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歌唱中的美学

歌唱中的美学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18

歌唱中的美学

[摘 要]作为一名歌唱演员,除了要把漂亮的声音传送给观众外,重要的是让观众看到演员在舞台上整体的美;这个美包括演唱、表演、服饰等。通过对《春江花月夜》这首歌曲的分析,文章试图从歌唱演员的演唱、表演、演唱修养等方面做一些研究,希望对有志学习声乐演唱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音乐;表演;美学

一、歌曲《春江花月夜》的音乐结构分析

歌曲《春江花月夜》是由作曲家徐景新创作的随想曲,此曲根据琵琶文曲《夕阳箫鼓》改编而成。琵琶文曲《夕阳箫鼓》通过对夕阳西下,江上归州等景色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感受,全曲共分为11段。歌曲《春江花月夜》选其中主题旋律改编而成。

我们知道琵琶文曲《夕阳箫鼓》是以乐队演奏的形式描绘夕阳下的场景;由此曲改编而成的舞蹈《春江花月夜》是描写一位少女在江边看到的美景而产生的联想,用舞姿来诠释音乐;歌曲《春江花月夜》则是根据旋律加填词用人声唱出此时的景色。三种艺术表现方式给人对音乐感受有所不同;听乐队的演奏,需要乐队配器使各声部之间的旋律产生平衡,给听众以谐和的声音,同时要求听众有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并充分发挥想像力去感受每一段音乐的意境。舞蹈则与观众拉近了距离,观众可用视觉直接感受人体动感的艺术魅力。而歌唱是用歌词叙述的方式,声乐演员用歌声表达歌词的内涵与观众沟通,更能使观众走进音乐。

歌曲《春江花月夜》的演唱者应定为第三人称,他把在江边看到的风景告诉观众。在音乐上笔者把它划分为:

引子 前奏由钢琴以小字组的“6”由慢到快而后四度上行的旋律引出人声“U”,而这个声音带给观众是宁静的,且声音似乎模仿中国的一种乐器“埙”,声音是由远而近。

A段 “江上明月升,江畔花如锦,春潮随波千万里,夜色沁人心”歌词,向人们描绘出江边的美景。

B段 “啊”作承上启下转换,是演唱者对大好景色的感叹。

C段 以大段的花腔演唱告诉观众演唱者看到的一些场景。

D段 是钢琴的大段SOLO,笔者以为此段旋律演奏的力度和音色应该是模仿古筝。

A段 又回到第一段的歌词。

尾声 “U”和歌曲引子的“U”形成首尾呼应。整首歌一气呵成,有音落情不落之感。

二、歌曲《春江花月夜》的演唱处理

演唱《春江花月夜》应该是不拘泥于哪种唱法,艺术都是相通的,往往一部艺术作品表现的内容是一样的,不同的是表现形式。在我看来唱法是次要的,关键是演唱的作品是否表达了作者的思想,且能让观众肯定。按照作者的意思,歌曲《春江花月夜》“题材是中国的,有民族的音调,但唱法上结合了西洋美声。”[1]歌谱给演员的演唱提供了很大的发挥空间,首先在声音的处理上有模仿乐器的声音,还有运用中国戏曲的行腔等。

引子三小节“U”母音,要求演唱者音色纯而丰满,声音要拉直,从弱到强再渐弱,好似慢慢泛起的夜雾,在江上萦绕。

歌曲A段的四句“江上明月升,江畔花如锦,春潮随波千万里,夜色沁人心” 三个“沁人心”时声音要渐弱,从音乐处理上是合乎逻辑的,也符合人物的心里感受,因为是在感叹此时的美景,通过演唱者二度创作,整段演唱使人听起来委婉动听;可借用昆曲南仙吕[皂罗袍]牡丹亭・游园的行腔,唱“里”字给点儿擞,要避免拿腔拿调的演唱,这样有悖于歌曲表达的内涵。

B段“啊”是歌曲的衔接段,是内心情感的抒发。它引出后面大段花腔部分;这个字运腔的换气很讲究,把这段唱的旋律与钢琴伴奏的旋律结合起来看是很贴切的。

花腔的演唱运用西洋美声唱法,气息深到下腹,上面要挂在头腔,上下两点集中歌唱,每个音唱出来的效果如珍珠落玉盘,声音短促、剔透;因为歌曲的速度比较快,所以强调每个音的音准。当进入―=84 的速度时,演唱者要把此段的韵味唱出来,笔者体会作者是借用戏剧西皮流水快板,每小节第一拍切分的地方要唱得很准确。歌唱的旋律是高音,声音像一根线飘在上面;钢琴伴奏左手用八分音符一拍的八度跳音,右手是十六分音符一拍的跳音;不管是前面的快板还是后面的慢板,换气的节奏要掌握好,不要给观众有丝毫不舒服感,因此在练习过程中,让技能形成习惯,才能运用自然。

D段是钢琴SOLO,―=96 作者同样采用左手弹奏八分音符一拍节奏,右手十六分音符一拍的跳音;最后左手八度上行激进音把旋律推向高潮,引出再现A段;演唱者此时的用声应该更丰满,气息要连贯,要有气掀山河之势,但也要避免为了撑大音量而撑喉,使音色暗淡。再现B段“啊”起音在a2,一定要很准确地唱出此音,千万不要用滑音带上去,否则会破坏歌曲的意境。尾声“U”的用声要流畅,气息要稳;渐弱要循循渐进,给观众一个完美地结束。

三、歌曲《春江花月夜》的表演

这首歌曲的表演,可运用戏曲的手、眼、身、法、步五种技法,但演唱前演员酝酿好情绪,因为演唱者是一个人在讲故事,所以通过什么样的表现姿态和语气歌唱要构思好。唱引子的时候,可站在钢琴前不动,用声音把观众吸引到你要表现的画面中来;A段的表演是眼睛先行,如果感觉眼睛的表现不足以抒发你此时的心情,手可以随着眼睛看到的方向告诉观众你看到了什么;切不可手指的方向和眼睛看的方向背道而驰,一者不协调;二者不美。

唱C段“啊”时按照作品的发展此时只是有感而发,动作不用太大。旋律的装饰音告诉演员应该是发现了什么,所以要突然睁大眼睛往一个方向看,此时可以设计是看到一对鸳鸯在江边戏水,或者是一个美丽的画面。值得强调的是,唱花腔时眼睛是很有神的,而不是在那儿呆呆地想技术。

D段是钢琴的SOLO,此时演唱者切不要以为与唱无关而毫无表情,或者无所适从;歌唱如同在讲某个故事,如果中断了再继续会影响听者的情绪。歌唱仿佛是在描述一幅画,我们通常讲在间奏时演员的情绪不要断,否则就会破坏整个画面。此段表演,根据歌曲的场景可以把目光收回来,听到有人在弹琴边走边听去寻找这个声音;此时的脚步可随着旋律的节奏往钢琴方向走,并用手和眼睛引导观众往钢琴方向看,使得大家集中注意力欣赏这段旋律。 再现A段“啊”是歌曲抒发感情的高潮,即便这样动作也不能夸张,要根据人物此时的心情表现。再现“U”声音渐弱,表演是宁静的,并在这种状态下结束演唱。

四、歌唱中的美学

(一)歌唱的内涵体验

蔡元培在谈到音乐理论时曾说:“求声音之性质及秩序与夫乐器之比较,则关乎物理学者也。求吾人对于音乐之感情,则关乎生理学心理学美学者也”。[2]

我们在歌唱中,情感始终是贯穿整个演唱过程的;根据歌曲提供给我们的素材来分析、处理,从而去表达它的内涵。歌曲情感表达方式有几种类型,抒情、颂歌、诉说、悲壮等。歌曲《春江花月夜》是属于抒情性歌曲,它是由内到外的一种有感而发;同时也有诉说的成分;在歌词里表现的是一幅画面,音乐的节奏也是舒缓流畅,这就要求演唱者有丰富的想像力和表达力,而这些能力来源于平时对生活的感悟和观察,还有学习。首先要热爱生活,才会对每件事情充满好奇心,然后去了解它;观察身边发生的事和物,当某件事情发生时,人们对它的反映怎样,走过一片风景,它美在哪儿;要学习声乐演唱相关的门类艺术,如美术、摄影、造型、交响乐、话剧、戏曲等,以上所述是丰富我们歌唱情感和表现力的重要部分。

(二)歌唱的表演心理

歌唱除了以上所述对生活的观察与体验外,还要有艺术构思。歌唱是以声音为主,借助音乐旋律和歌词,表达某种情感;这种内心的表现主要是透过眼睛,脸部表情和身体动作等手段。要把一首歌曲演唱好,必须要做好演唱前的案头工作,它包含着声音的运用、歌曲处理、歌唱动作设计、舞台布局等等;当然还有心理素质。笔者在唱《春江花月夜》这首歌前,首先要考虑自己适合唱这首歌吗?为什么要唱?怎么唱?这并不是把问题复杂化,而是要把一件事情做好必备的心理条件。这首歌用艺术歌曲的声音演唱,根据作曲家提供歌曲的内容,演唱中加点戏剧风格唱腔,表演也是以中国传统性格为基调,比较含蓄,歌曲中虽然也有高潮,但动作不必夸张,一招一式都要做到合情合理;此时眼睛的表现只有两种,演唱花腔部分时眼睛是灵活的,在多年演唱中,笔者以为女高音的花腔是体现生活中的笑,是用眼睛笑着歌唱。当这首歌曲的准备工作都做好了,这样在台上才会演唱自如,不会无所适从。

五、结语

演唱中理性和感性是并存的两个载体,我们要把它很好地结合起来,一个人演唱风格的形成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笔者很赞同古希腊著名科学家、思想家,被人们誉西方音乐美学思想的奠基人毕达哥拉斯(Pythagorus)的观点:“音乐是对立因素的和谐的统一,把杂多导致统一,把不协调导致协调。”[3]音乐是美的,因为它使人愉悦,陶冶人的情操。笔者从声乐演唱中得到了快乐和享受,并把这份感受分享给了听演唱的观众;使自己更加追求歌唱的完美。音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元素,也是社会和谐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使人们在享受音乐时让生活更加丰富,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变得有修养。尼采说的好“可曾有人发现,音乐解放精神,为思想添上双翼?”每个人一生中不一定要做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但凡只要把一件事做好就算成功了;笔者人生的定义就是把歌唱好。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站得远点看自己
元旦的竹
雨,周庄
成长的过程
“黄金搭档”
完美与残缺
书包
老师请给差生一片绿茵
十一月的萧邦
感动
冬之随笔
八月桂花香
初三真苦
趣谈“当家”
爬山的发现
《阅微草堂笔记》和《聊斋志异》中的女性比较
欲望不息 生命不止
简论明清长篇小说中的服饰艺术
头韵及夸张在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运用
“阴沉”主题的变奏
论小说《家庭制造》中的不可靠叙述
消费时代下女性身体创伤写作分析
论五台山寺庙壁画的审美承载
从“小处敏感,大处茫然”中探索卞之琳的思想情感
《蒹葭》的叙事式再解读
论李群玉的神女诗
论唐传奇《任氏传》中任氏的狐性和人性
爱欲释放·女性原罪
论《长恨歌》中王琦瑶生活环境的诗意性
穿越历史的激越呐喊
八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1
八年级下册《马说》教学设计练习02
八年级下册《俗世奇人》教学设计2
八年级下册《吆喝》教案版本1
八年级下册《吆喝》教案版本2(第一课时)
八年级下册《吆喝》教案版本2(第二课时)
八年级下册《云南的歌会》教案版本1(第二课时)
八年级下册《马说》教学设计练习
八年级下册《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1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2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3(第二课时)
八年级下册《俗世奇人》教学设计3
八年级下册《云南的歌会》教案版本1(第一课时)
八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