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我国民间组织发展分析

我国民间组织发展分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我国民间组织发展分析

【摘 要】 本文阐述了公民社会的价值内涵及发展公民社会的现实意义,分析了我国民间组织发展现状和所面临的困境,提出了相关建议。认为,我国民间组织的畸形发展根源在于民主观念和制度环境的缺失。因此,要真正促进民间组织的良性发展,就必须进行公民价值观念的转换,必须对国家的制度环境加以改善。

【关键词】 公民社会;民间组织;发展现状;困境

一、从市民社会到公民社会的概念转换

1、公民社会的价值内涵

在我国学术界,市民社会和公民社会的概念经常被混淆使用,虽然二者都可以翻译为civil society,但是从根本上说,具有本质的不同,因此有必要对二者的概念做一个梳理。

市民社会是一个近代范畴,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认为,“市民社会是个人私立的战场,是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场,同样,市民社会也是私人利益跟特殊公共事务冲突的舞台,并且是它们二者共同跟国家的最高观点和制度冲突的舞台。”[1]马克思甚至把市民社会等同于资产阶级社会,它是一种自私自利的社会状态。

公民社会的概念是一个新的政治术语,它主要突出公民社会中公民的权利自主、自我管理等方面,更侧重Civil society 的政治学意义。“公民社会是相对独立于国家或政府系统,以及市场或企业系统之外的所有民间组织关系的总和,它是官方政治领域和市场经济领域之外的民间公共领域。”[2]

2、发展公民社会的现实意义

发展公民社会的主要目标在于形成一种权益保护的社会秩序,在既有制度体系,法律体系内,构建起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利益缓冲带,建立双向互动的权益保护机制,使得国家和社会之间相互尊重,共同发展,推进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发展公民社会的根本途径在于一手抓公民观念的培育,一手抓民间组织的发展,二者相互促进。在我国,发展公民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首先,现代化的公民社会是国家持续、稳定发展所必不可少的因素。在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丛生,特别是群体事件频繁发生时,制度和法律往往显得乏力。但是在公民社会的环境下,每个人都是趋于理性的,公民可以通过社会内部的利益整合,在以群体利益为基础所建立起来的组织力量下,跟政府进行协商,而不是诉诸暴力和非理性。其次,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需要公民社会的理性环境。公民社会中公民具有民主、理性的观念,每个人在争取自己合理利益的同时,都会兼顾他人利益。个人利益的满足以不牺牲和侵犯他人正当利益为最高界限,国家利益的获取以不侵蚀和牺牲社会和个人合理利益为最低要求。每个人形成对他人责任观念,用理性去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逐渐形成一种自由发展,全面发展的环境。再次,公民社会对于建立健全权力监督和运行体制具有启示意义。一方面,公民社会作为相对独立于党和政府的社会力量,会对党和政府形成力量制衡,使得权力趋于平衡,谁也不具备压倒谁的绝对性优势。另一方面,公民社会环境下,公民已经具备独立性、自主性,全社会形成一种抵制权力滥用的理性环境,对于权力真正为民所用,具有建设性意义。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不在于削弱执政党的领导地位和政府的管理地位,而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完善政府管理职能。

二、中国民间组织的发展现状

公民社会的主体是各种非政府和非企业的民间组织,主要包括各种维权组织、同人团体、公益服务组织、兴趣团体以及各种公民自发形成的组织,因此,作为主体的民间组织的成长对于公民社会的形成至关重要。

1、民间组织发展态势分析

我国民间组织处于快速增长的阶段,并将保持稳定增长的势头。另外,我国民间组织与官方公布数据有着很大差异。“我国学界认为,中国还存在大量未登记的民间组织,清华大学民间组织研究所的估计在200 万至270 万之间。”[4]著名学者俞可平在对民间组织的研究过程中认为,我国民间组织估计是300 万个左右, 估计最多的高达800 多万个。

2、民间组织发展的三个特征

首先,政府主导性。在我国,有影响力的民间组织多数都由政府成立、或者由政府主导,具有明显的官方色彩。因此,以政府主导的民间组织所形成的公民社会也会是政府主导型的。

其次,发展阶段性。我国民间组织还处在发展和不成熟阶段,各种有利于或者不利于发展的因素都存在,既表现出发展的一面,也有落后和保守的一面。

最后,自身依赖性。民间组织的发展需要有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支持,鉴于民间组织自身弱小的现实,以及当前的制度环境制约,民间组织的发展不免对政府产生依赖性。

三、我国民间组织发展面临的根本困境

1、观念困境

从组织层面来说,要形成现代化的民间组织,需要转变对民间组织与党和政府的关系的认识。在我国既有的体制环境下,民间组织的发展逐渐形成对政府的依赖性。所以,要发展现代化的民间组织,必须首先破除这种惯性思维,建立自身的独立性。在此基础上,再寻求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同时,又不与党和国家利益相冲突的良性路子。

从社会层面来说,当前社会公民意识的缺乏,在某种程度上极大阻碍着民间组织的发展,这也是我国难以形成现代化的公民社会的重要原因。公民缺乏一种通过社会整合,形成自己的意见去解决矛盾的意识。

从国家层面来说,执政党对于民间组织的发展持双重态度。一方面国家在宏观政策上支持民间组织的发展。另一方面,基于对民间组织发展壮大的隐忧,国家在微观政策方面,对民间组织的发展持消极态度。有学者和官员夸大民间组织对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党的建设的消极作用,认为民间组织的壮大将会挑战执政党的权威、削弱党和政府对社会的管理能力。 民间组织的发展目的不在于挤压执政者的执政空间,也不意图同执政党相抗衡,而是在于培育现代化的公民社会,虽然,从当前情况来看,我国民间组织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总的来说,很多民间组织还是服从党的领导,愿意和政府协作解决一些问题。

2、制度困境

根据民政部网站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公民组织已经初具规模,并有继续发展壮大之势,民间组织的发展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所出现,有其自己的发展规律。因此,当前的首要任务不是对民间组织予以打压,而是在民间组织数量庞大并且呈现畸形发展的情况下,如何使得民间组织的发展实现良性回归,并为民间组织培育良好的发展环境,特别是制度环境。

从制度文化上,民间组织在依附性的制度文化中发展。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决定党处于绝对的领导地位。一切社团组织必须服从党和国家领导,特别是在关乎国家发展、政权稳定、社会团结的重要领域,我们所建立起来的民间组织,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他们是国家政权机关的组成部分,具有官方性。另一方面,又是党和政府沟通人民的桥梁,也具有群众性。这些组织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但都沦为依附性的政治团体,不具备现代化的民间组织的独立性。

从制度体系上,国家既有制度体系代表了人民的根本利益,民间组织也必须服从既有体制,所有的社会问题都被纳入国家既有的制度框架内解决。民间组织的这种服从性,导致民间组织的发展呈现畸形状态,一方面,需要服从党和国家的绝对领导,不得违背党和国家利益。另一方面,在发生个人、社会正当利益受到国家侵蚀时,鉴于民间组织的生存环境,其维护利益的力量显得薄弱。

因此,困境在于民间组织的发展如何在不改变既有制度框架之内,得到良性、健康的发展,在不违背党和国家利益的同时,又能保持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发展现代化的民间组织,形成现代化的公民社会。

四、结语

民间组织的发展,除了制度和观念因素外,还有人才因素、资金因素等等,但从根本上来讲,我国民间组织的畸形发展,还是根源于民主观念和制度环境的缺失。因此,通过对两大根本性困境的分析,我们认为,要真正促进民间组织的良性发展,首先是公民价值观念的转换。社会亟需形成一种民主的价值观念和价值体系,为民间组织的发展创造思想环境。其次是国家对制度环境的改善。党和国家应该以更大的执政胸怀,更开放的执政理念,给予民间组织充分的理解和信任。

同时,民间组织在发展过程中应当注意自身建设问题,在维护公民正当利益,保持自身相对独立性的同时,也要维护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二者相互协作,将社会冲突转化为社会秩序,通过公民社会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治理,最终促使民间组织和国家政府良性互动而不是对抗或者冲突。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写给爸爸妈妈的信
给妈妈的一封信
给老师的一封信
给校长的一封信
给表哥的一封信
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给人类的一封信
灰心、信心一念之差
给妈妈的一封信
给费俊龙叔叔的一封信
竞争不相信眼泪
给人类的一封信
给妈妈的一封信
给台湾小朋友的一封信
自信与成功
从人才培养角度谈中日动漫发展差异
试论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
浅析道教对中晚唐传奇小说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真善美视域下的校园文化建设
哲学的党性
天津地区法鼓的舞蹈特点研究及其价值分析
微电子技术发展问题试分析
“谱子戏”和“梁子戏”的区别与优劣
《论语》中诚信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新形势下企业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讨
论述荀子人性论
晚清禁书政策及对文学出版的影响
《接骨师之女》中母女关系的文化内涵
“男子悲秋”古代文学意象社会心理探析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
《生命的药方》教材理解
《生命的药方》教学设计
《草原即景》教材理解
《生命的药方》其它杂项
《吐鲁番的葡萄沟》教材理解
《海滨仲夏夜》教学设计
《吐鲁番的葡萄沟》教学设计
《海滨仲夏夜》教学设计
《草原即景》作者简介
《草原即景》教学设计
《海滨仲夏夜》教材理解
《生命的药方》课文
《草原即景》教学札记
《生命的药方》教学设计
《生命的药方》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