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02
宁纵勿枉 2014年30期
【关键词】刑事诉讼;存疑无罪;证据;合理怀疑;宁纵勿枉
一、问题的引出
从这起典型的以存疑无罪判决予以纠正的案件中,我们可以看出:该案主要依据言词证据定案,没有人证和物证,定罪证据存在诸多矛盾,且没有得到合理排除,侦查、起诉、审判均存在硬伤。但在程序选择上,体现出的却是疑罪从轻。
二、疑罪从无原则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的困境
“宁可错抓、错捕、错判,不可错放”,“疑罪不敢从无”的“潜规则”仍然固执地存留于部分司法人员的心中。法院在审理涉及人命关天的重大刑事案件时,往往担心“疑罪从无”会放纵犯罪,习惯“有罪推定”的原则,从而容易造成冤假错案。法官过于相信侦查部门的侦查结论,对可能存在刑讯逼供、诱供的证据,缺乏进一步调查、分析和核实,就容易导致证据采用失实。
三、在刑事诉讼中,当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发生冲突时该如何选择
刑事诉讼过程中,司法机关着力于恢复被违法犯罪行为破坏了的社会关系,使原有的权利义务关系在国家力量干预下复原,却忽略了在实现“实质正义”的过程中执法手段是否科学恰当、司法行为是否侵害了诉讼参加者的合法权益,强调追究实体违法,放纵程序违法。似乎认为,为了实现诉讼结果的正当,可以不择手段。在事实清与不清、证据确实充分与不确实充分之间,有时并不存在一条一看就清楚、一摸就明白的界限,难免存在一定的“模糊地带”。
刑事诉讼在追求实体真实的同时,必须遵守法律规定的程序;在正当程序中实现实体真实,或曰:在正当程序范围内寻求实体真实主义。正当程序的核心理念在于限制国家权力,将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活动纳入法律的轨道,依照正当、合理的法律程序进行,以防止国家司法权力的滥用,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基本人权。
四、面对疑案,宁纵勿枉,也许是程序正义的最佳选择
执法、司法实践是相当复杂而精密的人类活动,那种认为只要能够记住法律条文就可以担当司法重任的论调是极其肤浅的。除了控、辩、审等主观因素,导致错案的原因其实非常复杂。阴差阳错的巧合、科学鉴定的偏差、模棱两可的证词,都可能引发错案,必须承认,从事执法工作和司法工作是离不开一定水准的法律素养的。面对那些放纵坏人、冤枉好人的案例,人们常常要谴责司法人员责任心不强,殊不知这种责任意识是只能建立在对法治精神的信仰和对法律知识的素养之上的。
作为一个司法人员,无论是在侦破、起诉或判决一起案件,都应当把程序公正放在首位,对疑案处理的价值取向宜“宁纵勿枉”。“宁纵勿枉”―宁可放纵坏人,也绝不冤枉一个好人。可能一时放纵真正的罪犯,但不会冤枉无辜,事后易于纠正“纵”,社会总体损失和司法机关总体的责任风险相对小。这给了人们尤其是政法机关以警醒,在人命关天的刑事案件处理上,尤其必须慎重。
即便存疑无罪,那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可能,但对司法机关和当事人来说,却是100%的错了。面对疑案,在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的两难选择中,程序公正永远第一。我想这个时候还是要有宁纵勿枉的勇气,面对被害人的指责、舆论的压力勇于承受,敢于担当。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My best friend
- Me
- Don't go away
- My family(我的家庭)
- My English techer
- The Struggling(挣扎)
- My family
- My sister
- a apple tree
- Teacher's Day memorable
- Can money buy happiness!(金钱能买来幸福!)
- My school life
- My day(我的一天)
- The four seasons in a year
- My Englishtecher
- 浅析艺术教学活动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 浅谈加强高校学生的安全问题及解决措施
- 以信息化助推干部教育培训科学发展
- 坚持开展说课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 物流管理专业本科学生信息能力提升研究
- 大数据背景下主旋律电视剧的传播
- 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对于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 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 基于微信的有声微英语平台之创建
- 玉水村语言使用现状及成因
- 普通高校跆拳道俱乐部教学模式浅析
- 浅析我国农村中学思想品德课课外活动
- 儒家思想对学校辅导员工作的启示
- 论中学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
- 日月潭风景
- 撩起日月潭涟漪
- 《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教学笔记
- 《我的五样》教案之九
- 《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教学设计之三
- 《秋天》教学设计
- 《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教学实录
- 日月潭拉鲁岛:邵族美丽传说
- 《我的五样》三种教学设计
- 《我的五样》教学实录
- 日月潭文化
- 《日月潭》第二段的语言文字训练
- 《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教学设计之一
- 《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教学设计之二
- 宝岛明珠——日月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