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09-06
对武警部队院校任职教育的几点思考
【摘 要】武警院校是武警部队现代化建设的人才摇篮,加强岗位履职能力培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是院校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归根结底是确保院校出“精品”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武警部队;院校建设;任职教育;规划实施
随着武警院校任职教育的深入发展,如何因应培养对象的现实岗位履职需求,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时效性,需要立足武警院校现有条件来创造性地思考谋划教学转型改革的关键环节,要激发全院教职员工发自内心的投身到教育改革进程之中,使之想改、愿改、敢改,将学员对发展能力与技能的渴望通过教员对每一个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与实施来落到实处,通过科学的教学管理体制来进行综合调控。
一、在任职教育的教学观念上突出引导“会学”
传统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基本上是单向的,在这一关系模式中,教员处于中心地位,向学员传授和灌输知识,他们是知识和真理的代表,不会轻易受到怀疑;学员则处于被动地位,是教员知识传授和灌输的被动接受者。在相当长的一段教育史上,“教学相长”只是一种理想,“教学”一词被当做“教”的同义词,对“教学”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对“教”的研究,学员究竟如何“学”受到不应有的忽视。任职教育教学要求我们对传统的教学指导思想进行调整,从过去的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教员在教学中的传统角色要发生变化,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应该以指导者、组织者、研究者、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到教学中,激发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学员学习的要求,不仅是“学会”,更重要的是“会学”,是“学会学习”。
二、在任职教育的教学手段上突出使用“科学”
随着院校信息建设的推进步伐,极大地改善了武警院校任职教育教学可以采用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多的教员能够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增强任职培训教学效果。但是,如果不能正确地认识并有效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就会对教学产生负面影响。如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会陷入一些认识误区:有些教员认为只要用了多媒体设备,就达到了提高质量的效果。因此,教员在教学过程中所做的只是把教材文字内容通过多媒体手段再现出来,造成“大材小用”;有些教员则把利用传统方法完全可以讲清的内容做成多媒体课件,并加上背景音乐,结果使学员注意力分散,阻碍了把学员思维引向进一步深人的教学目标的实现;还有些教员完全依赖多媒体投影显示教学中的要点问题,抛弃了所有必要的板书,加之为增强投影屏幕显示的对比度而刻意降低了课堂环境亮度,学员难以做课堂笔记,降低了学员的感受性,使学员得不到必要的笔记训练;还有时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中,由于屏幕信息量过大,造成学员目不暇接,没有时间进行分析、整合、储存,使学员在短时间内产生大脑疲劳。以上种种表现折射出教育工作者对现代化教育思想研究不够,对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应用理解不深、不透、不科学。改变这种状况一方面要加强对教员进行现代化教学的理论与技术培训,另一方面要完善运用教育技术手段的规章制度,加强监控,更重要的是开展教学研究,树立教学手段科学运用的实效观。
三、在任职教育的组织实施中积极探索“个性化”培养模式
实现任职教育对不同层次人才的培养目标,必将伴随着教学组织的开放性和多元化要求,组织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学员各自的特点实施个性化教学。在以往学历教育时期,传统的队次授课中,教员不可能完全顾及几十个学员的不同情况,即便探索出分层教学、差异教学等教学组织形式,也只能是在一定程度上的改进,难以做到适合每个学员。然而随着院校转型改革的深入发展,在任职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下,教学中校园网络所提供的信息资源相当丰富,能够对学员的可能性差异需求实施较大面积的覆盖保障,从而实现对个性化培养目标的全面支撑。此外,逐步完善的现代化教育技术与设施可以递送具有较大预设空间的课件,学员可以从课件中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教学服务;云集汇粹于此的高水平教学专家、骨干的丰厚功底与解疑释惑能力可以极大地满足学员根据自身需要独立选择辅导的机会,从而有效地增强全程、全员学习效果。这样,因材施教或个性化教学会得到更好的体现。
四、在任职教育的质量评估中积极探索“全方位”评价体系
在对任职教育院校的学员学习效果评价上,传统学历教育的观念是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定量、轻定性,重教员评价、轻学员自评等等。这样做的结果是育“知”在教育工作中占据统治地位,教学围绕分数转。强调专业化知识的重要性,忽视科学方法的培养使得学员心理负担过重,身心健康受到影响;强调知识的惟一性,否定创造的可能性,使得学员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充分发展,影响了自身素质的提高。与之相反,任职教育教学主张全面、整体地评价学员:在评价范围上,要重在考查思想品德、能力技能;在评价标准上,从学员之间的横向比较转向学员自身的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相结合;在评价主体上,改变以往的封闭式评价,除了教员的评价外,还要充分调动学员队干部、同级学员、基层部队官兵积极参与,形成评价主体多样化的开放型评价模式;在评价时机上,重视对学员学习过程的评价,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评价内容上,要突出检验受训者的“一种精神”、“四个基础”和“七种能力”。其中“一种精神”即为国家奉献牺牲的精神,“四个基础”即政治理论基础、科学文化基础、武警专业基础和体质心理基础,“七种能力”即思想政治工作能力、作战指挥能力、组织训练能力、新装备操作能力、基层管理能力、研究创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考核评价的实施方法上,要做到口试与笔试相结合大量贯穿口试,开卷与闭卷相结合扩大开卷范围,室内与室外相结合力求结合现地,课程考试与非课程考试相结合加大随机评测,考核与比武演练相结合,调动积极性,增加趣味性,适应实际应用的需要。此外,还要考虑学员的个性差异,根据不同学员的不同特点进行客观的评价。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让大自然走进心灵
- 古文体作文
- 我战胜了苦瓜
- 祖国——母亲
- 假如我是鸟
- 美丽的校园,我的家
- 繁星几时有
- 中秋
- 变幻的四季,美丽的春
- 爱
- 我的同桌
- 快乐学习
- 暑期游记
- 混乱的战争
- 城主的儿子
- 怎样通过教学对聋生心理进行建构
- 能海上师五台山传戒改革及其意义
- 唐代裴氏中眷宗教信仰探析
- 《谛义证得经》的主要思想
-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路径与方向问题
- 蒲松龄对卡夫卡的影响及对超现实主义文学创作手法的贡献
- 论唐代宰相对佛教的认知
- 龙场悟道后阳明禅诗之新变
- 五台山“清凉智慧”的佛学内涵及其禅学价值
- 萨迦派的文殊信仰
- 试论做好新时期中等卫生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 干部教育专业培训师队伍建设探索与思考
- 论《坛经》中“自心是佛”的思想
- 试论中共在陕甘地区领导兵变的历史经验与教训
- 晚年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
- 《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一
-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三
- 《口语交际·习作三》教学设计(六下)
- 《回顾·拓展三》教学设计(六下)
- 《识字4》教学片断与评析
-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一
- 中考文言文习题汇编
- 《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二
-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二
- 《识字4》(人教版一年级下册)
- 《识字4》教学设计(一下)
-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二
-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一
- 《灯光》教学设计三
- 《陈涉世家》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