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纪录片中的河南形象塑造研究

纪录片中的河南形象塑造研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7

纪录片中的河南形象塑造研究

[关键词]纪录片;河南形象;文化符号;市场化

一、以“河南”“河南人”为主要内容的纪录片概述

域的自然风光,或介绍民风民俗、社会风貌的纪录片(见表5)。六是舞台纪录片。舞台纪录片指的是记录舞台现场(唱歌、跳舞、戏剧、曲艺等拍摄现场)的纪录片,可以根据需要削减、删节,但不能人为增加、移植表演内容(见表6)。七是专题系列纪录片。专题系列纪录片是指在特定思想指导下分别出片或连续出片的纪录片,其中分段的小部分影片可以独立出现(见表7)。

二、以“河南”“河南人”为主要内容的纪录片总体特征与可取方法

河南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河南形象的厚重与博大,需要纪录片创作者运用多种手段展现河南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以“河南”“河南人”为主要内容的记录片具有以下总体特征,其中不乏值得肯定的方法理论。

1.选材技巧

叙述是指细致讲述一系列现实生活中的事件、事实并确定和安排它们之间的关系、联系。[1]因此,只有叙述性纪录片的记录过程才能被称为叙事。纪录片的叙事目的,是让观众知道现实生活中不被大众所注意的或者被错误关注的问题。纪录片写实的叙事结构,跟电影虚构的叙事结构并不一样,否则,会导致观众的理解与现实产生偏差。在语言使用方面,纪录片的语言注重对事实的陈述,而不是运用过激的言辞,更不是过多运用隐喻和借喻对“真实”进行浓墨重彩的修饰。在叙事元素的分配上,更注重涵盖时间、情节、细节、地点、人物、氛围、事件和其他的客观叙事元素,而不是一味地为了吸引观众眼球而用跌宕起伏的故事去人为刻意地捏造叙事元素。

纪录片叙事的主要对象是纪录片的讲述者和观看者,因此,对时间元素和空间展现,以及现实事件的情节、观点和叙事结构等因素要进行合理调节。本文通过具体的研究,总结出以“河南”“河南人”为主要内容的叙事纪录片的下列特点。

其一,在叙事层面上,讲述者的存在是一种抽象的存在。这里的“讲述者”是用镜头语言根据叙事文本表现出来的讲述者,是一个抽象的人物。纪录片创作完成后形成的客观影像远离作者而独立存在,而接受者是镜头语言的接收器,其自身的素质影响着对影像的理解程度。例如,在《戏校》中有这样一组镜头:学生们在吃中午饭,一个学生将碗里的饭菜喂给学校里的狗,狗闻了闻索然无味的白水煮青菜,然后离去。拍摄者在该纪录片中并没有直接告诉观众戏校的生活环境有多么恶劣,却通过对客观现象的真实记录,向观众传达出了戏校里学生生活的艰辛,让人看后感触良多。

其二,在时间和空间的整合方面,符合事物自身发展的规律。叙事空间一般包含拍摄对象的运动轨迹、镜头画面构图、色彩、色调、光线、景深等,叙事时间一般包括时间的选择、安排和变形序列三个方面。纪录片的时间元素和空间元素之间的整合,是指准确使用图片、声音等,从而达到统一的纪录片的审美要求。例如,纪录片《戏校》在讲述戏校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重点展示了清晨学生早练的过程,这一过程并未用大量的解说词或面访的方式说明戏校学生的生存状态是何等的艰苦和不易,而是采用大量的同期声,记录教练、教师“

一、

二、

三、走”等富有专业色彩的话语,用单调训练指令烘托戏校学生的辛苦。在展示学生学习扇子功时,《戏校》运用全景方式记录教师和学生手拿扇子练习的场景,学生手中色彩斑斓、柔软的扇子和破旧的练习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者在对这一场景的记录中并未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慨,而是让观众通过镜头,看着年幼的学生在练习拿着扇子模拟扑蝶的过程,体味其中的不易。

总的来讲,要在纪录片中达到合情、合理又吸引观众眼球的叙事效果,就要求创作者在拍摄阶段要拍摄到优良、自然、客观、带有戏剧化因素的镜头,选择具有悬念性质但又在情理之中的素材进行剪辑,同时在蒙太奇组接方面运用较为对立的人物情节组合故事,并用重复方式强化叙事效果。

3.美学理念

基于现实生活场景,以真实的故事为表现对象,由导演以独特的想法,对真实的生活场景进行某些艺术加工和处理后,使人们的思想和情感产生共鸣,这就是纪录片中的美。纪录片强调的就是一种不经人工雕琢的自然之美。以“河南”“河南人”为主要内容的纪录片,通过对普通老百姓生活的表现,展示了中原文化惯有的乐观色彩,但是在其乐观深处还蕴藏着一种沉重的哀愁。当观众观看这些纪录片时,现实生活的不易与在艰难中挣扎前行的努力总是让人心酸难忍,叹息不已。通常来讲,纪录片中所选取的事件总是直面草根在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与不幸,但同时亦表现出其顽强的精神,使得这些纪录片带上一种“坚忍微笑”的风格。以纪录片《河之南》为例,通过展现河南的景色和民风民俗,分析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如政治、经济、历史和文化,并通过对许多历史情节的阐述,讲述了中原人与自然、中原人与历史、中原人与社会变迁的故事。

从一定程度上来讲,纪录片的美就是让观众看过之后,明辨现实社会中的是是非非、真真假假,让观众从纪录片中得到启发、慰藉与教育。也就是说,纪录片的美就是通过镜头语言,让观众有所受益。

三、纪录片塑造河南形象的传播策略

针对如何通过纪录片介绍、宣传河南,使河南形象与河南悠久的文化底蕴和省情相吻合,本文提出以下三条建议。

1.改变传统对外宣传模式,适应时代发展

地域形象指公众对某一地域综合实力与外在发展活力的综合评价,是地域发展过程中的客观条件和文化内涵的体现。河南传媒业虽然在改革开放30多年中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河南形象及其文化符号的传播方面始终采用的是传统意义层面上的对外宣传模式。这种模式是冷战时代的遗留物,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主要特征为单向度、以自我为中心而忽略受众进行外界宣传等,在当今信息共享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很难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改变。随着社会的转型与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纪录片在传播态度、传播功能上也发生了变化。早期纪录片采取一种文化启蒙的态度,试图整合文化、审视社会,而当代纪录片则侧重于以一种平等宽容的态度进行文化交流,返回个人审视人类自身。同时,当代纪录片出现分流,自然类纪录片已经开始市场化运作,社会人文类纪录片仍然坚持着自己的精英品格。介绍、宣传河南的纪录片在拍摄理念上应与时俱进,以功能目标确立适当的风格取向。

2.充分挖掘和利用河南文化符号,拓宽选题视野

人类生活在一个符号的世界中,特定的符号代表相应的事物,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呈现方式实际上就是一种符号。例如,提到河南旅游,人们常常会想到佛教禅宗祖庭――少林寺;一说到河南戏曲,人们常常会想到河南的豫剧。这是因为少林寺、豫剧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就代表了河南,是中原文化的一种符号象征。

3.开设纪录片频道,完备纪录片市场化运作

从收视率来看,经常播放纪录片的电视台虽然所占市场份额较少,但在公众中的形象满意程度却颇高,况且,纪录片通常吸引的是高端市场的观众。纪录片若想进行很好的市场化运行,应该做到统一的视觉设计、高清晰的制作标准、明晰国内发行途径、广泛开展延展活动,将商业化运行提升到商业合作募集层次。具体来讲,所谓统一的视觉设计其重点是要做到保持视觉设计与风格一致,达到影片制作与宣传工作的双赢。在制作方面,尽量采用高清数字摄像机,采用单集片长30分钟的标准,在后期高清剪辑方面采用PAL制式、二声道立体声系统,以此来保证商业化运作的质量;在国内发行途径方面,应主要考虑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省级卫视与港澳台地区相关频道;在媒体推广阶段,应主要采用新闻发布会、晚会、城市线下活动、谈话栏目等形式,同时启动画册发行、首日封发行等形式,以扩大影响力。

四、结语

总体来说,河南形象的塑造和宣传要从长计议,既要建设硬实力,也不能忽视软实力;既需要数代人的艰苦努力,更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河南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充分挖掘河南历史文化资源,通过纪录片塑造和传播河南形象,能彰显河南的魅力和吸引力,树立河南新形象,促进中原经济区发展;能够增加民众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增强凝聚力。当然这既需要政府和媒体的共同努力,更需要民众的大力支持。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Talking about time(讨论时间)
the most interesting subjuct and the mos(最有趣的事和mos)
过年
寒假生活
2008年奥运会我要做一名志愿者
如何保护我们的世界更美丽
The happiest day(快乐的一天)
Chinese New Year!(新年)
SPORT AND HEALTH(体育与健康)
开学见闻
我的新学校
our school(我们的学校)
I am ill(我生病了)
National Day(国庆)
shall we go out to play football?(我们应该出去玩足球吗?)
民办高校中青年教师培养探索
二战“她”能量
下田歌子:为国家培养完美妇女
中央警卫团元老口述:我的长征路
高职煤矿开采技术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网络经济环境下郑州市产业结构演化与升级
应用型本科高校电子商务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探索
话题:90万粉丝刨根问底谈复姓
校谱之风与南宋典雅词派的兴起
对于成立教师发展中心青年教师培训部的几点设想
古代土地、房屋登记制度
基于翻转课堂创新会计课程群教学模式研究
权利的斗争:我的身体我做主
古代节育:捆绑中的性与孕
彩票合同新解
《石榴笑了》教学设计
《静夜思》教学设计
《石榴笑了》片断赏析
《静夜思》相关知识
《静夜思》诗文
《十二月歌》课文
《静夜思》问题探讨
《静夜思》教学札记
《石榴笑了》教学设计
《静夜思》教学设计
《石榴笑了》教学设计
《静夜思》教学札记
《静夜思》其它杂项
《静夜思》问题探讨
《十二月歌》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