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影片《肖申克的救赎》对比手法分析

影片《肖申克的救赎》对比手法分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影片《肖申克的救赎》对比手法分析

[摘 要]影片《肖申克的救赎》多处运用对比手法,勾划出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轨迹,表达了人们对希望和自由的向往。影片中场景明暗色调的对比,折射出人物的不同心理特征。对比手法的运用,为成功塑造人物、深化主题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对比;希望;自由

《肖申克的救赎》是美国导演弗兰克・达拉邦特导演的一部经典影片,这部影片多次使用对比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人物内心情感变化,尤其是通过有罪与无罪的对比、瑞德对希望态度的前后对比、自我救赎与他人救赎等多处对比,来显示人物内心的变化轨迹,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人性力量的歌颂。

“有罪”与“无罪”的对比。在影片中有这样一个极富象征性的语言,就是进入到鲨堡监狱的人都认为自己是无罪的,主人公安迪・杜弗瑞开头被审问时平静地说“我无罪”,在引起了审判者反感的同时,也让观众某种程度上对他产生“误读”――他很冷酷。后来当瑞德和他成为朋友并一起讨论围棋游戏时,瑞德再次问到他为什么杀人,他回答“我无罪”,并些调侃地说“鲨堡里的人都无罪”。而恰恰是在安迪被冤屈着服了19年刑,却从新近入狱的罪犯汤米嘴里偶然得知杀害妻子和她情夫的凶手,安迪・杜弗瑞被证明确实不是杀人凶手。他向典狱长报告并希望他为他伸张正义,但典狱长为了让安迪继续帮他洗黑钱而永远待在监狱,设法杀害了唯一证人汤米,并关了安迪两个月的独囚。当安迪从小号中出来和瑞德聊天时,他说:“老婆说他很难了解我,像一本合起来的书,她整天这样抱怨,我非常爱她,但我不擅表达,是我杀了她,枪不是我开的,但是我害他离我远去。是我的脾气害死了她。”这一次,他承认是自己杀了妻子。比起此前的一再申辩自己无罪,安迪已经是从心灵上获得了救赎:他蒙冤入狱,代杀人者受过,曾通过为典狱长等人服务而把出狱的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而当名义上代表正义和秩序的典狱长可耻地杀害了证人汤米,让安迪永远背负“罪名”待在肖申克时,安迪此时深刻反省后忏悔了自己的错误――他承认自己的不善表达让妻子远离她并最终丧命。更值得让人深思的是,让他意识到自己有罪的,不是每天承受着艰苦的劳动,忍受着监狱中极差的物质条件,忍受着失去自由的痛苦,遭受更残酷的惩罚,而是他内心自我救赎信念的坚定,让他坦然面对了所发生的一切――我的错误我已偿清,一间旅店,一叶扁舟,应该不是过分的要求。于是他不再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开始了更坚定的自我救赎并最终找到了心中的美好之地――芝华塔尼欧。从“无罪”的申辩到“有罪”的忏悔,从内心的痛苦到内心的解脱,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成功了塑造了安迪这个内心坚强、永不放弃希望的人物形象。

瑞德前两次申请假释和他第三次申请假释时回答审查人员问话时表情、动作、语言都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前两次他几乎重复的、机械地回答着“洗心革面”“完全变好,我不会危害社会”“上帝为证”等话,第三次被询问时,他没有像前两次一样急切地表白自己,当审查者问他“你改过自新了吗?”他回答说“我想想看”,并且他反诘“改过自新”、“重返社会”等词语只是政客们发明的虚词儿,只是为那些穿西服打领带的人们有活儿干而已,他不认为这样的讯问对他真正的改过自新有何意义。当问到他“为犯罪而后悔吗”,瑞德说“我没有一天不后悔,但并非受惩罚后才后悔”,他说他和那个曾经糊涂的、冲动的少年做过多次心底的沟通:“那个年轻的犯下重罪的小笨蛋,我想跟他沟通,我试图讲道理,让他明了,但我办不到,那个少年早就不见了,只剩下我垂老之躯,我得接受事实。”这些真诚的话语带给我们的深思是:让他后悔的、让他扪心自问的似乎不是因为这么多年来的种种惩罚,而是与生俱来的人性的善良。同时他的话语也存在着对时间逝去的无限伤感,对事情不可从头来做的巨大悲怆之感,他的话语中有着深层的存在之思的意义:那个少年哪里去了?这四十年的时光哪里去了?无论多么后悔我们都不可挽回曾经的错误。与前两次的卑微、恐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瑞德不急于表达自己“无罪”、“变好”,而是承认了多年以来自己内心深处的“罪恶”,瑞德坦诚又淡然、犀利又伤感地表达出了内心真实的想法,他也因真诚的忏悔最后被假释。

瑞德对“希望”态度的前后对比。当安迪冒着危险给大家放了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晚风多么温柔》的唱片,最终被关两周独囚放出来时,他说“在心底”有莫扎特会让自己内心感受到心存希望、心怀自由的美好,只要心里有希望就能够活得很美。然后他开始和瑞德等探讨音乐在人内心掀起的美好感觉。瑞德说他小时候也喜欢吹口琴,只是现在没兴致了,他认为监狱这个地方,吹口琴没有意义,而安迪认为在这里吹口琴才更有意义,在内心里要怀有希望,“这是石墙关不到的,也是他们管不到的”。这时瑞德转而告诉安迪说:“有希望才有危险,希望能把人弄疯,希望没用,你最好认命。”而安迪的一句“要像老布一样吗”的诘问可能触到了瑞德的心结,于是他气愤地端起饭盘走了。无边的牢狱生活,使瑞德感觉“希望”的存有简直是一种煎熬与痛苦。“希望”是瑞德内心最脆弱、最柔软、最不敢、最不愿触碰的地带。而安迪就是因为内心有“希望”存在着,有对自由的渴望,才赋予他超人的力量。二人之间在这点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瑞德服刑30年后第二次假释被拒,安迪送给瑞德一支口琴,与其说是为了给他什么安慰,不如说是给了他某种复苏希望的力量。熄灯之后,瑞德只吹了一声,却预示着他内心的希望在某种程度上被唤起。最后当瑞德真正被假释后,他却违反假释规定出了城,一再响起的画外音:“我希望成功越过边界,我希望能跟老友握握手,我希望太平洋能如梦一般蓝,我希望……”这说明他内心澎湃着希望的力量。这就是瑞德前后对“希望”的态度对比,害怕希望到燃起希望,获得重生,他完成了自我的救赎。

自我救赎与他人救赎的对比。从安迪一入狱诺德典狱长诺德以查房为借口来秤安迪的斤两,临走时冠冕堂皇地指着《圣经》说“得救之道,就在其中”。当安迪成功逃离前在那本《圣经》上写上了回赠给典狱长的话:“亲爱的典狱长,你说得对,救赎之道就在其中。”这样,开头和结尾形成了呼应与对比的效果:在狱中,安迪读《圣经》,靠自己的金融理财能力帮典狱长洗黑钱,但这一切不能使他获得救赎,当他后来知道了杀害他妻子的凶手并让诺德帮他主持公道、还他清白时却遭拒,他更坚定了救赎之道不能寄托在外力上――《圣经》无法让人获得救赎,典狱长不可依靠,必须依靠自身的力量救赎自己。他最终靠着顽强的力量,凿通了地道,爬过500码污水沟,拥抱了外面的自由世界,逃往了墨西哥的芝华塔尼欧,去拥抱太平洋――那没有记忆的海洋。

肖申克监狱与芝华塔尼欧也有着某种对比意义,肖申克象征着现实、黑暗、冷酷,芝华塔尼欧隐喻着未来、希望、温暖,他们摆脱了“肖申克”,就标明他们不会沉陷在过去“霉运”的阴影里、厄运的纠结中,他们凭着心底的“希望”完成了对自我的救赎,人只有通过自我救赎才能完成最终的救赎。

此外,监狱内外色彩明暗对比,反映了人不同的心理特征。总之,全文成功使用对比为影片僧色不少。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伟大的母亲
我们班的书法大王
一家的性格
唐僧外传
我的梦
我们班的“77”号
英雄虎胆(一)
陌生的阿姨
快乐同桌之三八分界线
严厉的妈妈
童年趣事
电视老姐
倒霉的一天
口香糖奇遇记
糖果屋王国
说征询标记“你说”
试论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下教师角色的转换
试析商务英语新闻的写作培养
定语的语义指向及其作用
浅谈多模态话语视阈下的电影欣赏与大学英语教学
民办高职高专英语听力教学问题探析
“三个苹果”之历时复合结构
演讲修辞核心因素及心理机制分析
完形对汉语拼音字母词的解释力
浅议独立院校英语听力教学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探析文化背景知识的渗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浅议整体语言教学理念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新课程教学理念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太原商幌民俗语汇微探
从《菽园杂记》中的绰号管窥汉民族文化
《芦花荡》教学设计11
《蜡烛》教学设计6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3
《核舟记》教学设计3
《短文两篇:爱莲说、陋室铭 》教学设计4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5
《生物入侵者》教学设计
《杜甫诗三首 望岳 春望 石壕吏》教学设计
《新闻两则》教学设计7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2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8
《芦花荡》教学设计10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7
《新闻两则》教学设计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