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都市近郊乡村度假旅游产品研究

都市近郊乡村度假旅游产品研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1-04

都市近郊乡村度假旅游产品研究

摘要: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小长假制度的实施,环城市乡村旅游度过了最初的原始积累期,进入观光型业态向观光、休闲、度假复合型业态转型的升级阶段。本文在国内外乡村旅游度假产品体系和发展模式等研究的基础上,从乡村旅游度假的产品需求分析出发,探讨了都市近郊乡村旅游度假的产品体系,及其对未来国内乡村旅游度假区域规划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乡村 度假 旅游产品

1 概述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集聚与辐射功能日趋增强,越来越多的城市在城乡统筹、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将旅游作为城市与新农村建设相衔接、城乡统筹一体化的核心要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产业获得了空前发展,单业态的观光旅游转向观光、休闲、度假三驾马车并行的复合型业态。与此同时,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区域交通条件的大大改善,人们的旅游时空观念发生了彻底改变,在空间上逐渐由城市向农村转移,在需求上逐渐由观光猎奇向舒适型、享受型方向过渡。旅游发展与旅游消费的转型客观需求,一种新的旅游产品――乡村度假旅游应运而生。

2 乡村旅游研究概述

2.1 国外研究综述。国外对于乡村旅游的研究开展相对较早,主要体现在乡村旅游产品体系以及其旅游管理体系上,相对比较集中在乡村旅游对于当地经济发展和经济转型的作用,大多数学者们都认同乡村旅游对当地经济发展和经济转型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此外,国外学者还探讨过政府对乡村旅游的管理模式。政府对乡村旅游的管理主要是通过制定开发政策、提供人力和财政支持、设立专门的机构管理、组织市场开拓等。一些学者还提出,应积极倡导乡村“社区参与”的管理模式。尽管不同国家由于国情不同,乡村旅游的管理模式也有较大的差异,有“由下而上”、“由上而下”或兼而有之的管理模式,但都强调社区参与在乡村旅游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2.2 国内研究综述。樊岸青(2007)指出了乡村旅游的四种成长模式:借助于紧邻城市的区位优势开发的客源地依托模式;借助于与该乡村自己的或者相邻的原有名胜地的引力优势所开发的目的地依托模式;产品组合中混合着许多不属于乡村,或者乡村关系并不明显的产品组成的非典型模式;由多种模式的不同比例的混合组成的复合模式。

国内乡村旅游主要包括景区边缘型、大中城市郊区型两种,城郊乡村旅游往往最为发达和典型,在经济发达的大都市郊区有比较多的成功案例。吴必虎等的研究也表明,中国乡村旅游在客源地城市周边出现两个乡村旅游密集区域,第一个最密集区域往往出现在距城市中心20km左右的地区,第二个次密集区域出现在距城市70km左右的地区。在第一个最密集区域的城郊乡村的客源市场、产品结构来看,都受城市影响显著而强烈,区域内旅游景观特征和产品构成具有从大都市旅游产品向典型乡村地区的旅游产品过渡的特征,因而也被称为都市型乡村旅游。

都市近郊乡村旅游表现为以下特征:①是依托都市客源和乡村背景,为城乡居民提供休闲度假、娱乐放松的空间场所;②受城市化进程影响显著,乡村特征不典型或缺乏“原真性”,成为乡村旅游的一种特殊形式;③主要集中在距都市中心区25-30km范围内,是都市环城游憩的有机构成部分;④主要产品以田园风光欣赏、农事活动体验、农家乐餐饮等为主。

3 乡村度假旅游的需求分析

中国乡村旅游的消费模式主要是“住农家院、吃农家饭、干农家活、学农家艺、享农家乐”。这种旅游产品的缺点显而易见:产品以农副产品品尝、购买及观赏田园风光为主,兼及农事体验活动,游客多样性的旅游需求得不到满足;游客活动空间不大,游客接待量有限;“农”味不浓,乡村景观特色不明显,城市化、现代化痕迹明显,核心吸引力不强;环境卫生不佳,配套设施不完善,旅游服务水平不高。因此,我国的乡村旅游亟需转型升级,极大满足旅游者休闲度假需求,由单一的观光型向观光休闲度假复合型转变。

3.1 农家野趣的恬淡追求。现代乡村旅游的主要形态之一:农家乐,起初很多都是以农家餐馆的形式开办的。农家菜意味着纯朴、绿色。正如菲利普・科特勒有一句营销学的名言:“卖的不是钻头,而是墙上的洞”,农家乐里吃的不是菜,或许是游客对自然、绿色与健康的心理期望,对回归自然的亲切和惬意。如何让心灵放松?值得乡村旅游的建设者从“心”考虑,避免迷失于项目“硬件”的开发与建设之中。

3.2 城市环境与压力的平衡、释放。在城里,人们的内心装满错综复杂的压力和人事:剪不断,理还乱;到乡村,人们可以寄情于山水、亲近自然,勾起内心柔软的对大自然无私无欲的情感,投入纯朴、简单的怀抱。通过旅游活动,摆脱了社会关系的羁绊,抛却了大堆的日常琐事寻找生活中另一个摆脱束缚和压力后的真实自我。通过捕捉美好景物的声、色、形,获得感观的愉悦,继而通过理性思维和丰富的想象深入领会景物的精粹,从而获得由外及内的舒畅感觉。

3.3 在乡村旅游中养心,在养心中融入自然。我们去旅游的每个乡村,每一处山水、田园,某种程度都是一座智慧和文明的宝库,我们的心灵很现代,也因此很疲惫,但乡村的山还是那山,水还是那水,山水、自然、恒古长青。面对自然,我们在享受美景、美食之余,心灵何不在山水间作一次回归原始与天真的“保养”呢!乡村度假旅游是调整自我、实现身心和谐的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

乡村度假旅游的实质就是给旅游者一个真实的、质朴的、原美的乡村度假环境,一个与都市完全两样的旅游天地,一种恍若隔世的视觉享受,使居之者忘老,寓之者忘归,游之者忘倦。

4 乡村度假旅游开发

乡村度假是在农家乐、乡村旅游基础上提出的新概念。它与农家乐所不同的是,游客由匆匆过客转变为滞留度假休闲。乡村度假不是简单的农家乐华丽转身,而是新时代的功能升级、业态延伸、服务提高,是游客依托乡村地区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生态环境而开展的休闲度假活动。用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的话来说,是“乡村旅游业转型升级”。与乡村观光游相比,乡村度假旅游要求更好的环境氛围(乡村人居环境、农业生产环境、自然生态环境)和更便捷的交通条件;与其他类型度假产品不同,乡村度假以乡村景观资源为依托、以“乡村性”为核心吸引力。 乡村度假旅游产品开发

4.1 以乡村资源为基础,以宁静、松散的乡村氛围为依托。人们走出都市出游乡村总体可分为健康、生态、经济、文化、体验、社交动机。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角度看,健康、生态和经济动机主要源于对生理和安全层次需要,文化、体验和社交动机主要源于对社交以及更高层面自我实现的需要。同是一次乡村旅游,如果游客能够带回的不仅是照片和土特产,还有心灵与智慧的深刻体验,游客的身心收益也将更大。通过整合以乡村景观为代表的自然资源,以建筑、文化、民族等为代表的人文资源,以人与人交往、乡村生活方式为代表的社会资源,将农业的文化与休憩完美结合,营造出宁静、松散的乡村氛围。

4.2 打造以休闲、教育、体验为主的多功能度假功能区。过去的乡村旅游多是以农业观光和农家乐为主,功能单一,层次较低,现在的乡村度假旅游产品已不满足“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内容的农家乐。还需开发乡村的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生态文化资源,增加休闲、娱乐、养生、健身和回归自然等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乡村旅游产品。从而使乡村旅游向高品味、高层次、多功能方向发展。通过建设一批具有本土特色的娱乐项目、体验项目、配套项目,打造成个性突出、服务上乘的乡村度假功能区。

4.3 乡村度假旅游产品的全面升级。吃,传统地道乡菜。农家餐厅的未来发展方面应该是“定位主题化、管理专业化、菜品特色化、服务品质化”。住,拙朴野奢乡居。乡村旅游者更希望得到的是一种非都市化的睡眠感觉,在房间装饰中适当的融入文化概念,提炼主题元素,与乡村旅游的整体市场定位吻合。最终,要形成与众不同的睡眠体验,回归自然的睡眠空间。行,绿色生态乡径。将绿色、生态、环保的出行理念植入产品设计中,使行走艺术化、幸福化。游,美丽乡村田园。在乡村原有景色的基础上,经过安排展示出自然之美,经过修饰与包装,使其特色真正的流露出来,引导消费者领略美丽的乡村田园。购,安全健康有机农产品。娱,农趣活动参与、农耕文化体验。

4.4 结合社会管理创新,加强全民教育,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国务院第53次常务会议原则通过的旅游业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旅游发展需要硬环境,更需要软服务,也就是好客的人文环境。新加坡、日本和台湾地区旅游业发展经验表明,美丽的山水风光固然是吸引游客到访的本底资源,但是服务人员的专业与效率,民众对游客的友善与包容更能够让游客有美好的体验和满意的评价。台湾旅游业界在对外宣传推广时最自豪的一句话就是“台湾最美的风景是人”。如何培养市民、村民特别是窗口行业的员工对游客的友善性,至少与基础设施建设、大项目和大活动同等重要。

4.5 寻求切实可行的开发模式。在项目规划建设中只有通过“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民”等多种方式使农民直接参与到项目开发、运营中,直接受益,才能使乡村度假旅游有稳定的发展基础;然后通过有市场吸引力的乡村度假旅游项目体系带动农村的城镇化、社区化发展;再通过借鉴、引入日本、台湾休闲农业产业化发展经验,实现农业从大田农业到精细化、多元化农业的发展转型。

5 结论

随着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未来乡村旅游的发展首先是产品链的延伸拓展,满足游客多元化的需求特征,如艺术写生、康体疗养、运动拓展、商务会议等;其次是产业链的横向整合,丰富乡村旅游产品的体系,如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三是利益链的纵向共享,加强旅游开发商、农户、地方政府的合作与交流;最后是要素链的全面升级,包括交通、饮食、住宿、通信以及环境卫生等配套设施。构建多层次、内容丰富、市场针对性强的乡村度假产品体系,对于促进现代乡村旅游快速发展,满足居民生活需求,提升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城乡统筹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小冒牌货”— 蝾螈
水仙花
我的梦
摩尔庄园,快乐童年
我喜欢的一句名言
光阴
一件小事
会说话的布娃娃
讲究卫生,保持健康,远离疾病
开启网络世界
红花和绿叶
留守儿童需要我们!
小水滴与大海
对工作负责的我
女人最想要的
“以赛促改”理念下的高职数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浅析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新课程背景下构建一堂物理优质课的实践与反思
浅谈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理论和实践
浅析高校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新升本科院校外语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与探索
基于多媒体的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把握中学语文教材的几个基本环节
以高校社团活动为载体,探索对国防生培养的启示
浅谈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人文关怀的构建
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现状研究
高中语文作业初探
职业学校班级管理经验漫谈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的认识和再思考
成功与感悟
《黄河的主人》教学设计
《音乐之乡》教学设计
《黄河的主人》教学设计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黄河的主人》教学设计
《黄河的主人》教学设计
《黄河的主人》说课设计
《音乐之乡》教学设计
《题西林壁》教材理解
《黄河的主人》教学实录
《黄河的主人》片断赏析
《黄河的主人》课文
《黄河的主人》教学设计
《黄河的主人》教学札记
《黄河的主人》教学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