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6
新中国的女博士学位授予史探微
[摘 要]我国从1983年开始授予了第一批博士学位人员,这些博士绝大多数是男性,但也有部分女姓,她们之中有许多是某某学科的“第一女博士”,考察这一历史事实,将有利于深入理解我国博士学位授予的历史。
[关键词]新中国;第一女博士;博士学位授予;学位制度
由于资料分散的缘故,加上不是研究者关注的重点领域,长期来一直没有得到详细的研究和考证,存在很多疏漏和错误的说法。笔者依据我国实施博士学位授予制度的学科分类来梳理和考证,查缺补漏,修正误传。
一、新中国的“第一女博士”
第一位经济学女博士刘桂苏
(2)的专业是财政学,依学科分类,她也是经济学科门类第一位女博士,获得学位时间比世界经济专业第一位女博士赵涛要早半年。
第一位法学女博士梅小侃
(3)的专业为国际法,她于1986年7月7日获得学位。她是北京大学著名法学家王铁崖的第一位博士生,同时也是北京大学第一位法学博士。
第一位历史学女博士学位获得者是来自北京大学的杨若薇,她于1986年7月7日获得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学科专业为中国古代史,导师是邓广铭教授,博士论文是《辽朝军政制度考察》。
(4)由于杨若薇为人低调,加上对她关注不够多,所以多年来人们一直把历史学的第一位女博士的头衔戴在了中国人民大学的黄爱平头上。黄爱平是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科的第一位女博士,她于“1988年5月获在中国人民大学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学科专业为中国古代史”。她于1985年7月获得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硕士学位之后又继续攻读博士,成为人大录取的第二位女博士。关于“第一名”的头衔,她并不在意:“不少人,包括我导师,都说我是我国第一个历史学女博士,这是一头撞上的,纯属偶然”,“不止一家媒体提过,甚至一些学生报考我的博士生,也是专门奔此而来的,特别是女生。但我对过程中的排名并不在意,对巧遇到的‘第一’、‘首位’也不看重。回想起来,我是我国恢复学位制度后的第二批博士。当时第一批博士人数很少,其中的历史学博士,好象没有女性。在第二批博士中,女姓也寥寥无几。”
(5)可见她自己和导师也没弄清楚,殊不知这第一位其实并不是她,可谓当局者迷。其实若除去杨若薇,这第二位也不是她,而是于1987年9月获云南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的方慧
(6)。
第一位语言文字学女博士是1987年7月7日在北京师范大学获得文学博士学位的石定果
(7),依学科分类,她同时也是文学类第一个女博士。
第一位哲学女博士是1988年5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的周穗明
(9),她所学专业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第一位军事学女博士姚云竹
(12),她于1998年毕业于军事科学院战略学专业,获得军事学博士学位。曾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三八工红旗手”、“中国十大女杰”等荣誉称号。
管理学博士学位是1997年新的学位授予学科目录中从经济学分离出来的,1999年共授予331人管理学博士学位,因此,谁是第一位管理学女博士很难考证。
艺术学是2012年新学位授予学科目录中从文学独立出来的,因此目前还没有授予艺术学博士学位的历史。
以上是按大学科目录分类区分的,如果以学科细化来分,有中国“第一女博士”头衔的人更多,如:第一位经济学女博士赵涛13;第一位书法女博士解小青;第一位轮椅女博士侯晶晶;第一位聋人女博士郑璇;第一位舞蹈学女博士袁禾;第一位体育学女博士陈小蓉;
(14)第一位美术学女博士王可平
(15);第一位统计学女博士蒋萍;第一位会计学女博士曲晓辉;第一位词学女博士王筱芸;第一位外科女博士周晓霞;第一位生殖医学女博士司远征;第一位农业动物工程学女博士夏平
(16);第一位女中医博士陈光新
(17);第一位词学女博士王筱云;第一位整形外科女博士乔群等等。
二、新中国女博士授予情况分析
随着20世纪20年代开始提倡在教育上的男女平等,便开始有女性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有的甚至出国留学获得了博士学位,但囿于当时的条件,很难实现男女在教育上的平等。在那年代,获得博士学位的女性寥寥无几,而且都是在中国的教会大学或者外国大学获得的。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心中的那扇窗
- 雪思
- 我们家的故事
- 在困难面前我努力盛开
- 绝唱
- 我的收藏
- 临窗观雨
- 播种爱
- 逆光如伤—风
- 母爱
- 如果,我能再做一会小学生
- 记祖国60年华诞
- 伊人红妆
- 你们,在我心里
- 60年是的光辉岁月
- 论秦代金布的隶属及其性质
- 八股应试教育:清代书院改革的主要指向
- 深切怀念本刊顾问曾彦修先生
- 陈修良访苏记
- 罗马帝国情报系统的建设
- 我所接触的江青
- “微时代”高频转发下意见领袖的网络失范行为及其治理
- 元治理: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理论参照
- 章太炎的东方语言文化观与日本
- 我参与处理“揪刘火线”
- 关于巴金《没有神》的一点考释
- 商传先生著《走进晚明》出版
- 王学在岳麓书院的传播
- 晚期罗马帝国防御体系重建视角下的君士坦丁堡建设初探
- 试论《武王践祚》的文本流变
- 改写《乌鸦喝水》的指导和学生习作
- 《司马光》课堂设计之二
- 《司马光》说课设计
- 《司马光》课堂设计之四
- 《司马光》课堂设计之五
- 《浪花》课堂设计之二
- 《司马光》课堂设计之一
- 《浪花》课堂设计之一
- 《司马光》课文
- 《乌鸦喝水》课文内容
- 《浪花》课堂设计之三
- 《司马光》课堂实录之一
- 《乌鸦喝水》评课
- 《司马光》教后反思
- 《司马光》课堂设计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