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因此,正确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方向,能够保障和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灵魂和精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有利于坚定理想、信念,有利于建立道德规范,有利提高国民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一、社会主义核心体系在我国的发展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被正式提出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包括: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联系
马克思主义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贯穿于该体系的每个领域和层面。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做出的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得出了结论,使我们认识到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才能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的历史趋势,才能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把共同理想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其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一致的。民族精神,是社会的价值观念的重要内容,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马克思主义为民族精神赋予了新的科学内涵。民族精神与社会主义相联系,是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和时代观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在我国历史上,爱国主义历经几千年的发展,把我们原有的爱国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相联结之后,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这一爱国主义的理想才得以实现。最后,社会主义荣辱观强调个人的责任。强调我们每一个人如何在承担责任中实现个人的发展。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与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成果,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特性。
(四)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原因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国家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相互促进、相互竞争,不同文化之间相互借鉴、相互排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它挑战着国家主权,冲击着人们的国家观念、民族认同感。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表现为两方面:一、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的竞争,二、文化等软实力之间的较量。其中,以文化为代表的软实力占据了越来越重的比例。文化在软实力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核心价值体系,它直接反映着民族的凝聚力和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在这种复杂的国际情况下,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进一步凝聚大众、众志成城,提高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家竞争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五)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价值体系是思想前提。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巩固全党上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的需要。我们全党全国人民都需要一个共同的思想基础,这是一个民族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没有共同的思想基础,国家就会瓦解、动荡、分裂。对党和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奋斗过程中形成的共同思想基础做出科学的概括和清晰的界定,明确其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使之容易为全社会更加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在今天社会思想观念和人们价值取向日益多样的情况下,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明确了我们共同思想基础的内容和要求,必将会推动全国人民更加自觉地维护我们的共同思想前提。二、价值体系可以使全国人民在思想上共同进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助于引导全国人民在思想上共同进步。当前,人们的价值取向越来越多样,我们不能因为存在着多层次的价值取向而降低先进性的要求,也不能用一个标准要求所有的社会成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集中回答了这个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体现了思想道德建设上的先进性要求,又体现了思想道德建设上的广泛性要求;既坚持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又兼顾了不同层次群众的思想状况;既体现了一致的愿望和追求,又涵盖了不同的群体和阶层,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包容性,具有强大的整合力和引领力,是联结各民族、各阶层的精神纽带。
二、结论及建议
综上所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尤其要在继承和发展中高举马克患主义思想旗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过程,实际上就是引领非主流的各种意识形态的过程,正确处理指导思想的一元和社会文化意识的多元的关系,最根本的就是要巩固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能被错误的思想所迷惑、所误导。只有这样,才能牢牢把握正确的前进方向,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根本。笔者认为,在当代中国,只有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正确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方向,解决影响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传承与变革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同学之间
- 一件令我后悔的事
- 我的好外公
- 我尊敬的一个人
- 我的母亲
- 我的爸爸
- 我的爸爸
- 我的爸爸
- 我的奶奶
- 考试之后的我
- 我的外婆
- 我的母亲
- 我的同学
- 我的母亲
- 我们班的书法大王
- 试论农村初中音乐教学的“新”发展
- 新时期民族民间舞传承与发展的若干思考
- 浅析高档茶叶包装的色彩心理
- 业余联赛每年超500场
- 论审美期待视野下的微电影艺术
- 漫谈肖像漫画
- 浅析真人秀节目的文化影响力
- 高校音乐专业开展艺术实践活动探析
- 真在本我 趣在天然
- 以爱国主义为主线的中国传统音乐教学模式研究
- 相约博物馆
- 关于建筑摄影的视觉语言之我见
- 论数学在折纸中的表现
-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 基于音乐要素的演奏技巧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春》的教学设计三则
- 钱谷融:谈周朴园
- 《死水》个性创新教案
- 屈原的一生
- 西汉前期至中期的诗赋与散文
- 烛之武的说辞艺术
- 论司马迁《史记》的崇高美
- 如何推断文言虚词用法
- 《雨巷》教学设计
- 古诗鉴赏中形象鉴赏法初探
- 我们应该了解的秦汉文学
- 是谁害死了晴雯
- 一年级活动课教学案例《给小动物一个家》
- 窦桂梅:《村居》课堂实录
- 如何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