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张宝全做未来生活方式的造梦师

张宝全做未来生活方式的造梦师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17

张宝全做未来生活方式的造梦师

本期封面人物小档案:

张宝全获得的奖项:

2001年荣获中国房地产十大风云人物、

2005年CCTV经济年度人物提名、

2007年中国十大IT风云人物、

2008年万宝龙中国艺术赞助大奖、

2009年地产风云人物、

2011年中国商业地产领袖人物、

2011年亚太影展数字放映杰出成就奖。

放弃了被公认为“赚钱快”的住宅业,投身一系列红树林度假综合体开发建设的张宝全已经走过了7个年头。如同新加坡著名的圣淘沙名胜世界,云顶集团用六年时间完成了一个综合娱乐城。张宝全曾经勾画的集度假、艺术、电影、餐饮、时尚、购物、会议会展于一身的梦幻般的场景今年终将真实呈现。今年9月30日,其转型后的代表作――三亚湾红树林度假世界二期将震撼开业。

京郊的一片靠山面水的环境里,张宝全在恬静氛围中生活。这里很少受到雾霾的困扰,早晨起来看看锦鲤,练练书法;晚上睡前画画山水,看看书。如果没有出差,他一天中开始和结束的时光,都会与挚爱的书画共享。

经常自嘲“不务正业”的今典集团董事长张宝全,近些年来越发把兴趣和精力投入到艺术和文化事业当中。慢慢淡出传统地产的同时,他也在进行休闲度假地产的开发。即将全面开放的三亚红树林度假世界,张宝全说,那既不仅是酒店,也不是地产项目,而是一个开创性的度假目的地综合体,是给人们营造出一个“在别处”的理想环境。

梦与现实的结合

生活中别处,不仅是张宝全生活中的理想,也是他在事业上的新追求。

张宝全的视线里,在中国,有度假地,有度假酒店,却没有度假生活。传统的度假模式使中国人的度假方式单一雷同,缺乏发现。他认为,缺乏发现和全新体验的度假,是对度假资源的浪费。

全新度假生活的本质,就是让你逃离现实。都市竞争给人群带来的恐慌感和无力感,需要度假这种生活方式来稀释。把人世间最美好的东西呈现,把当下最好的美食、美景、时尚、娱乐、艺术、文化等元素汇集起来,这是度假生活方式最需具备的前提条件。“中国地少人多,人群文化、关系文化是其显著特征,就连度假也不例外。”基于此,大力发展会议会展,是未来度假的主体形态。使参与者在人群中寻找到娱乐快感,体验到在群体中的玩乐价值,是绕不开的文化习惯。

三亚湾红树林度假世界充分考虑到以上因素,不仅如此,作为创新品牌的总设计师,张宝全强调设计决定成败。三亚湾红树林度假世界在海南国际旅游岛获批前后,在规划设计上曾三易其稿,最终完全按照澳门威尼斯人和拉斯维加斯做了调整,“每修改一次,都是牵一发动全身。”但这种修改产生的长远良性效应,他认为绝对值得。

这时的张宝全必须有走在前沿的魄力和眼光。有数据显示:一个国家人均收入达3000美金时,开始消费转型,即从物质消费到精神文化消费。“中国人均收入已经到了从观光休闲到度假休闲的转型,而中产阶层度假,是体验和精神消费的主体。作为国际旅游岛的海南,应该成为体验精神消费的主要市场。”张宝全说:“三亚湾红树林度假世界为什么要建那么大规模?因为能接待4000人以上国际会议的酒店,中国还找不到,而我们可以接待6000人,全国只此一家。所以有些国际机构现在就找到我们了。”

如今,红树林已经在全国一线旅游度假城市“蔚然成林”,而三亚红树林度假世界,是今典继亚龙湾红树林的第二个项目,2012年9月份他开业了一部分,但只占整体项目的四分之一,到今年九月份全部开业时,我们看到的将是拥有5000间客房、50多家餐厅、40多个影厅,融合电影工作坊、精品今日艺术汇和时尚购物中心的超大规模休闲度假世界。“单是客户规模就相当于10个五星级酒店。”张宝全介绍道,“红树林的很多东西都是超前的,它既不是酒店,也不是商业,这个项目不完全是地产思路,而是文化的思路。融合了度假、旅游、时尚、购物、休闲、艺术,以前人们说我不务正业的东西,都融合在这里面了,你也可以说我是假公济私,但我想给人们的是一个梦幻般的、脱离现实的度假世界。”这似乎是张宝全梦想的一个投射,他谈起来滔滔不绝。

“中国人开始从观光休闲转到度假休闲,观光休闲是人文景观为主,而度假休闲以自然资源为主。红树林的思路其实很简单,度假休闲的最高境界就是天人合一,人和自然的最大融合,人如何回归自然,把自然做到最大化,同时给你最好的精神消费,让你24小时可以待在这里,营造脱离现实的度假生活方式。”

度假,是发现,是独特的精神体验带给生命的呈现。营造人间幻境,让人们在度假中浑然忘我,在三亚湾红树林度假酒店度假,可抵达度假的最高境界:客人根本不用出酒店,便可满足逃离现实之后所有的欲求。

“分裂”的商人

一个拍电影的,是怎么搞起房地产来的?在从电影跨界到房地产后,张宝全的公司规模还做得那么大。他是如何做到的?

有意思的是,张宝全的跨界远不止于此,且跨界力度之大、经历之复杂,跨界的决不仅仅是从电影到房地产。

在张宝全35岁以前的履历中,他先后有木匠、军人、战地记者、电影学院学生、导演等多种身份。而此后以开发商的身份出现在众人面前的张宝全,已经完成了上述多重跨界和转变。进入房地产后,又再度投资电影、酒店并涉及了艺术领域。

应该如何界定张宝全,商人、开发商还是导演?张宝全的员工则笑侃,他其实是个文艺青年。

“我们老板很像个文艺青年,非常实在,没什么架子。他想的不是怎么赚更多的钱,而是去把他认为重要的事做好。不论他每天画画,还是做一个地产项目,都是想把眼前的事做好。”今典集团一位员工如此评价。

“我本来是学电影导演的。因为缺钱,才进入‘地产商’的序列。”张宝全自嘲道。

张宝全说,他几乎每天都会画素描或练习书法,看书则能使自己的心静下来。在某种程度上,这也验证了其员工对张宝全是一个文青的说法。

1957年,张宝全出生于江苏镇江一个船员家庭,自小便对文学、绘画产生了兴趣。1976年19岁的张宝全在一个边远村子里插队,干起了木匠活。之后一个偶然的机遇使张宝全进入南京军区炮兵部队。在军队里张宝全的绘画、文学天赋被发现,被调到了电影组,做起了电影放映员。

1984年,张宝全向军区主动请缨,要求上越战一线,这成为他人生的一项特别经历。猫耳洞的残酷考验,深刻影响了张宝全随后的经商道路。

根据在前线的见闻,张宝全发表300多篇文章,荣立二等功。从战场回来之后,他写下了纪实报告文学《火祭》等一系列文章。“我是唯一一个没有打死敌人,而荣立二等功的人。”张宝全说。

这部几乎由张宝全一手操刀的电影,成为日后他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的奠基之作。1988年,张宝全从军队复员转业到江苏镇江电视台工作,不久后,他以笔试第一名的成绩考进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成为著名导演谢飞的学生。

而在北影的学习,也成为他日后关注投资艺术、酒店和电影的又一个重要起点。

一般逻辑而言,从北影导演系毕业出来的学生,即使不做导演也应该在影视界立足发展。作为著名导演谢飞的学生,张宝全不在影视界扬名立身,怎么跨界到房地产商的行列里来了?对此,张宝全表示这其中有很多曲折而偶然的契机。

“坐冷板凳的导演很多,投资的人却不多。想拍电影必须自己找钱。”张宝全表示,按当时的行情,挣到50万元就可以去拍电影。

为了筹到足够多的钱拍电影,张宝全决定自己下海找钱。自此,他开始了从电影人到地产商的转变。

“但我没想到,上了经商这趟车,方向盘握在手中,如果我下来,就没人掌握方向了。车上有这么多人,我只能开车往前。”张宝全直言。

1993年,张宝全和妻子王秋杨在深圳、海南开始四处找地皮、创办企业,筹得了第一桶金。1994年张宝全把重点放到北京,成立了北京安地房地产公司,并选中了母校北影旁的一块地。

土地虽已选中,但问题也随之而来。由于在北京没有房地产开发资质,因此张宝全必须与有资质的企业合作。经过多方奔走筛选后,张宝全的公司挂靠在北京一家地产公司下面,以10%的股份作为回报。

然而这次合作,对张宝全来说几乎是一次惨痛的经历。

用一年时间,张宝全和王秋杨筹集了近2000万元,就在马上就要立项的时候,由于合作方筹不到钱,对方突然撕毁合同。经过3个月的煎熬,合作项目不得不撤销。

这一突然袭来的变数,对初入行业的张宝全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回忆那段经历,张宝全认为自己从越战一线的经历中获得了福报。“残酷的战争培养了我遇事冷静的品质,让我在面临突发考验时不再恐惧,反而会淡定从容。之后在办企业的过程中,都遭遇过很多突然的威胁、突发的事件。对此,我往往让自己得冷静下来。”

1995年3月,张宝全成立了自己的开发公司,今典花园成为张宝全在北京的第一个地产项目,该项目1997年在北京正式上市获得市场认可后,张宝全开始陆续进行地产开发。

经过5年的高速发展,张宝全在2002年成立了今典集团。公司也从传统房地产转型成为集度假产业、数字电影、当代艺术为一身的文化产业集团。

张宝全还在三亚湾红树林度假世界投资了一个“电影工坊”。这是集电影外景制作、娱乐休闲、餐饮、展映于一体的影院。

“中低成本的电影,基本可以在红树林完成拍摄、剪辑工作。”在介绍这套电影拍摄基地投资的时候,张宝全显得相当兴奋。在他看来,电影是他最初的梦想。

画中的理想境界

张宝全把城市形容成“欲望”,“所有的房子都是人造的,也都是为人造的。城市让人自我膨胀。”这种膨胀让他急于希望“脱离现实”,于是他重新拿起了画笔,弹起了吉他,也写起了剧本;他还在自己的柿子林会所种上庄稼,建造了小型电影院;甚至在办公室养了一窝“流浪鸟”,还坚持每周至少去打一场高尔夫。

近三年来,张宝全每天晚上都要上完自己的夜课才会休息。他的夜课就是每晚临睡前的速写。他在微博和微信里发布了许多自己的绘画作品,素描、水彩、油画,中国国画和西洋画不一而足,涉及范围之广让人惊讶。

在张宝全位于郊区的家里,有一间宽敞明亮的书画工作室:一张铺着毡布的长桌,毡布上满是墨迹,这是他用来画中国画的地方;而靠着通透落地的窗边有一个画架,上面放着尚未完成的油画,四周则是摆满艺术书籍的书架。画室乱而序,户外的鱼池树木映入眼中,灵动的氛围里有种颜料和墨汁的特别味道。

“我每天早上写字,因这写字的时间可长可短,不会影响接下来的工作。而之所以晚上画画,是因为画画需要一点时间完成,”张宝全笑着说,“对我来说,画画就是休息。”

张宝全的画种类繁多,水墨、钢笔、素描、彩铅、油画,几乎无所不包。他的画题材也是很广泛,山水、人物、生活场景,回忆往事,但凡能触及到的,都可能成为张宝全笔下的题材。“因为现在很少出去写生,所以我有时会画一些照片,比如最近关于西藏题材系列。”受夫人王秋杨的影响,张宝全曾经5次去西藏,最近还在调研一个西藏的项目。“我很喜欢西藏,”张宝全说,“不过和太太不同,王秋扬对西藏很有强烈的归属感,一草一木都会触动她的喜好和情感。我更多的是欣赏西藏那种淳朴纯粹的生活,我觉得全世界所有的人都是在理想与现实相分离的状态中生存,唯有西藏是一个理想与现实可以相融洽的地方,精神即是家园。”

和他夫人的热衷探险不同,张宝全不喜欢运动。他喜欢琴棋书画,但同时也一样欣赏那种纯粹高远、远离现实的精神世界。“其实文化生活的最高境界就是脱离现实,比如看一场电影,就是在一个特定空间里用两个小时跟着电影做一个梦;又比如探险,在大山里,你不知道你自己是谁,不知道是在唐朝还是宋朝,因为这个大山是一千年没有变化的,你也不知道这个风是不是一千年前的风,它让你跟现实隔绝――那时候人会变得身心合一,进而纯粹起来。”

2009年,张宝全和王秋杨带着两个儿子一起攀登厄尔布鲁士峰,那是张宝全登顶的最高峰。下山时,儿子对王秋扬说:“爸爸登顶成功了!”王秋扬开玩笑地说:“鄙人登顶是靠实力,张宝全登顶是靠毅力。”

“下山时候真的走不动了,”张宝全笑着回亿登山时的情绪,那种浑然忘我的感受依然真切。“看着雪地摩托就在你前面,但就是走不到那里。人往往是在那种状态下超越了极限,原来在现实生活中的东西全没了,身上就剩了一点追求:在那儿看着目标,就是走不过去。”

这时候,画画对于张宝全来说,也是他远离现实,享受自己精神世界的方式。“每天工作都是左脑在思维,左脑很实际,包括逻辑、数据;而右脑是形象思维,负责想像和创意,所以画画就是让我的左脑休息。”张宝全是这样总结自己如今沉浸其中的绘画,“这是释放的一种方式,对我来说是一种享受。在这个过程中你会非常专注,同时在画画过程中的随意性,也会带给你惊喜。”

重回最初的梦想

不光是张宝全,他的夫人王秋杨更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脱离现实”,除了背包玩户外,王秋杨还以最大勇气征服了“7+2”(七大洲高峰加南北两极),在登山的女性华人里排名第一。

张宝全知道,在财富丰沛后急于“脱离现实”的不只是他和王秋杨,他预言这是中国大部分人脱离物质贫困阶段后的需求,而这个庞大的需求就是他下一步需要征战的“市场”。于是,他把触角伸入自己的专业――电影产业;自己的爱好――艺术产业;甚至让“今典集团”整体由住宅地产和商业地产向度假地产转型。

《画皮》也在最初找到了张宝全,那时候张宝全把所有精力放在了电影渠道上,并没有接下这部电影。但他的一个建议成了《画皮》取胜的关键,“不能拍成以往的‘鬼怪加武打’,要做就要做成‘魔幻加动作’。”张宝全的这个想法,在《画皮2》中被“贯彻”得更加淋漓尽致。

无论做投资,还是审核剧本,在中国的地产商中,一定找不到第二个张宝全。20年前,他正是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的高材生。

张宝全至今觉得最难忘的日子,一个是在前线,另一个就在电影学院。“它们看上去不同,但本质是相同的――它们都为你设定了一个特殊的环境,让你脱离现实。”

脱离了现实的张宝全也并非如梦如幻。电影学院花销大,经常举办影展,需要掏腰包。画画好的张宝全每次都画电影票入场。一次下雨,后面一个同学雨伞上滴下来的水正好滴在了他的票上,被检票的工作人员一下子逮了个正着。

有失败当然也有成功。那时他最发愁表演课,等到全班同学都表演完了,他不得不走上台,贴着墙围着舞台绕了一圈。老师说,你演的这是什么?张宝全回答:我演的是黄花鱼。全班笑成一团,老师告诉大家,这个表演有创意。

那个时候他的老师一定没有想到,20几年后,这个演着黄花鱼的学生带领研发出了中国第一款数字电影放映机,在一年之内,几乎覆盖了全国所有院线。这让哪怕是一个最不起眼的三线城市,也能够跟北京同时上映一部好莱坞大片,挽回了长期以来中国流失的近三分之一的观众。 他与中影集团联合成立的中影今典公司正是促使中国电影“胶转数”的重要推手。从2008年起,今典集团和中影合作在中国专业影院铺设了2000余台DCI-2K 数字电影放映机。

他还与北京电影公司合作,给北京市文化局免费赠送了3000 台蒙太奇V8服务器,装配了3000 多块银幕,同时,又找了4 个县作为DCI-2K 专业影院的放映试点,为的是将电影带到中国的二三线城市。

因为数字电影放映机的助力,过去只能放映老电影、小电影的中小城市影院有了首轮放映的机会,农村观众也有机会看到最新的国内外大片了。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同步观赏美国影片《变形金刚2》,一度成为许多中小城市2009年最大的文化事件。

红树林的电影工访,是张宝全打造的中国电影摄制、放映、休闲一体化的创新产业基地。“红树林电影工坊有13个电影外景,其实它们也都是酒店的商业,世界各地的各种景观都集中在这里,比如百乐门是一个餐厅,但就是完全旧上海的样子,也可以作为电影外景。”

除了外景地,红树林电影工坊还拥有完整的后期制作系统。“国际的编辑机一般是2K的,而我们拥有4K、8K的电影剪辑台,以后中小成本的电影整个拍摄制作过程都可以在红树林电影工坊完成。”张宝全说,“在电影酒吧,人们可以尝试自己演戏,自己剪辑视频片段,或者拍一段经典电影,完成普通人的电影梦。”

在红树林电影工坊,还有40多个影厅,除了6个IMAX大影厅,还有30多个小影厅,在那里不仅可以观景,还可以吃饭,玩游戏,唱卡拉OK。

“数字电影时代,会引发整个产业的运营模式的改变,红树林电影工坊出来以后,大家一看就会明白,这会影响整个中国电影产业的运营模式。”

除了度假酒店的模式,张宝全的电影工坊将来还会有Shopping Mall模式、社区模式、酒吧模式、餐厅模式、卡拉OK模式等等,它们会真正改变人们的观景模式。

“未来我们供应什么?我们供应的是生活方式,而不再是单一功能的购物功能,而是休闲功能,酒店也不单纯是住宿功能,而是度假休闲功能。就像电影工坊,这是前无古人,是开创性的,你不可能用以前的经验证明你是对的。”

曾经,张宝全带着自己的电影梦踏入商界。如今他尝试用商业手法和产业的眼光改变电影业,他做导演的初衷始终没有放弃,在红树林电影工坊,张宝全将尝试重新做回导演。“其实两年前我就打算拍片了,主创都已经进场了,但是遇上产业转型,我说的是一件事,对方听的是另一套东西,所以就想先把市场做起来再回来拍。”

日常生活中,张宝全很多时间在电影圈中,比如他家就经常是新电影看片会的第一站。有一次,张宝全把自己准备拍的电影剧本拿给姜文看,说了自己对商业和艺术方面平衡的顾虑。姜文说,其实他不应该考虑那么多,他就应该拍一部自己真正想拍的东西。“我觉得他说的是对的。”张宝全说,“所以今年晚些时候,最迟明年,我的片子一定会开拍的。”

20多年来,张宝全就像是一个横跨商业和文化界的嬉戏的孩子。他看似平和,却又充满激情,因为创业者和艺术家一样,都需要以热情喂养梦想、创造未来世界。

在现实和理想之间自如游走,张宝全为自己画出一片新天地。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水仙花
对工作负责的我
开启网络世界
“小冒牌货”— 蝾螈
摩尔庄园,快乐童年
会说话的布娃娃
一件小事
红花和绿叶
小水滴与大海
我喜欢的一句名言
留守儿童需要我们!
女人最想要的
讲究卫生,保持健康,远离疾病
我的梦
光阴
浅谈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理论和实践
把握中学语文教材的几个基本环节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的认识和再思考
新升本科院校外语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与探索
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现状研究
浅谈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人文关怀的构建
以高校社团活动为载体,探索对国防生培养的启示
浅析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新课程背景下构建一堂物理优质课的实践与反思
“以赛促改”理念下的高职数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浅析高校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基于多媒体的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职业学校班级管理经验漫谈
高中语文作业初探
成功与感悟
《黄河的主人》教学实录
《黄河的主人》片断赏析
《音乐之乡》教学设计
《黄河的主人》教学设计
《黄河的主人》教学设计
《黄河的主人》教学设计
《黄河的主人》教学札记
《黄河的主人》教学设计
《题西林壁》教材理解
《黄河的主人》说课设计
《黄河的主人》教学设计
《音乐之乡》教学设计
《黄河的主人》教学札记
《黄河的主人》课文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