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论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对高校团建的推动作用

试论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对高校团建的推动作用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11

试论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对高校团建的推动作用

【摘 要】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服务社会和培养学生的一个有效载体,在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具有现实和历史意义。文章结合当前高校暑期“三下乡”活动开展及运行情况,进一步探析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对高校团建的推动。

【关键词】暑期“三下乡”;高校团建;推动作用

大学生进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按照“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原则,结合农村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发挥知识和技能优势,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服务农村、服务群众,对发展农村经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大学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在于服务三农,深入农村、了解农村,在社会实践中锻炼大学生的优秀品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仅有利于锻炼学生,同时也有利于推动高校团建的能力,使高校团建工作向社会实际贴近、向农村基层贴近、向学生的兴趣爱好贴近,进一步推动高校团建传递社会正能量。

一、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现状分析

大学生利用暑期开展社会调查、科技支农、文化支教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已经历了十多个年头。当前,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五四重要讲话精神,组织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深入社会、了解国情、接受锻炼的过程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固树立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奋斗的理想信念,在2014年开展“为祖国勤学修德,以实践明辨笃实”的大学生暑期实践活动中,全国各高校为积极响应党中央“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的号召,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在原基础上广泛开展并成为各高校加强在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引导学生服务社会的重要举措,是促进青年学生全面发展的效途径。

(一)促进了大学生自我教育和自身能力素质的提高

在进行“三下乡”各项部分活动时,参与其中的绝大多数青年大学生受到各种客观因素、主观意识的影响,在个人思想层面上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也促使大学生尽早接触社会、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了解基层情况并锻炼其理论与实践的能力。

(二)促进了实践育人功能的发挥

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大学教育是一个综合教育的过程,通过“三下乡”活动,大学生提高了自己的处理问题的能力、应变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宣传教育方面的能力。同时,“三农”问题的解决关系重大,“三农”问题关系到我国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开展大学生“三下乡”既有利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加深在校大学生对我国国情的了解,也给了当代大学生一个锻炼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三)促进了大学生将专业知识与社会实际相结合

通过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在当前的农村发展之中,让大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服务农村,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增长农民的见识,让农民能够充分利用科学知识发展农业。大学生在服务农村的同时,也锻炼了大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提升了大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成为真正的“应用型”人才。

二、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对高校团建的促进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增强了大学生对于基层组织建设的认识,帮助大学生切实了解农村基层工作的困难与农村基层工作的状况;另一方面,对于建设高素质的团组织队伍,提升团组织的整体实力,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三下乡”的过程中,学生骨干通过实践,能够更好地学习和吸取农村基层团组织在工作中形成的先进经验和方法,从而为高校团组织建设提供创新思路。

(一)增进了大学生对于基层团组织的认识,加强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暑期“三下乡”活动,增进了大学生对于党、团组织的认知和理解,增强了党、团组织对于广大学生群体的凝聚力和领导力,进而提高了青年大学生入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无疑对促进高校团建工作、加强大学生的政治引导、培养大学生党性觉悟都有重要意义。暑期“三下乡”活动,作为当代大学生真实感受到社会主义新时期新农村建设成果的一个窗口,有利于引导青年大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素养,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二)增强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锻炼团学组织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大学生现阶段所接受教育具有一定社会性,目的在于为日后建立起基本社会意识形态、强化自身社会责任感并锻炼基本社会生存技能。大学生通过暑期“三下乡”活动的开展,亲身经历社会现实生活和人与人之间微妙复杂的社会关系,并对社会现实生活有了直观了解,积累了大量丰富的社会生存的直接经验。在此基础上,通过参与活动,增强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协调与配合,有利于团队信念的形成和传递。

(三)促进了大学生个人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的提升,进而发挥团学组织的整体实力

暑期“三下乡”活动提供的实践平台,促进了青年大学生素质教育和社会价值观的形成,增强了大学生敢于创新、争先创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信心和能力。在下乡实践过程中,团学组织学生骨干结合实践经验,能够学习农村基层党、团组织在工作过程中形成的先进经验和有效方法,进一步为高校团组织建设工作提供新鲜思路和创新改革;同时也是对照基层党、团组织建设进而发现自身不足的学习和交流机会,避免在今后工作中出现类似问题或失误,进一步增强了高校团建工作的管理科学化。

三、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推动高校团建工作的路径探析

高校共青团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需要拓宽思路,发挥团建的教育功能,实现大学生“三下乡”活动的全方位创新,在实践中探索“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对高校团建推动的新思路,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的全新局面。

(一)拓宽思路,丰富活动内容 在暑期“三下乡”活动开展过程中,打开思路,结合团队和学校优势,选取合适自身特点的活动为切入点,切实关注与大学生生活、学习、未来就业息息相关的问题,并积极关注现实社会中关于自身专业理论运用和发展的实况,由此加深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如我校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在近期开展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结合学校建设应用型大学的未来发展,开展了“学企互动”,以切实增强学院学生实践能力、明确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对于一些社会热点关注的问题,则是加入自身经历或看法,客观合理的与活动内容相结合。

(二)重视组织建设,完善高校团组织建设

在提高暑期“三下乡”活动内容的多元化时,另一方面也可同时加强高校团建工作的系统化和完整性。如可以建设研究学习型团学组织,以暑期“三下乡”活动为实践载体,结合收获的经验和感想,实现从简单的书本理论学习到实际感触与文字概念相结合的突破与转变,进而提升其教育能力;也可借此机会,完善高校团组织的队伍建设,结合各项评优争先活动的积极宣传,建立以各参与活动人员为基础的考量评比制度,在系统化加强完善高校团学组织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制度的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团学队伍素质和技能。

(三)充分发挥团学优势,结合学生专业特色开展活动

大学生在开展活动时,学校团委可以统筹学生的专业与活动的开展相结合。把农村各项实际情况与大学生专业学习及科研方向相结合,学以致用,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如文学院可着重进行支教项目,采取学生对应学生开展家教、特色活动,老师培养农村老师的模式;农学院进行科教支农,既帮助农民缓解农忙压力,又帮助其增产增收;旅管专业可开展旅游资源开发的调研,为农村的第三产业发展献计献策;心理学院可与农村留守儿童结对子,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其健康成长等。大学生在“三下乡”期间把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在实践中感受自己专业知识所带来的成就感,并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学会爱自己
父亲的掌声
叶之歌
菊,开启梦的信念
寻找快乐
菊,开启梦的信念
湖与桑树
十五岁的少年爱喝白开水
难忘的生日
我的弟弟
孟母无须三迁
一道长留心底的风景线
风赋
雨中情怀
解读小说《故乡》人物形象的艺术美
英国现代主义作家劳伦斯小说创作的三个阶段
浅谈20世纪80年代爱情文学主题的流变
“自由女性的情感束缚”
从动物视角看严歌苓笔下的人性思考
阎连科小说色彩词的偏离及其修辞效果
《伤逝》与《十八春》中女性婚恋观对比分析
论冰心《关于男人》以人为本的存在哲学
阎连科小说的语言风格
《赫索格》的多重空间解读
论《神圣家族》中细木夫人与绢子的象征意义
生存的艰辛,同化的艰难
浅析壶井荣的《温暖的右手》
日本无产阶级文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启示
浅析方方笔下的女性命运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教学建议
以“谜”贯穿《月球之谜》的教学
古诗词三首《渔歌子》教学设计
《果园机器人》教学设计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教学设计
《果园机器人》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月球之谜》教学建议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三下)
《果园机器人》教学建议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教学设计
《果园机器人》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