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08-18
浅谈基层田野文物保护
文物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无价之宝,是金钱买不到的。经过多少年的风风雨雨,流传至今的文物相对来说已经不多了。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够留传于世的文物会越来越少,所以文物十分珍贵,我们也应该爱护文物。
田野文物分布于不同地域、不同地形、不同环境中,处在自然状态下,风化损毁严重,且大都无人看管,不法分子的偷盗,人们生产、建设、生活的人为损毁,田野文物安全实在堪忧,加大对田野文物的保护力度,刻不容缓。现结合工作实践中的所见所闻和心得体会,谈谈田野文物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基层田野文物保护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对“文物”的概念认知不清或不够准确。把“文物”狭义地理解为“古董”,单纯的从经济价值的角度去看待文物,认为只有很值钱的东西才是文物,而对于古遗址、古建筑、古树名木、石雕碑刻等,兴趣不大,关注度不高,有些群众甚至嗤之以鼻。广大干部群众不知道或忽略了“文物是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遗留下来的遗物或遗迹”这一广义的概念。“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思想认识上的巨大偏差,导致他们不可能从历史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的角度去审视文物,不可能站在“保护文化资源,传承历史文明”的高度去保护弃置一隅的一通碑刻、一座老建筑或一处古遗址。
2、文物基本知识及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过于理性化、抽象化、概念化。如我们经常宣传说“文物是不可再生资源,是悠悠华夏文明的载体,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的宿影”、“保护文物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等等,这些观点语言说理性较强、专业和文学色彩较为浓厚,曲高和寡,很难适应“农村”这个大的语言环境和“农民”自身文化知识结构层次,不易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而有关文物的宽范信息就很难深入人心,扎根于基层。同时,近年来,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国宝档案》、《鉴宝》等栏目,从“古董”、“古玩宝贝”的角度,使“文物”的概念走进市井村闾、千家万户,客观导致人民群众在文物的种类和价值的理解认识上失之偏颇、不够全面。
3、田野文物破坏、流失严重。许多石雕、碑刻等可移动田野文物被盗窃、被破坏,由于这类文物分布范围较广,文物主管部门不可能做到随时随地对它们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有效的保护,加之它们生存的环境是交通、通讯相对滞后的农村,而农民群众对此类文物的价值和意义认识不到位,保护意识淡薄,保护力度不够,一定程度上为不法分子营造了可乘之机,致使一些不同时期的、涵盖重要历史文化信息的碑刻和石雕艺术品残遭破坏或被盗流失。同时,一批不可移动文物因年久失修或疏于管理保护,正处于颓废或消失的境地。这些见证历史苍桑巨变、极具地域风情、彰显浓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遗址、古建筑在现代文明的挤压下,在人们逐日淡化的目光中,已成残垣断壁,破败不堪。
二、田野文物保护的几点建议
1、各级政府的正确引导。首先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在思想认识上高度重视文物工作。全面准确把握不同类型的文物所蕴含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切实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古言曰:“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势必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形成“保护文物、传承文明,人人有责”的良好社会氛围。其次是各级地方政府要将田野文物纳入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特别是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一定要落实到位。因为保护田野文物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单独依靠文物主管部门的力量无疑是杯水车薪,可望而不可及。形势所迫,只有各级政府齐心协力、共赴一役,才能确保田野文物保护工作万无一失。
2、文物主管部门要采取正确、有效的宣传方式,运用平易、质朴、形象、生动的语言和图画制作光盘、版面、折页,在农村这片田野文物生存的广阔天地里广泛宣传文物的有关知识和法律、法规,使文物真正走进人们的生产、生活。“知之深,爱之切”,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只有深刻的了解什么是文物、为什么保护文物、怎样保护文物,才能够自觉自愿地融入到田野文物保护的队伍中去。同时,文物主管部门还要从专业技术的角度,全力以赴,积极主动的采取有效措施,对一些处境岌岌可危的田野文物及时的进行保护维修。
3、加强建设文物保护工作的执法队伍。现阶段多种文物鉴定节目、鉴宝报道频频出现天价文物,拍卖会上千万的成交价格也是屡见不鲜,这对于文物盗窃分子的诱惑是非常大的,导致他们将田野文物确定为盗窃目标,屡屡发生文物失窃案件。政府对文物保护工作过程中执法队伍的建设一定要重视起来,加强对执法工作者的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加强保护工作的巡查力度,配备巡查车辆,为执法提供设备上的方便,有效的震慑文物盗窃分子。
4、把保护和利用有机结合起来。科学、合理的利用文物,使之服务于社会的发展进步,才是保护田野文物的根本目的,也是文物存于当世、传之后世的最大意义。我们说:“也许一块石头、一通残碑就是一段历史、一个故事”,那么我们就要着力去挖掘这段历史,向人们讲述这个故事,让人们在感悟历史,倾听故事的过程中,得到精神陶冶和思想的启迪与净化。田野文物中的大量碑刻:家规碑、修桥碑、义行颂德碑、损资助学碑、公议碑等等,这些碑刻在内容和形式上多种多样,但是它们宏扬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昭示后人的主旨却极为近似。即告诫后人要以忠孝思想治家报国;要遵循仁、义、礼、智、信的家规祖训;要知恩图报,富而好施,勇担社会责任;要勤俭持家,尊老爱幼,尊师重教;要与人为善,和睦乡邻等等。这些为人处世之道,堪称万世师表,在不同时空都会依然散发出理性的光芒。保护好利用好这些碑刻,就要尽可能做到集中起来,馆藏保护展示,使之作为儒家传统道德和现代文化相互交融的重要纽带,让人们在走近文物、触摸历史中大获裨益,才是提高广大人民群众保护田野文物积极性、主动性的最佳途径。
田野文物保护工作是一项全面且长期的工程,“恩泽今世、惠及后人”。为更好的保护祖先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需要我们在实战中不断摸索和完善。只要我们不断掌握新情况、研究新问题、落实新措施,正确对待每一项工作,一定能最大程度地延续田野文物生命。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学校是否应该强制学生穿校服
- 报道申奥成功后兴起的学英语热
- 对电子辞典进行产品介绍
- 关于你校开展环境保护周活动的报道
- 下午数学考试,你成绩不好,心情郁闷.下午几个好朋友邀你去操场打球,你们玩得很尽兴
- 回信介绍充当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志愿者可以做什么
- 关于健康的
- 没有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编造借口,谈谈你现在对这件事的认识
- 节约用电,从我做起的宣传稿
- My Dream House(我梦想中的房子)
- 写一封求职信
- Never judge a book by its cover(永远不要以封面判断一本书)
- 给报社写信关于土地荒漠化的
- 谈一谈素质教育实施后你们学校生活发生的变化
- Changes in Peoples Daily Expenses in a C(变化在人民的日常开支)
- 程恩富:经济新常态下增强创新驱动力度
- 王 昌:混合所有制改革中要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 王瑞霞:新常态下,博物馆应更好服务社会
- 品牌建设任重道远
- 吴振山:希望房价平稳发展
- 程振山:努力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 郑孝和:“走出去”重振中国茶辉煌
- 李树起:营造创业新生态 培育孵化“中小微”
- 非公企业专业职称评定不能空白
- 李松泉:小康社会不能忽视边境民族地区
- 张建华:大力发展外贸综合服务平台
- 余卫平:争做“中国制造2025”的火车头
- 张 宁:农村要想富,不仅修路也要养路
- 孔令智:科研成果转化,关键在于遵循市场
- 李景虹:构建国家安全人才支撑体系意义重大
- 窗前的气球教案二教学实录
- 窗前的气球教学实录教学实录
- 口语交际合作-身边的科学教案教学设计
- 22窗前的气球之教材分析教学实录
- 识字6第一课时教案精品
- 窗前的气球字词教学
- 假如精品教案八教学实录
- 窗前的气球教案八教学实录
- 窗前的气球教案一教学实录
- 22窗前的气球教案三教学实录
- 窗前的气球教学实录教学课例
- 22窗前的气球教案四教学实录
- 23假如之教材分析教学实录
- 窗前的气球教案五教学实录
- 窗前的气球字词教学精品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