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及启示

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及启示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6-09

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及启示

【摘 要】幸福这个词,是人们渴望拥有的,并且想与之携手一生。人们把幸福看成是人所特有的一种现实活动和理想追求。幸福也是自古以来,许多哲学家所探讨的问题,并且都做出了他们自己的阐述。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启发我们在追求幸福时,要明确目标,要用理性来指导行为。

【关键词】幸福观;德性;善;快乐

我们现在所生活的这个时代,是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人们在享受着科技带来的便利和经济利益时,人的心灵也逐渐陷入困境。幸福这个话题,是个永不淘汰的话题,幸福感越来越成为人们的焦点。这种背景下,我们更要反思人与道德的根本性问题。《尼各马可伦理学》一书是亚里士多德主要对善、幸福、德性、思辨等问题的论述,辅助我们正确的去理解幸福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

一、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提出的背景

亚里士多德的三部伦理学著作中,《尼各马可伦理学》是最重要的,因为其内容丰富,理论是最成熟的。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他大量论述了幸福,而这些论述受了很多思想家的影响。

在古代,人们把富有、成功看成幸福,经常把幸福与快乐相提并论,认为纵情享乐就是幸福,这是希腊历史上对幸福的定义。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幸福应化繁为简,应当遵循一些行为准则而行事,以免产生不良的后果。他认为:如果人具备了知识和智慧,勇敢和正义等条件,就会上升为一种德性,又恰好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那么这个人就是幸福的,从而得出结论,德性是幸福的目的。柏拉图认为:幸福不仅包括了德性,还包括了智慧,一切以正义为出发点获得的物质财富都是幸福的,他强调的是一种和谐的幸福观。

二、幸福含义及幸福观的基本思想

《尼各马可伦理学》书中论述的幸福,说:“幸福不是品质”,是为了强调实践的重要性。通过他对“幸福不是品质”的论述,我们可以得知:幸福是属于人的,因其自身而值得欲求的,需要外在的善支持的实现活动。幸福是属于人的,没有德性和智慧的植物,是不可能获得幸福的。

(一)幸福是合乎德性和完满自足的实现活动。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我们所有人的行为追求的目的,幸福不是品质,必须把它归入某种活动中。合乎德性的行为就具有这样的性格,因为它本身就值得欲求,是完美的高尚的行为。

亚里士多德还从经验常识出发,认为一个东西最本质的特点在于它的功能。如:“一位雕刻家,是具有某种功能和行为的人,在他的功能里存在着善和美,就是因为他具有这种功能,所以他人也是善和优良的。”人的善就是灵魂合乎德性的现实活动,最高的善就是合乎那最完美、最美好、最高贵的德性,而且在整个一生中都是合乎德性的。

(二)幸福是一种思辨活动。亚里士多德有说过,“幸福就是一种合乎德性的实现活动,即是合乎最优秀的德性,也是人们最高贵部分的德性.......这就是思辨活动。”

(三)幸福是最高的善。亚里士多德从大多数人所普遍认同的结论出发,认为这个最高的善就是幸福。在他看来,那些把幸福等同于享乐的人过的只不过是寄生的、平庸的和奴性的生活,那是不可取的。崇上名声、喜欢活动的人把幸福等同于荣耀,然而这种幸福更多的在授予荣誉的人那里,而不是被授予荣誉的人。也就是说,它更多的依赖于外在的东西,而且易于被剥夺,所以它是不完善的、不稳定的、非本己的东西。

(四)快乐是实现幸福的一种辅助活动。在所有的实现活动中,最好的实现活动就是感觉本身处在最好状态,又指向它最惬意的对象的实现活动,这种实现活动也就是最完满和最享受的。

(五)幸福的实现需要外在的条件。亚里士多德认为,“有许多事情需要使用手段,通过朋友、财富和政治权势才能做成功。”这些都说明,实现幸福需要一些外在条件,幸福需要一定的财产为基础,中等的财产可以保证人做高尚的事情,即合理利用自己的权势和财产,正确的发挥其效力,来实现我们的目的。

三、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的现代启示

(一)幸福的实现,就是自我价值的实现。亚里士多德强调幸福在于人的功能的最大程度的发挥,即自我价值的实现。因为我们功能的发挥可以体现我们自己的价值,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如果我们的目标实现了,即获得了幸福。要不惧怕一切困难,在不断努力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要好好的活着,活出自己的精彩。

(二)思辨活动得出真理。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激励人们要为真理而奋斗,幸福就是好的生活好的行为,理论的思辨活动是最高的幸福。思辨活动是爱好智慧的哲学家所进行的活动,亚里士多德以知识自身作为追求知识的目的。如今的社会、学术界和大学校园的不良风气(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等),需要大力宣传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来改善这样的学习氛围,营造出良好的学术和学习的风气。

(三)正确把握实现幸福的外在条件。现在的社会,大多数人就把金钱、丰厚物质基础,作为评判幸福的标准。从而为了实现拜金主义,很多人走上“歪路”,与幸福背道而驰,离幸福越来越远。在金钱、物质的诱惑下,为了获得幸福,一些人就利用自己权势,违背良知,贪赃枉法,作出有损于他人、有损于社会的行为。这样得来的幸福是真正的不幸福,真正的幸福,应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合理利用自己的权势和财产,正确的发挥其效力,来实现我们的目的。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发现王国之旅有感
给老师的一封信
我十三岁了
游虎山公园
难忘的校园
我爱你,春天
“鬼”打来的电话
飞向未来的星球
博客感想
“音乐迷”老爸
爸爸
激烈的拔河比赛
Thank you for you ending
我的家乡——揭西
幸福
探析以人为本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路
国际留学实验班开展德育工作的若干思考
理想信念教育是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中之重
完善质量管理 构建和谐药检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浅谈
如何做好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
初中数学教学呈现问题及解决策略
结合数学建模谈“教学相长”
浅谈初中数学学习兴趣提高途径
关于如何发挥财政职能支持三农工作浅谈
浅谈培养学生学习意识的途径
发挥统计职能 服务经济发展
构建高效课堂 营造一流学校
宝玉是作者树立的反面教员
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高校体育中的推广
读出童年的心梦之境--《姥姥的剪纸》课堂实录及评点
《草原》教学设计二
《草原》教学设计三
《牛郎织女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轮椅上的霍金》教学设计1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实录
《鞋匠的儿子》
《轮椅上的霍金》教学设计2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二
《鞋匠的儿子》教学实录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学实录
《轮椅上的霍金》教学设计3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一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学设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