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高校通识教育改革分析与探讨

高校通识教育改革分析与探讨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08-18

高校通识教育改革分析与探讨

【摘 要】国家倡导高等学校教育实施通识教育改革,旨在打破原有的学科界限,为社会培养具备综合性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我国高等学校在通识方面尚处于发展阶段,是建立在传统学科教育基础上的知识整合。要使通识教育实现其功能性,就要从社会人才需求的角度出发,实施同时通识改革。

【关键词】高等教育;通识教育;改革

通识教育被我国的教育界所认可,但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方向,就需要实施教育改革,制定符合社会人才需求的通识教育培养方案。虽然一些综合性高校已经将通识教育作为高校新的发展理念,但是诉诸到具体实施,通识教育改革遭遇了诸多的问题,严重妨碍了通识教育发展进程。通识教育在具体实施上,被作为一种教育改革方式,主要被落实到课程改革上,通识教育实施上是学校文化的体现。通识教育的发展目标已经渗透于学校的组织管理体系中,并逐渐外化为形式。高校教学模式的改革就是通识教育改革的一种外化形式。可见,通识教育改革也被称为是一种文化的变革。

一、高校通识教育改革的意义

我国目前正在倡导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其中的专业知识、专业技术水平的培养成为了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体系都是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分离,其目的是培养一专型人才,以促进学生在某一个专业领域深入发展。然而目前对社会人才的要求,除了要掌握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术之外,还要更多了解相关知识,以提高综合素质水平。在新一轮教育改革中,通识教育已经成为了提高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重点。要促进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就要对通识教育的目标明确,将现行的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整合,以将通识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确立下来。

二、通识教育的内在涵义

(一)通识教育主要为专业知识学习做好准备。古代的西方教育主要采用自由教育模式,通识教育则是源自于此。美国高校较早将通识教育理念引入到高等学校的教育体系中,并对“通识教育”的概念以界定,即所谓的“通识教育”,就是高校要提供给学生与专业知识相关的有关课程准备,学科的内容为科学、文学和古典学等相关课程内容,其目的是向专业学科的学习过渡。学生进入大学阶段,学习主要以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为重点,而通识教育则是要做好专业学习准备。在高校学生接受通识教育的过程中,也是与专业相关的知识融会贯通的过程,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性状况有所了解,并能够根据自身的需要对知识进行综合化、系统化学习。

(二)通识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方式。从培养学生知识学习能力的角度而言,通识教育是相对于知识分支教学而言的,其是高等教育学科中具有共同性,且学科内容存在着一定宽度的学科教育。通识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对所有在校学生实施有的本科训练,为特殊性的专门知识学习奠定基础。可见,通识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素质教育,其是与若干学科领域都存在着内在联系的课程教育方式,所传授的基本知识是非专业性的,而且还不存在功利性,旨在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对学生具有人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三、通识教育改革措施

(一)在高校教育中,将通识教育的目标明确。高校要培养综合性人才,就要强化专业教育的同时,还要注意非专业教育。通识教育作为极具广泛性的非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是为培养特定职业的从业人员奠定基础。如果说专业教育是指导学生“做事”的教育,那么,通识教育则体现为“做人”的教育。按照目前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只有将通识教育融于专业教育中,才能够符合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培养学生形成自我发展的思维能力。我国高校学生普遍存在着实践能力不足的通病,并被归结为高校教育模式的问题。事实上,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的价值观发生了改变。强化通识教育,不仅是为专业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而且还要促进学生的专业知识社会化方向发展。

通识教育所开设的课程主要是通过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以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同时,还要促进其社会成熟。特别是要通过通识教育形式,帮助学生形成健康人格,具备团队精神和管理能力的同时,更要具有社会公德,主动承担国家责任和社会责任。

将通识教育纳入到高校教育管理组织体系中,可以引导学生掌握世界文化历史知识,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团队精神以及各项事务的管理能力。从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到积累生活经验,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思维能力。

(三)实现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整合。要将通识教育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就要改革现行的本科教育体系,实施学科整合。高校的学科设计是极具系统性的,通常都会超过40门学科。对各个专业的基础课实施整合,不仅对专业课程实施精简,还可以将基本的理论思想和技能构建起来,形成通识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一些发达国家的研究型大学不仅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界限打破,而且还对通识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加以改变,打破了通识教育作为专业训练基础的传统教育观念,将专业教育作为发展学生思维的最好方式。参考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以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将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进行整体性设计,在保持专业学科内容的逻辑连贯性的同时,将通识教育内容融入其中,以实现教学课程以及内容的连贯性和整体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识教育改革的步伐逐渐加快,就要从高校教育组织管理的角度对通识教育的内容有所明确和了解。但是高校的通识教育中蕴含着大学特殊文化的改革,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课程体系的改变,改革主要侧重于外显物。基于通识教育为高校文化层次的改革,就要通过对大学文化更深层次的改革,将通识教育开启,引领教育界以及全社会都对知识的应用性重新定位,并将通识教育理念作为引导职业取向的思想信念,使其成为使用中的价值观。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少儿写作入门班介绍
超级垃圾桶
鲸的自述
太阳的自述
中国在我心
理想.奋斗.成功
陆地“杀手”——沙尘暴
生活用品文具和餐具的争吵
蘑菇的启示
我爱仙人掌
蚕的一生
只要你在不停地走
小猫自诉
學貴有恆
麦克卢汉媒介理论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意义
民族班电机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
呼唤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走进《原理》教学
高等院校开展暑期外语支教活动的调查
西方经济学中的参与式教学方式探索
邢台市乡镇医生继续教育的研究及对策
能力导向型教学模式在本科财政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校文明礼仪活动德育功能的实现途径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教材话语及其关系
微课的摄录与后期制作探究
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与整合模式的探究
浅谈大二时光应如何度过
中等职业学校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策略
大连市组工干部分类培训教学方法改革路径探析
武汉体育学院健美操专项学生教学能力现状分析
《游漓江》教学设计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
《我没有钓到那条鱼》教学设计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三峡之秋》课文
《游漓江》教学设计
《三峡之秋》教学札记
《游漓江》课文
《游漓江》教学设计
《蝈蝈》教学设计
《游漓江》其它杂项
《藏羚羊的故事》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