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析日语褒奖言语行为的原型性

浅析日语褒奖言语行为的原型性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3-17

浅析日语褒奖言语行为的原型性

【摘 要】文章为了阐明褒奖言语行为的本质特征,运用原型范畴理论,对实质褒奖、形式褒奖进行了范畴化研究。研究发现,从实质褒奖到形式褒奖,再到形式褒奖(伪善性),褒奖意图和原型等级逐渐降低,对文本的依赖性逐渐增强。

【关键词】原型性;褒奖言语行为;实质褒奖;形式褒奖

一、关于原型性理论

我们在对大千世界做出各种解释时,通常会瞩目于构建世界的各种对象中,最为稳定、最容易认定的事例,借助基于这种典型事例而形成范畴化的认知机制,对我们所面对的对象世界进行诠释。而具备这种典型范例所具有的特征的抽象化物体或集合体,也被视为原型。

原型结构的范畴是由典型事例和非典型事例形成的。甚至包括某些看似不具备范畴成员应具备的资格的边缘性实例。换言之,原型性结构中,除了理想的固定形式之外,还包含众多无法一言概之的其他形式。这些形式以原型为原点,性质渐渐偏离,形成一种家族相似性。这一点,不仅在阐释外部世界的一般性问题时会遇到,就连解释语言现象时也会触及。

二、褒奖言语行为

(一)言语行为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了维持与对手的更加圆滑的交流,都会遂行各种言语行为。所谓的 “言语行为”这一概念是由奥斯丁(1978)首次提出,其认为,话语不仅具有语言含义,还具备某种效力。说话不仅是简单的发声行为,还能传达出比话语更多的内容,并执行某项行为。随后,塞尔(1987)提出言语行为的适当性条件,将奥斯丁理论体系化。

(二)先行研究

在各种言语行为当中,褒奖言语行为对于保持良好人际关系始终起着重要的作用。所谓褒奖言语行为,即是对对方的优点表示在意,并作出肯定的评价。是一种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行为,也是一种良心性的言语行为。针对其纷杂自由的语言形式,川口(1996)首次提出“实质褒奖”与“形式褒奖”的区分。然而,将一种言语行为只从功能角度分类,虽然颇具意义,可对于全面把握褒奖言语行为来说却存有偏差。

(三)定义与适当性条件

基于此,本文借用小玉(1996)所提,将褒奖行为如下定义,并在定义的基础上假定褒奖言语行为的适当性条件,在对褒奖言语行为的分类进行阐述的基础上,探讨褒奖言语行为的原型性。

定义:褒奖言语行为,是说话人对听话人以及听话人的家人及同类者的优点表示认可,以使对方心情愉悦为前提,做出明示或暗示的肯定评价。

适当性条件:

命题条件:与H相关的物或者行为E

前提条件:S相信E符合H的积极利益

诚实条件:S意欲对E做出肯定的评价

本质条件:S做出关于E的评价

本文所用例子,是由日语小说、电视剧中收集而来。

三、褒奖言语行为分类

(一)实质褒奖

所谓的实质褒奖,从适当性条件来看,说话人确认对对方来说属于利益范围的对象,并自发性地向此对象以直接、正面的语言表达出欣赏及肯定的心意,贯彻始终地实施完成的褒奖类型。

例1

我们在车站附近的荞麦面屋轻吃饭了。渴了,所以我一个人喝啤酒了。点菜后直到我们吃,一句话也不见效了俄。我走累了,有些是筋疲力尽了,她两手放在桌子上又考虑什么很拥挤。“这身体很结实啊”我吃面条结束之后说了。“被吓一跳吗?”“嗯。”

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

长时间步行之后,主人公渡边对直子的褒奖。像那样子长距离步行对渡边这样的大男人来说都是相当累人的事情,反而看起来弱不经风的直子却毫无疲态,这不禁让渡边感到惊奇。于是,说话人渡边情不自禁地通过“相当”,“强壮”等明显褒义的词语,以一种真心肯定对方的态度对对方做出褒奖,从对方的欣然接受也可看出褒奖的成功实施。这是一种符合所有适当性条件,并顺利实施的褒奖行为,可视为实质性褒奖。即使脱离文本,也能很明确传达褒奖的意图。

(二)形式褒奖

例2

孩子的家长们的相遇的话

A:“我女儿一直承蒙您的关照。”

B:不,我女儿才承蒙您的关照。”这样的寒暄开始。

A:你家的小姐,您是坚实,今后女儿的麻烦给我看,拜托您了”

B:不不,您家的小姐,您的正好好。这边正是依靠了,所以我的女儿的力量了大家。做相互礼让,相互依存着强调。

直玲子《欧美人沈时》

无论是信任他人,亦或为他人所信赖,在日本社会都是一种美德。因此,自己的女儿是邻居眼中的可依靠者,被大家所信赖,这种赞美之辞肯定会让身为母亲的听话人感到满足。

这种场面下,即使A的心中,认为B的女儿并非如自己所说般优秀,但通过这样的褒奖,使得对方心情舒畅,促进双方关系的圆滑发展。此外,从B的角度来看,如果不做出对话中的应答,恐会被认为缺乏人情常识吧。在这对话中的褒奖,与其说是说话人的真心话,还不如说是一种客套的寒暄,一种人际交往的道德义务。概言之,说话人通过揣摩对方的心情,为了更好发展与对方的关系而利用褒奖言语行为的积极功能。即使其伪装的意图被看破,双方之间相信也不会产生龃龉。因此仍是一种褒奖。但从适当性条件来看,虽然满足了三方面条件,但却违反了诚实条件,是一种有缺陷的褒奖,归属于形式褒奖。

与此相似的还有以下例子

例3

“我喜欢的发型?”

“很好。”

“多少好”和绿色听了

“世界的森林的树木全部倒左右美好。”

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

小林绿询问同学渡边对自己的发型的看法。从语言表达来看,说话人使用肯定性的语言进行直接的褒奖。然而,这并不是说话人自发对对方作出褒奖行为,而是为了满足对方的期待,维持与对方的关系平衡才进行褒奖。 然而,同样是形式褒奖,与上述两例不同,说话人并不是运用褒奖的积极效果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而恰恰是利用褒奖的表象,实施完全相反的意图。

例4

(“我”曾经是青函联络船的工作着,二年前跳槽了。后来联络船的船员们决定废止,转职寻找着)あぐね座位

“你是聪明啊,民营化的传言出现刚跳槽吧。我们现在惊慌,仿佛蝈蝈一样吧?”

二等航海士好久没有上露面。我看,味充分嘴角微笑积蓄了。

仁成《海峡的光》

说话人直接用肯定性的语言对听话人进行肯定,看似非常标准的褒奖行为。但从听话人对说话人的负面评价可以看得出来,说话人的褒奖并没有顺利遂行。究其原因,说话人虽然使用肯定性语言,但其意图可以说是攻击性的,为了使对方不快而利用了褒奖言语行为的假象实施完全相反的讽刺行为。可以说,这是一种形似褒奖,但实质已经偏离,甚至完全与褒奖背道而驰的言语行为。基于其有着褒奖的表象,仍将其归属于褒奖,但只是一种几乎违反全部条件的形式褒奖。

例5

大家喝彩。服务是得意洋洋,终于打招呼,鸵鸟的背上想坐了,鸵鸟惊奇的身体晃动了,光滑和滑倒,草上扑通一声掉了。“哎呀,怎么了,天下之大骑手”少年们家冰镇。

佐藤《少年联盟》

“天下第一骑手”本是对对方的一种赞美之词。但在这里,却变成一种带有伪善性的“褒奖”,甚至可以说是讽刺。在食物匮乏的无人岛,sabis却坚持自己生擒的鸵鸟能成为名马,不许大家作为食物,招致少年们的不满,于是少年们对sabis的“名马论”进行嘲笑。sabis为了向大家证明,翻身骑上鸵鸟,却被摔落下来。对于这件事,少年们称赞sabis“第一骑手”,并不是为了肯定对方,而恰恰是使用了褒奖的语言对sabis的失败进行讽刺。当然,遭遇如此尴尬挫折的sabis肯定也没有接受对方褒奖的心情。总而言之,这也是一种违反了事前条件和诚实条件的褒奖行为。

四、原型性归纳

综上所述,褒奖言语行为显示出了原型效应。该范畴的成员虽然同为表达“褒奖”的不同方式,但有些表达最能充分地实施褒奖,而某些行为却表达得有所缺陷或甚至达到反效果,原型与其他表达方式呈现出家族相似性。

图4-1 褒奖言语行为的原型性

值得注意的是,各类型之间并非用实线,而是用虚线表示。这正说明了各类型之间的界线并不是具体的、实在的,而是暧昧不清的,其原型性强弱呈渐变发展。

五、结语

本文通过对褒奖行为的类型进行分析,阐明各类型在原型范畴中所处位置。此外,通过原型性分析以看出,褒奖言语行为与其邻接的其他言语行为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而是呈一种模糊渐变的关系相互作用,而如何进一步阐释这种相互作用的机制仍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未来的我
爱哭鼻子的弟弟
一件有趣的事
我被同学欺负了
新来的老师
深山中的看林人
我的帅爸爸
我的妹妹
回忆童年钓龙虾
精灵的小表妹
没有蛋糕的生日
胆小的我作文
我的懒虫爸爸
我的周老师
我的妹妹
父亲的样子
曾老语惊天上人――读《平生六记》
苦难被战胜了才是财富
一个日本孩子眼中的“经典”
麦田里的少年
思想碎片拾零
在地图上飞行
蔷薇叶子 2015年2期
人不是一瞬间变老的
需要教的孩子没出息
讽刺微小说四则
爱因斯坦奇迹年
必先正名 2015年4期
心灵的拷问
“饿”一点你才知道你是谁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背影》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蜡烛》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桥之美》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第二单元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第三单元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第一单元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鱼我所欲也》高效复习训练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芦花荡》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第四单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第六单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第五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