机制的理论基础及微博客信息传播的未来趋势有助于合理利用微博平台,使微博平台高效运转,服务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现有文献中少有专门针对微博客信息传播机制的理论进行分析的,特别是微博客信息传播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特点,大多数文献都是以SNS网络结构为对象提出信息传播的路径模型,再以微博为例来分析和研究。

本文首先总结了微博客信息传播的特点,然后对微博客信息传播机制的理论基础和模型进行具体阐述,最后指出微博客信息传播研究的发展方向。

2 微博客信息传播的特点

2.1 微博客信息沟通平台特点

2.2 微博信息内容特点

2.3 微博用户社会关系网络特点

微博社会网络关系特点是研究微博的信息传播模式的出发点与核心,微博信息的传播即是通过微博用户社会关系网络的传播。微博的社会关系网络,也称为微博的人际关系网络,指微博用户、他的关注对象和他的粉丝。微博信息在转发和评论的过程中,通过微博社会关系网络传播和扩散。王晓光、袁毅和滕思琪用核心-边缘分析、中心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考察了微博社区用户交流网络的结构特点[4]。他们还研究了新浪微博的社会网络中心性分析,分析了微博社区内信息传播的特点。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可以发现腾讯微博社区的网络关系具有小世界特征。一个关系网络是由多个节点和各节点之间的连线组成的集合,处于每个节点的用户在节点中发布信息,因此每个节点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信息的发布者。由以上观点,可以将微博社会网络分为微博用户自身的社会网络(个人的社会关系)和用户有关的节点网络(关注对象和粉丝)。按米尔格伦的“六度分割”理论,任何节点之间都可能存在某个路径,通过节点之间的路径关系将节点之间的关系划为“强关系”和“弱关系”。

2.4 微博信息传播路径特点

微博信息传播路径主要指微博信息的传播模式或模型问题,微博信息的传播路径描述了信息传播的方向与方式。现有文献认为微博信息的传播路径是裂变式传播和聚合式传播的结合。裂变模式是一条微博信息通过用户的社会关系网络进行一对多的传播(1-N-N),聚合式传播是在微博网站的热帖、热词的排名中形成聚焦模式。谷岩认为微博信息的裂变式传播是在嵌套交错的关系网络中以多个维度传播,以病毒方式裂变扩散。以微博为例,SNS网络社区的信息传播模式有多种,如“中心式”传播、“关键点传播”、“链式传播”、“蒲公英”式传播、“综合式”传播,微博信息的实际传播路径是随时间动态变化的,且各个传播模式会发生动态转换。

3 微博信息传播的理论基础

3.1 经典的信息传播模式

①拉斯韦尔的5W模式

图1描述了拉斯韦尔的5W模式。该模式提出了信息传播的5个基本要素: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以及取得什么效果;揭示了信息传播的普遍规律。

但该模式也存在缺陷。郭庆光指出:“拉斯韦尔虽然考虑到了受众者的反应(效果),却没有提供一条反馈渠道;因而这个模式没有揭示人类社会传播的双向和互动性质”。或者说,该模式是一种单向的信息传播过程,没有体现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关系。

②香农-韦弗的信息论模式

图2描述了香农-韦弗的信息论模式。该模式提出信息传播涉及的6个要素:信源、发射器、信道、接收器、信宿和噪音。相比5W模式,该模式引入了噪音这一要素。 ■

图2 香农-韦弗的信息论模式

与5W模式类似,该模式仅关注信息传播的单向过程,而忽略了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反馈与互动作用。

③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

在香农-韦弗的信息论模式的基础上,德弗勒提出了一个传播互动模式,如图3所示。该模式的主要特点体现在:整个信息传播过程有双向互动性;勾勒出反馈的环路,在模式中融入了反馈机制;拓展了噪音的概念,认为噪音对信息、传播和反馈整个过程都有影响。

图3 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

需要注意的是,该模式把信息传播过程看作是一个封闭的、循环的系统,却忽略了系统之外的其他影响因素。

④马莱兹克的系统模式

图4描述了马莱兹克的系统模式。马莱兹克从社会心理学视角里研究信息传播过程,认为信息传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各种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该模式阐释了“传播者-媒介-接受者”这样一种基本模式;涉及三种关系:传播者与信息的关系,传播者与自身的关系,以及传播者与接受者的关系。

图4 马莱兹克的系统模式

3.2 网络信息传播模式

针对网络信息传播过程,不少学者以经典的信息传播模式为基础,结合网络信息传播的特性进行过有益探讨,并提出了一些网络信息传播模式。例如,邵培仁的“阳光模式”;孟庆兰的“六度传播模式”;谢新洲的“网络信息传播模式”。

孟庆兰的“六度传播模式”以六度分隔理论为基础。每个传播主体都具有双重身份:传播者C和接受者R。在传播过程中,每个传播主体受到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并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网络工具或应用来参与到与他人的信息交互中。

谢新洲提出的“网络信息传播模式”涉及的要素有传播者、信息、网络媒体(媒介)、受众以及反馈。其中网络媒体包括网络环境下的多种技术或应用,同时传播者和受众也受不同因素的影响。

4 微博客信息传播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

4.1 微博用户关系网络的演化动力影响微博信息传播的研究

现有文献关于微博用户关系网络和微博信息传播模型的研究是分割开来的,尤其是微博用户社会关系网络的研究,集中在微博用户社会关系网络的研究区分了节点的“强关系”和节点的“弱关系”,“强关系”与“弱关系”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影响微博信息传播的路径。目前,已有学者开始关注从微博用户关系和行为规律的角度研究微博信息传播,由于每个微博用户都是微博社会关系网络中的节点,挖掘核心用户和普通用户的行为特征,从他们之间的转发、评论等互动机制中发现信息的扩散流动路径与动态趋势已逐渐成为微博信息传播研究的热点。

4.2 微博信息的价值含量影响微博信息传播能力的研究

微博信息的价值从狭义上可以理解为微博用户对信息的需求,广义上的微博信息价值可定义为信息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等。由于微博信息的简短、琐碎使得微博信息呈“碎片化”的表现形式,因此信息的真伪难辨、信息的质量和价值无法保证,在大量信息涌入时,微博信息的传播具有深刻的复杂性。现有文献对微博信息的研究多数为微博热点话题和微博关系网络有影响力节点的挖掘研究,少有文献对微博信息价值如何影响微博信息传播的速度、强度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4.3 微博网络社区关系的网络结构特征及其信息传播模型、交流模式的实证研究

微博社区实际上基于微博的网络社群,关于微博社区的挖掘研究大多是从微博的商业应用展开的。微博社区的信息传播理论模型和交流模式的实证分析将是未来舆情监控与信息安全的关注重点。根据现有文献对微博社区的分类,微博社区主要有单

一、主题和相同应用平台微博社群三种,按相同应用平台微博社区的定义与特点,它被认为是信息传播速度更快、影响力更广的社区模式,但以上微博社区信息传播的理论分析缺乏相应的实证依据,很多关于微博社区信息传播的文献都停留在模型分析的基础上。实际上现有微博社区的挖掘研究是微博社会关系网络研究的深入扩展,已有实证研究表明,复杂网络的构成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由小的网络社区构成,社区结构是复杂网络都具有的普遍特性,微博社区是微博社会关系复杂网络的一种表现形式。基于社区结构发现的文献提出了大量的算法,而基于微博社区的网络结构特征的信息传播模式或者基于微博社区定义分类的网络结构特征的信息传播模式的实证研究还并未展开。

5 结论

微博的兴起,改变了人们的社会交往空间与沟通模式。微信息传播时代的到来,正在广泛深入地影响到每一位社会行动者的思想理念、生活方式,并对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现有微博环境下的信息沟通研究大都是以定性研究和理论分析为主,整体上看,微博信息传播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特别国内的微博信息传播研究,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框架,缺乏相应的理论和实证依据,当前微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微博信息传播的理论基础性研究还需不断更新。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Success in Life(成功的人生)
Heavy Schoolwork(沉重的功课)
Water(水)
Timetime(时间,时间)
A Shining Star(一颗闪亮的星)
Net Bar(网吧)
Shenzhou V(神舟五号)
Energy(能量)
A Dream(梦想)
Chinas Pride(中国的骄傲)
A Lifelong Career(一生的事业)
Do We Need Space Exploration(我们是否需要太空探索)
Time(时间)
love in the world(爱的世界)
Work and Play(工作和娱乐)
新时期加强基层党的建设
青年亚文化对“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浅谈独立学院特殊学生群体的教育与管理
评贝文·亚历山大的《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
论中国传统文化在思政课程教学中的传播机制
论东汉隐士的母子关系
企业档案就要服务于当前经营和未来发展
论导生制在入党积极分子主动性培养教育
窑变及其瓷业文化意义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生利用图书馆资源的现状及建议
党校文化建设的四个支柱
试述科学的历史认识的形成
浅析医疗卫生单位文书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民国时期重庆市私立孤儿院研究
堆塑长颈瓶上“天门”探论
《鸭子和白兔请客》教学设计
《小熊和小鹿》教学札记
《小熊和小鹿》教学设计
《小猪画画》教学札记
《小熊和小鹿》教学实录
《小猪画画》教学设计
《鸭子和白兔请客》教学设计
《鸭子和白兔请客》教学札记
《小猪画画》说课设计
《只听半句》教学设计
《小猪画画》教学设计
《小猪画画》教学设计
《只听半句》教学设计
《鸭子和白兔请客》教学设计
《只听半句》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