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1-24
“90后”大学生的友谊观及其恋爱观的调查研究分析
摘要:“90后”大学生是个性张扬的一代,自我意识较强,而近年来多起大学生因人际交往问题,所导致的伤人事件频发。因此,研究“90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也迫在眉睫,通过“90后”大学生的友谊观及恋爱观的调查研究,也为今后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90后”大学生 友谊观 恋爱观 人际交往
近年来,频繁曝出在校大学生因和舍友关系不合,恋爱受挫的问题,而采取极端报复手段的新闻。2004年云南大学的马加爵杀人事件,复旦大学林某某饮水机投毒案,再到昆明某高校,因恋爱受挫,男方翻墙进入女生宿舍挥刀砍伤女友等多起类似案件的发生。一次次的警钟敲响了社会对于大学生友谊观及恋爱观的思考。
“90后”大学生更注重张扬个性,整体家庭条件较好,其父母对于新一代独生子女的教育不到位,造成了“90后”大学生的集体意识以及换位思考能力不足。因此,对于“90后”大学生友谊观及恋爱观的研究就显得尤其重要。笔者在云南某高职高专进行了问卷调查,为进一步研究“90后”大学生在交友和恋爱方面的问题提供参考。
1 问卷设计及样本分布
2 问卷调查统计分析
2.1 对于同学关系问题的处理。从统计结果分析,可以看出,当代“90后”大学生在交友方面比较谨慎。有61.39%
的学生身边的知心朋友在3-5个之间,而有近20%的人,交友广泛,知心朋友在5个以上,这部分人群基本来自于城镇学生,因此,可以看出,在人际交往方面,城镇学生比起农村学生来说,有很明显的优势。
从交友方式来看,有48.51%的人是通过他人介绍,而认识新朋友的。另有49.5%的学生,与他人交往,主要是通过相同的兴趣爱好,而彼此认识。因此,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维系朋友圈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彼此间对于某事物或活动为纽带,联系在一起。
在和舍友之间的关系处理上,72.28%的学生都能够与同宿舍同学的关系都很亲密友好。当与同学发生矛盾冲突后,74.26%的人都能将关系恢复融洽。但是,仍有1/4的人会和同学的关系,慢慢变冷淡。所以还需要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思想引导,以免处理不及时,矛盾积怨加深,造成不可挽回的恶果。
2.2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处理。对于集体性活动的看法,呈现出纺锤形分布。只有1%的人,在活动中,充当的是组织者的角色。这部分学生对于人际交往问题处理的比起其他学生更加游刃有余;另有49.5%的人不从事活动组织工作,但也很热心参加各类活动;其他人会根据自己的情况,以及对活动是否感兴趣,来决定是否参加,这类人在日常管理中,只要通过正确合理的引导,基本都会乐于参加。
“90后”大学生对于交友模式更倾向于自己与对方可以同等的付出,与生人见面通常表现为友好,但因人际交往能力有限,会显得不自然,造成一种不自卑也不自信的心态。遇到不满时,大多数学生采取最直接的方式:找人宣泄,排忧解闷。性格相对内向的学生更倾向于独自运动或是写日记等方式发泄。因此,需要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
2.3 90后”大学生的恋爱观。近90%的学生,对大学恋爱的态度是顺其自然,只有极个别学霸型学生,认为学习比谈恋爱更为重要。恋爱消费上,“90后”也较为理性,有近一半的人选择AA制。
3 分析结论
3.1 尊重理解“90后”大学生的各种兴趣爱好。调查表明,近一半的学生人际交往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彼此共同的兴趣爱好,而成为朋友的。传统观念中,认为游戏属于玩物丧志一类的不良爱好。但是,现在社会中,游戏的概念已经更加广泛,也成为年轻人主要的社交工具。但是,“90后”大学生的通病在于:无节制的游戏,缺乏自律性。现代的学生管理工作,也已不同于以往,要求学生管理者具有更广泛的知识面,也包括对于游戏的了解。
3.2 随时关注1%的极端群体。“90后”大学生群体中,有1%的人存在着严重的人际交往障碍。以避免他们因人际交往障碍,而造成的心理问题,甚至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危及自身或他人的生命安全。
3.3 正确引导的重要性。对于参加活动摇摆不定的这部分学生,能否正确的引导是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这就需要学生管理者要有足够的权威性和个人魅力,而不是靠强迫性的压迫。
3.4 鼓励大学生积极组织活动。组织能力对于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很有帮助,因此,尽可能的发挥每个人的主动性,让学生有机会自行组织他们感兴趣的活动。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中国象棋
- 因为放弃,所以美丽
- 重复
- 一个无奈的周末
- 自信
- 让春色铺满天涯
- 武将发明了毛笔
- 四个好朋友
- 我的小房储钱罐
- 鹦鹉给我的启示
- 地球————人类的家园
- 新书新气象
- 生活需要善良
- 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 坚持就是胜利
- 农民分化程度与农村阶层关系状况
- 论“半工半耕”的社会学意涵
- 先前不一致陈述在弹劾刑事证人过程中的运用
- 发达地区农村的社会分化与妇女地位
- 农村社会分化与边缘农民上访
- 中国古代图像史料运用的实践与理论建构
- 农民分化与先富阶层的社会确认
- 空间、权力与寻找政治
- 近代国学的发展及成就
- 城乡二元结构中的农村中间阶层
- 试论我国网络反腐的重要性
- 君子志向与妾妇心态间的张力与冲突
- 中坚农民的崛起
- 农民分化与农村阶层研究(专题讨论)
- 浅析网络政治谣言的传播与控制策略
- 《狼群》教学设计
- 《少年闰土》片断赏析
- 《少年闰土》教材理解
- 《少年闰土》教材理解
-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 《美丽的眼睛》教学设计
- 《少年闰土》教材理解
- 《少年闰土》片断赏析
- 《少年闰土》教材理解
-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 《少年闰土》片断赏析
-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 《少年闰土》片断赏析
-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 《少年闰土》教材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