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实现高校德育人本化的四个转向

实现高校德育人本化的四个转向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08-18

实现高校德育人本化的四个转向

【摘 要】高校德育的目的本来是为了学生更好的成长,但是在德育目标上却出现了过于功利化的现象。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实际的德育过程中,主体单一化、方法灌输式、内容简单。这一切都是德育人本缺失的显现。要实现德育的人本化,就要从德育目标、主体、方法、内容四方面进行转化。德育目的应该从功利化转变为以学生为目的,德育主体应从单一主体向双主体转化,德育方法从灌输式向综合渗透式转变,德育内容应从重结果轻过程转向重视过程,丰富德育内容。实现德育的人本化。

【关键词】高校德育;人本化;转向

“所谓德育,就是为培养和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素质而进行的教育。”由于思想政治品德的内容丰富,而思想政治品德主要包括思想观念、政治态度、道德品质。所以德育就相应地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高校德育,顾名思义,主要是指以大学生为教育对象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就性质来看,德育是一种规范性教育,主要是引导大学生去追求美好的人生。另一方面,从社会功能的角度看,德育主要是着眼于调整和规范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通过一定的机制使人与人之间和谐、有序、规范、有礼地生活。现阶段我国高校德育中还是存在一些“非人本”的现象,还是面临人本德育的一些困境。针对这些情况,必须不断探求实现高校德育人本化的途径。

一、德育目标:由目的功利化转向目的学生化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有目的的,都是在人的预期观念之中的。教育亦或思想政治教育都是在理性引导下的有目的的追求。教育的目的是教育工作者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也是确定教育方法、检查和评价教育效果的依据。教育的目的对教育形态和最终的教育效果起决定性的作用。有什么样的目的,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形态和效果。德育目的是教育目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目的的一种具体化的要求。“所谓德育目标,就是指在一定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社会个体在品德方面的质量和规格的总体设想或规定。”高校的德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方面,是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要求和教育对象的特点而确立的多层次的目的体系。而现阶段,高校德育过程中存在着过分强调服务与发展的情况。要求学生以国家的需求为中心,主张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求学生为社会服务、牺牲这固然是正确的。但是德育除了具有服务功能外,还应该具有享受的功能。个体应该具有对需求、爱好的追求。在德育目的上,如果过于强调德育的工具性作用,片面要求个人服务社会,忽视学生的价值追求。将导致个人的主动性被忽略,使它们成为迷信权威、盲从他人的工具人。

因此,德育目的必须回归到学生,回归到生活世界。先要以大学生生的生活需要和个体需求为标准,学生的生活是多方位的。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对话关系,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方面的状况,了解困难学生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意识到,德育课程不仅是要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更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使德育课程成为学生真正能接受、受学生欢迎的充满魅力的课程。

二、德育主体:由单一主体转向双主体

实践是“主――客”关系和“主――主”关系的统一,同样,德育过程也是主体与客体、主体与主体的统一。在德育过程中,每个受教者者都是能动的主体,都是内心具有鲜活的世界的人。但是在传统德育过程中,当德育目的过于功利化时,其教育的过程也就必然会成为教育者有组织、有目的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过程。以其改变受教育者,使其达到教育预期目的的活动。在这样的过程中,教育者往往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以灌输的方式教育学生,学生因此失去了其主体地位,教育并没有以学生为主体,或者是常常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一过程中,本来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被置换成了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使德育成为了控制与改造的活动。学校像一个加工厂,而教室成了流水线。学生成了流水线上的产品。被生产出来服务社会。即使是学习知识,也只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作为个体的感受性降低。这种忽视人的情感、遗忘人的非理性的德育,只能制造出麻木不仁的“知识篓子”。缺乏思考力的单面人。

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会造成德育失去其本质的意义,所以,应建立符合德育

教育规律和要求的双主体结构。即教育者是高校德育过程的主体。受教育者也是德育过程的主体。“这也就要求我们要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优劣高低的等级关系转变为平等关系,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民主和谐的关系中发挥各自的能动性。”在这一过程中,也就要求尊重学生。强调对学生主体性的开发和发展,强调教师与学生主体性的协调统一。在这一过程中,德育工作者们有责任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自身是主体人的存在,是自由的人。德育人本化理念强调根据主体的独特性,进行差异性教学和学生自主选择的原则。

三、德育方法:由灌输式转向综合渗透式

方法是人们为达到一定目的、实现一定目标所采用的各种手段、方式、途径和形式的总称。“德育方法则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实现德育目标、完成德育任务、落实德育内容所采取的各种手段、方式、途径和形式。”中国自古以来就积累了很多的德育方法,譬如学思结合、慎言笃行、反省自律、立志有恒、因材施教的方法等等。高校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是集中统一的灌输填鸭式的方式,不考虑学生的自主性和内在需要,教授一些学生难以共鸣的东西。因此在本质上这种灌输的德育方法就是忽视“非人本”的表现。固然,在当今时代,网络迅猛发展,使世界范围内的信息的传递易如反掌。所以在信息时代中,作为一种教育原则,灌输式教育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特别是理论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灌输。这样容易使学生形成抵触和逆反的心理。并造成学生实践体验和独立思考能力的缺乏。

德育方法的选择关系到德育的效果,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必须要积极地引导学生走出多元文化可能造成的迷惑,对价值观和价值体系做出正确的选择。那么必然就不能只应用灌输填鸭的方式,而要综合应用多种方式,渗透进学生的学习生活当中去。营造一个积极乐观的文化氛围和教育环境。组织、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使教育产生最大合力。这种渗透到环境和活动之中的德育工作,不是简单生硬地告诉学生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而是要学生自己去感受、去判断,在感受和判断中受到教育和熏陶,使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由被动的接受变成主动的参与,由外在的压力变成内心的感受,这样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

四、德育内容:偏重目标转向重视过程

德育的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更为具体来说,德育的内容在高校就体现为课程的设置。与德育目标的功利性相一致,高校的德育在内容上也出现了偏重社会外在价值的现象。偏重目标,忽视过程。“以人为本”成为了一个难以企及的口号。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将有关道德的知识或有关道德的观念按照逻辑进行编排。教学也就是这些内容为学生所复制。如果德育课程也像自然课程一样。必须符合一定的规律性。“德育的内容主要是为社会主题服务的,即那些有利于巩固社会的品质为内容,而人的价值性被排除在外,正因如此,人才成为‘工具人’,缺失理想之翼。”学生在这种课程的设置下学习,德育与生活的关系就被切断了。学生的主体身份也就逐渐式微。

所以德育必须重视过程,丰富德育内容。首先,.要引导学生走近现实生活。生命的意义只有在现实生活中才能体现出来,脱离现实的生活也就失去了生命存在的价值。以人为本的德育人本化理念必须渗透到生活世界中,在生活中不断引导学生关注生命,养成良好的行为,追求幸福。并在此基础上塑造德性人格,使人们真正拥有世界,拥有自己。其次,德育内容重视过程就要丰富德育的载体。“高校德育载体是指在高校德育过程中,联系德育主客体,承载、传递德育内容和信息的手段和渠道。构建德育的有效载体是提高人本的德育工作实效性的重要手段,因为德育载体实质上是一定思想观念的物质化、外化和直接现实。”丰富德育的载体,比如以信息网络为载体,构筑洁净的精神家园。丰富的德育的内容,从重视目标向重视过程转变。真正重视学生的需要,做到人本化。

因此,高校德育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需要,把学生当做德育的主体。加强校园文化和家庭等文化的建设,给德育良好的环境。在实际德育过程中,方法上重视渗透而不能一味强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重视和关注“自我”,实现德育“以人为本”。最终实现德育的目标,培养服务型和享受型兼具的人才。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An English Summer Camp(英语夏令营)
My Britihday Gifts(我的生日礼物)
Wuhan Heping Middle School(武汉和平中学)
Out of School-失学
Chinas Pride(中国的骄傲)
How to Have Instant Noodles(如何食用方便面)
Guilin-桂林
The Bright Light(明亮的灯光)
A Lesson Learned in the Reading-room(阅览室
Our English Teacher(我的英语老师)
A Part-time Job(一份兼职工作)
My Friend(我的朋友)
A Robbery(一起抢劫案)
History of the Internet(因特网的历史)
Christmas in America(在美国过圣诞节)
让乡愁在大地上蔓延
化虚为实 虚功实做
释义句式“因……而……”
汉语大型辞书同义并列复合词的训诂失误及应遵循的原则
汉泰词典出版概况及编纂建
春闻金花飘香 行入时光深处
关于标点符号的一些思考
Moldovan著,现代俄语的外来词与俚俗现象
民族文字应时词典的研发
汉语外来词的方言标注研究
武警森林部队特色文化浅析
明代伪汤显祖字书述略
古树名木 衢州一道最靓丽的风景
试论在社会工作实务中“价值中立“的可能性
论“胡乱”的成词及“胡V”的由来
《毽子变乖了》教案之二
《猫和老鼠》教材分析
《小粗心区地“己”和“已”》教案之一
《毽子变乖了》拓展资料
《猫和老鼠》教案之一
《对对歌》教材分析
《猫和老鼠》同步练习
《毽子变乖了》教材分析
《猫和老鼠》拓展资料
《毽子变乖了》同步练习
《小粗心区分“己”和“已”》同步练习
《小粗心区分“己”和“已”》教材分析
《对对歌》同步练习
《毽子变乖了》教案之一
《对对歌》拓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