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重新挖掘鲁迅笔下的杨荫榆

重新挖掘鲁迅笔下的杨荫榆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6-22

重新挖掘鲁迅笔下的杨荫榆

[摘 要]鲁迅笔下的杨荫榆是反动的,而将杨荫榆的一生及其活动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结合起来,反映了杨荫榆悲剧的一生,她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社会的悲剧和民族的悲剧。

[关键词]杨荫榆;鲁迅;悲剧

鲁迅在《纪念刘和珍君》中提及杨荫榆,在文中他将杨荫榆形象阐释为:专制独裁,行为可憎,面目狰狞,一个十足反动军阀的帮凶、封建余孽的化身。《鲁迅全集》中将杨荫榆定性为:“她依附北洋军阀,推行封建奴化教育,肆意压迫学生,激起进步师生的强烈反对。”鲁迅先生甚至还专门著文痛斥杨荫榆是“凶兽样的羊,羊样的凶兽”。而记录在正史上的杨荫榆,就是那个曾被鲁迅批评过的杨荫榆。本文试图在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将杨荫榆的一生及其活动放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分析,重新认识历史上的杨荫榆。杨荫榆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她的悲剧体现了时代的悲剧、社会的悲剧和民族的悲剧。

1. 时代的悲剧

1884 年,杨荫榆出生在江苏无锡一个书香门第。1901 年,杨荫榆遵父母之命,与居住在无锡的常州籍蒋姓人家的少爷成亲。作家杨绛在《回忆我的姑母》一文中,描绘了其三姑母杨荫榆的婚姻生活 :“三姑母皮肤黑黝黝的,双眼皮,眼睛炯炯有神,笑时两嘴角各有个细酒窝,她不令人感到美,可是也不能算丑。即使她是个丑女儿,也不该把她嫁给一个低能的‘大少爷’。当然,定亲的时候只求门当户对,并不知对方底细。据我父亲的形容,那位少爷老嘻着嘴,露出紫红的牙肉,嘴角流着哈喇子。”订亲的时候,杨家父母只看重门当户对,并不知道对方的底细。在新婚之夜,杨荫榆才发现对方竟是个愚蠢无能的低能儿,和自己没有一点共同语言。新婚之夜,她撕破了新郎的脸,第二天一早就毅然返回家中。杨荫榆为反抗夫家,曾多次躲到娘家,但都被厉害的婆婆派人硬接了回去。最终,被逼无奈的杨荫榆不再示弱,和夫家彻底断绝关系。接受过现代教育的杨荫榆,怎能忍受这样一桩荒唐的婚姻?性格倔强而有主见的她,以那个时代罕见的勇气进行了大胆而彻底的抗争,在当地掀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由于杨荫榆的坚决态度,这桩封建包办婚姻终于告吹。而这时的杨荫榆,只有 18岁。从此以后,杨荫榆终生独居,再也没有结过婚。

生活在那个特定年代的杨荫榆,虽然留过学,有想法,但终究逃脱不了婚姻包办的命运,这也是那个时代的悲剧在其身上的充分体现。

2.社会的悲剧

随后,杨荫榆全力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在任女师大校长期间,开除了六名学生自治会负责人,其中,包括许广平,以及鲁迅名篇《纪念刘和珍君》中的刘和珍。招来军警,截断电话线,殴打女生,关闭伙房,强行解散预科甲、乙两部的 4 个班级。北洋政府教育部更是火上浇油,明令停办女师大,以国立女子大学取而代之,此举彻底激怒了北京学界众多知名人士(鲁迅、马裕藻、沈尹默、李泰、钱玄同、沈兼士等)。杨荫榆惹火烧身,成为头号“标靶”,遭到口诛笔伐。北洋政府教育部扛不住强大的舆论压力,只好将杨荫榆当成替罪羊,免去她的教职,以息公愤。鲁迅对杨荫榆的打击绝对具有毁灭性,使她身败名裂,从此与“反动”一词有了洗脱不净的干系。当时《苏州日报》文艺副刊编辑是鲁迅的学生,多次在报纸上重提女师大旧事,指斥杨荫榆为“专制魔君”、“女性压迫者”、“教育界蟊贼”,弄得杨荫榆处境狼狈。

客观上,在和平稳定时期,杨荫榆何尝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校长?可是她身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治上分歧颇多,令她无所适从,这也是当时的社会悲剧造成的。

3.民族的悲剧

抗日战争爆发,苏州沦陷,杨荫榆避居香山,待局势稍稳,返回苏州,当时,杨荫榆居住在盘门,她开办的二乐女子学术社是女学生集中的地方,也无法幸免。她挺身而出保护自己的同胞,大义凛然地斥责敌寇,不料被凶残的日寇杀害,结束了曲折的一生。1938 年元旦,两个日本兵使诡计骗杨荫榆到吴门桥上,一个突然朝她后背开枪,另一个则猛然将她踹入寒冷的河水里。此后他们又连发数枪,直到河水泛红,才扬长而去。

晚年的杨荫榆最终也未能逃脱日军的魔爪,正值抗日战争时期,她的死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悲剧。

纵观杨荫榆的一生,她是近代历史上一位知识女性的时代悲剧。她出生于书香门第,却要挣扎着冲出封建的婚姻牢笼。她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社会悲剧,她留学欧美并通过半生的奋斗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大学校长,而在女师大风潮中,她追求学术独立、排斥学生运动的做法却与北洋军阀政府抵制革命的要求相符合,使其背上了反动恶名。她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悲剧,在她的晚年她以行动为她画了一个壮烈的句号。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读《匆匆》有感
读《一百分的谎言》后感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惬意在哪里
《海伦凯勒》读后感
读《灯光》有感
读《汤姆·索亚历险记》后有感
读《回忆鲁迅先生》有感
读《哈利波特》有感
读《愧对感恩》有感
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
读《荷塘月色》有感
读《生命不打草稿》有感
真爱的体现
2012观后感
花朵在燃烧
读你以前的信
森林之夜 2014年7期
丁香花哟,你给我一个梦
丁香花开 2014年7期
爱,随着一群夜鸟飞起(外一首)
当我写下CDZ
夜色中的列车
被刻下的名字
于天地之外
爱的零距离
心灵的忏悔
雅安,我们和你在一起
不知为什么
咦,看那朵雪花
给予树(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亡羊补牢》(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路旁的橡树(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她是我的朋友(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燕子(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妈妈的帐单(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掌声(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盘古开天地(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我不能失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七颗钻石(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好汉查理(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赵州桥(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