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言俄患以塑爱国心

言俄患以塑爱国心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08-18

言俄患以塑爱国心

[摘 要]报纸作为公共交往空间在建构民族国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当俄国强占东三省、中国面临瓜分亡国的危机时,晚清知识分子一方面在报纸上发表文章痛言俄国的侵略行为,同时还对人们种种抵制俄国的行动进行报道,其目的则是要激起民气,塑造国民爱国心。经由报纸这个新型传播媒介,个体的阅报行为与集体的爱国行为产生关联,民众的民族国家意识也得以加强。

[关键词]清末;报章;俄国;民族国家

安德森在《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中,描绘了印刷技术的兴起在建构民族主义想象空间方面的作用,并特别分析了报纸的魔力。报纸传播着办报者的种种观念,也传播着外界的种种讯息。更为重要的是,报纸的流通可以将民众紧密联结起来。身处天南海北的人们可以通过这种新兴的传播媒介进行交流,报纸由此成为一种新型的公共交往空间。人们经由纸上的交流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归属于同一个民族共同体的观念也逐渐滋生。

报纸作为新型公共交往空间或曰公共言论空间的强大功能在晚清知识分子宣传俄国企图实施的瓜分行为时得到了鲜明的展现。1901年,俄国强占东三省。意识到俄国的行为很有可能引起其他国家共同瓜分中国的危机,晚清爱国知识分子除了自身行动起来以外,还借助于报纸来扩大影响。他们一方面在报纸上撰文,痛言俄国的种种侵略行为,同时还对人们种种抵制俄国的行动进行报道,其目的则在警醒国人,激起民众爱国心。

那么,清末报章对俄事的宣传到底有何效果呢?从当时一些报纸所刊登的来函中可见一斑。《中外日报》载“浙江象山林君来函”中,该人这样描述报纸的功用,“某僻处海隅,见闻浅隘,幸光绪初报纸创行,藉阅各报,得知时事一切。今春以事至甬,阅上海各报,知各志士有集议电阻俄约并诸演说,欣幸之至!”[2]39借助报纸这种新型传播媒介,信息的流通加快,阅报也逐渐成为一些知识分子的习惯。报纸对爱国人士行动的跟踪报道也很具有鼓舞人心的作用。在另外一则“苏州许君来函”中,这位许姓读者同样表达了自己的阅报感受,“前见日报,知沪上诸志士为俄约逼迫,轸念大局,发愤力争,义声传播,遐迩钦佩。”[2]43报章报道的即时性和真实性的确能够带给读者一定的冲击。不过,此时的报章报道多为文言,且阅报的前提要求是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其所唤醒的民众相对于广大不识字的下层群众来说所占的比例还是极小的,因此,《俄事警闻》的读者提出建议,“吾国民智未开,识字者寡,唤醒国民,舌强于笔。”[3]249这也正是报章宣传的局限所在。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暑期游记
美丽的校园,我的家
中秋
混乱的战争
变幻的四季,美丽的春
我的同桌
让大自然走进心灵
繁星几时有
快乐学习
古文体作文
我战胜了苦瓜
城主的儿子
假如我是鸟
祖国——母亲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路径与方向问题
龙场悟道后阳明禅诗之新变
萨迦派的文殊信仰
试论中共在陕甘地区领导兵变的历史经验与教训
唐代裴氏中眷宗教信仰探析
论《坛经》中“自心是佛”的思想
干部教育专业培训师队伍建设探索与思考
试论做好新时期中等卫生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蒲松龄对卡夫卡的影响及对超现实主义文学创作手法的贡献
五台山“清凉智慧”的佛学内涵及其禅学价值
能海上师五台山传戒改革及其意义
《谛义证得经》的主要思想
晚年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
怎样通过教学对聋生心理进行建构
论唐代宰相对佛教的认知
《回顾·拓展三》教学设计(六下)
中考文言文习题汇编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二
《识字4》教学片断与评析
《口语交际·习作三》教学设计(六下)
《识字4》(人教版一年级下册)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三
《识字4》教学设计(一下)
《灯光》教学设计三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一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二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一
《陈涉世家》试题及答案
《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二
《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