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园林绿化施工应注意的5个方面

园林绿化施工应注意的5个方面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26

园林绿化施工应注意的5个方面

园林工程包括理山水、改造地形、辟筑道路、铺装场地、营造建筑、构筑工程设施、绿化栽植等多项内容。它从设计到施工阶段,都着眼于完工后的景观效果,总目标是为动植物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创造园林式的绿化空间。现在园林工程的规模日趋大型化,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将园林工程分成若干部分,分别委托给不同单位建造,因此在工程衔接及施工配合上常常存在问题。另外由于某些工程的特殊需要,植物在非栽植季节栽植的情况经常发生。笔者通过实践,提出以下在园林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供同行借鉴。

1.原有树木的保存

原有树木经确定需要保存,在土建施工以前,应采取措施暂时围起来,以避免由于踏实、焚烧造成损伤。为了防止机械损伤树干、树皮,应用草袋保护。特别是行道树,有时由于更换便道板或树穴板,需要做垫层,石灰和水泥都会造成土壤碱化,危害树木正常生长。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先将树穴用土护起,做成高30厘米以下的土丘,避免石灰侵入。如果垫层需要浇水养护,应及时将树穴围起,或将水导向别处,禁止向树穴内浇含有石灰、水泥的水。

2.表土的采取和复原

土壤是花草树木生长的基础,土壤中的土粒最好是构成团粒结构。适宜植物生长的团粒大小为1至5毫米,小于0.01毫米的孔隙,根毛不能侵入。一般情况下,表土具有大量养料和有用的土壤团粒结构,而在改造地形时,往往剥去表土,这样不能确保植物有良好的生长条件,因此应保存原有表土,在栽植时予以有效利用。在表土的采取及其复原过程中,为了防止重型机械进入现场压实土壤,避免团粒结构遭到破坏,最好使用倒退铲车掘取表土,并按照一个方向进行,表土最好直接平铺在预定栽植的场地,不要临时堆放,防止地表固结。掘取、平铺表土作业不能在雨后进行,施工时的地面状况应该十分干燥,机械不得反复碾压。为了避免在复原的地面形成滞水层,平铺时要很好地耕耘。

表土复原地的地基应耕起一定的厚度,以便和复原表土合为一体。采取深耕方法让土地风吹日晒,从而达到复原地膨软的目的,如果下层土质不好,应改良土壤,土壤改良深度以80至100厘米为宜(含表层)。

3.绿化地的整理

绿化地的整理不只是简单的清掉垃圾,拔掉杂草,该作业的重要性在于为树木等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保证根部能够充分伸长,维持活力,吸收养料和水分。因此在施工中不得使用重型机械碾压地面。首先要确保根域层应有利于根系的伸长平衡。一般来说,草坪、地被根域层生存的最低厚度为15厘米,小灌木为30厘米,大灌木为45厘米,浅根性乔木为60厘米,深根性乔木为90厘米;而植物培育的最低厚度在生存最低厚度基础上草坪地被、灌木各增加15厘米,浅根性乔木增加30厘米,深根性乔木增加60厘米。第二确保适当的土壤硬度。土壤硬度适当可以保证根系充分伸长和维持良好的通气性和透水性,避免土壤板结。第三确保排水性和透水性。所以填方整地时要确保团粒结构良好,必要时可设置暗渠等排水设施。第四确保适当的PH值。为了保证花草树木的良好生长,土壤PH值最好控制在5.5至7.0范围内或根据所栽植物对酸碱度的喜好而做调整。第五确保养分。适宜植物生长的最佳土壤是矿物质45%,有机质5%,空气20%,水30%。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真正的微笑
我和我的“试用”同桌
我的同学外号
寻找诚信
我最要感谢的人——老师
老师我想对您说
超级大球迷——爸爸
我的同学
垃圾发电
同学冤家
我班老师有“魔法”
写给爸爸的一封信
我的老师
我被“皮”附身了
我的弟弟
十九、二十世纪的德国民法学说史
桂林旅游纪念品市场问题及对策探讨(1)论文
德州粮食物流规划研究(1)论文
论古镇旅游现状及再次开发(1)论文
东兴口岸物流发展思路探讨(1)论文
江苏省外商直接投资实证分析(1)论文
典权制度的再思考
我国民事立法需要“物权行为理论”
浅议居住权
论罗马法形成过程的开放性及其灵活性
论梁子湖旅游发展对当地经济的影响(1)论文
浅议居住权制度存在的依据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稳定性和可流转性
论江苏物流产业集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1)论文
金融危机背景下珠三角投资与产业改革探讨(1)论文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之五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之二
《打电话》教学设计之一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之四
《半截蜡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之三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之一
谈《再见了,亲人》一课的教学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之六
《再见了,亲人》引读教学
《再见了,亲人》A、B案
《半截蜡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半截蜡烛》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再见了,亲人》教学谈
《半截蜡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