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高技能人才之高职教育理念探讨

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高技能人才之高职教育理念探讨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08-18

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高技能人才之高职教育理念探讨

【摘 要】近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蓬勃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建立以就业为导向、以健全人格教育为纲领、以高技能培养为主线、教学与学管一体化新理念 是全面构建新型职业教育模式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就业;健全人格;技能培养;教学一体

职业教育具有职业性、社会性、人民性,是面向人人的终身教育。其根本目的是让人学会技能和本领,从而能够就业、能够生存、能够为社会服务。高等职业教育就是在高中阶段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用人单位要求高职毕业生一方面具有法纪操守、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同时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或经历,能够较快适应工作岗位要求,到了生产、管理、服务一线能够用得上、留得住、而且干得好。在就业压力日趋严峻的形势下,高职院校要持续兴旺繁荣,以源源不断地为整个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后备力量,秉承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具备健全人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办学理念,加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力度,尤为迫切。

一、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内涵

以就业为导向,就是要高职院校在培养毕业生的过程中坚持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出发点,根据岗位需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设置,使毕业生不仅能及时就业,而且具有一定的社会适应性。其内涵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是强调社会中就业岗位的实际需求,二是强调学生所接受的教育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其本质就是遵循职业属性的教育规律,融职业性的社会需求与教育性的个体需求于一体。其特点不在于以学科化系统知识的传授为主,而是以就业为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使培养的学生质量与市场需求紧密联系,与就业岗位密切关联,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以就业为导向,体现专业设置的超前性,不是跟风性,必须对国家政策的正确理解,对行业发展的前瞻性。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成功性就业”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是国家工业现代化的支柱,同时又是促进受教育者就业、创业及职业生涯发展与个体自身完善发展的教育之一。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质就是将就业岗位的需求与学生受教育的内容相结合,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其获得在某一领域内从事几种工作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从而在选择职业时不致受到本人教育程度的限制,甚至在一生中有能力从一个活动领域转向另一个活动领域,同时还包括获得在职业生涯各个阶段都可以继续学习所需的技能、知识和态度。

高职学生成功性就业的一个重要标志是高职毕业生在获得就业机会后还能因为自身较高的综合素质而获得职业的发展。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符合这样两点要求:一是培养学生适应岗位的职业技能;二是突出培养学生作为不同职业人所特有的职业素质,从而提高就业质量,实现高职学生成功性就业中的能力匹配的目标。

(一)实施“健全人格教育”提升人文素养实现成功就业

高职学生首先是一个人,育人的本质是培养人格健全的人,“重技能,轻人文素养”的缺憾实际在于对“人文素养”的忽略。高职学生“成功性就业”的关键是提高人文素质,并将素质作为一种内化的品质。

2.坚持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培养核心是身体素质、思想政治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和知识素质五个方面。在就业视野中,要培养能直接对接岗位的职场人,必须要将学生的课堂教育和课后读书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各类创新创业活动有机地纳入就业人才培养体系,实现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我们也当以此为培养目标。

3.注重文化建设。对于处于成长和发展中的高职高专大学生,社会适应是必须面对的重大人生主题。高职高专大学生该如何去适应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社会,有相当的高职高专大学生对这些问题感到困惑和迷茫。对此,高校应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德育理念。在以学生为本的人格教育理念的大前提下,通过第二课堂、社团文体活动、社会实践等实践德育教育体系,激发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在实践德育的过程中领会感恩、爱国、自强、自立等思政教育理念。

(二)高技能培养促进成功就业

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是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的共同愿望。紧密结合社会需求,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是地方高校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措施。

1.以就业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把握就业市场动向,紧密结合人才市场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做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衔接,是提高学生就业的有效途径。通过各种途径深入社会实际,了解行业发展现状以及工作岗位对员工创新素质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内容改革,使学生掌握与社会实际紧密结合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将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两方面有机结合。学生在学校接受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学习,具备了进行专业实践所要求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后,到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为期一年的专业实践。在专业实践中,学生有机会接受相关企事业单位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和职业教育,既充分发挥了社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潜能和作用,也促进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并通过用人单位和学生之间的了解沟通,为学生就业开辟了新的途径。

2.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改革。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其原因之一就是专业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不能很好地结合。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必须使教学内容紧贴市场需求,以学生上岗能力培养为基点,探索适合专业课的教学模式,灵活运用任务驱动型课堂教学模式,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选择灵活化的教学制度,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为打造就业视野的人才培养模式,灵活的教学制度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必不可少的因素。灵活的教学制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根据职场所需选择学习,另外一方面,可以在时间上有较大的余地接触和体验职场。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及时将劳动部门和相关行业专业技能考核内容充实到教学内容当中,根据专业技能的要求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加大缩短学校教育与就业需求之间的距离,为学生毕业后直接上岗提供条件。除此之外,增强有效的实践环节和创新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改革的途径之一。实践环节可以增强学生对专业的掌握以及就业能力的提升,加强实践环节和增加实验操作既是学生所需,也是现实所需。要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提升就业力。技能培养体现在实习就业一体化,教师跟踪学生实习,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基础性指导的基础上,深入企业学习,了解新技术,不断充实自己。在教学中实施小项目实践考核,培养学生的创意。

3.加强职业生涯教育。在改革培养模式的过程中,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现成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促使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去创造新的知识,把职业生涯教育融入到实践和教学环节中,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自由发挥个性,根据职业性格与职业兴趣发展职业能力,建立导师、班主任制,加强对学生职业生涯的指导。要把就业指导纳入学生思想教育的内容,贯穿于高职教育的始终。在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同时,要将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相结合,树立理性的就业观。既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要妄自菲薄,要对所面临的就业形势作出准确的判断,对自身的综合条件有一个理性的定位。要结合自身的经济条件、专业条件以及就业市场的需求情况综合考量。鼓励有条件的大学生自主创业,有针对性地开展创业指导。另外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脚踏实地,在奋斗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在服务社会中追求个人理想。

三、教学、学管一体化

按现在许多的学校的教学体制,教学和学生管理分别由不同的部门来负责,各系也由不同的领导来负责,责任明确,分工明细,各成体系,但很难融合,有的课程在教学系统是要完成多少学时,比如政治思想、就业指导、职业道德,这些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结果又如何,如果由辅导员、班主任进行授课,凭借他们对学生的了解,进行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观、就业观教育,进行人生规划,效果可想而知。让优秀教师做学生专业兴趣小组的指导教师,鼓励教师、学生参加各种创新竞赛,对取得较好成绩的教师、学生进行奖励,这才是高职学校的技能学习、推广、学科研一体的有效途径。鼓励有特长的教师指导学生的社团组织,通过健康、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思想引导得当,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纪律严格,又反过来影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健全人格的形成。应当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设计学生管理、教学密切配合、相得益彰、互相促进的教学和管理体系。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与红领巾共成长
陪你到最后的人不是我
祖国
我爱我的祖国
茫然
或者
祖国,我为你骄傲
内心那根最脆弱的弦
荷叶赞
樱花梦想
祖国,让我亲亲您
坚强,不倒的防线
二十年后回家乡
我好孤独
祖国,祝你生日快乐
主网与配电网协调规划的评价指标和规划方法
对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质量监控的探讨
农村电网智能化建设的思考
可视化仿真系统设计
鳍片切割机在锅炉安装中的应用
校企合作共建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大学英语教学问题分析与策略探究
论实行群众路线应坚持原则的落实
浅谈煤矿井下电气开关的应用
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按工作岗位设计教学实践分析
PLC模糊控制在带式输送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舒群在延安文艺座谈会前后
民办高职如何善用绩效管理帮助教师共同成长
高校通过勤工助学发挥育人经验探析
充分利用图书馆对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研究
《联欢会的风波》说课稿
《夹竹桃》作者季羡林简介
《夹竹桃》课外拓展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漂浮的山》教学设计
《漂浮的山》说课材料
《夹竹桃》探究感悟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联欢会的风波》教学设计
《漂浮的山》课外拓展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联欢会的风波》教案
《联欢会的风波》探究感悟
《夹竹桃》说课材料
《联欢会的风波》课外拓展
《联欢会的风波》教材分析
《夹竹桃》教材分析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漂浮的山》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