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2010―2013年我国物价政策评估研究

2010―2013年我国物价政策评估研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08-18

2010―2013年我国物价政策评估研究

【摘 要】物价上涨给国民经济、人民生活等领域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国家有责任维持物价基本稳定。介绍了2010年以来我国物价上涨的特点、成因及应对政策,并对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总体而言,我国应对物价上涨的政策取得了预期效果,但是采取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并不能完全消除物价上涨的潜在突发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物价上涨;物价政策;实施效果;评估

一、研究背景

持续不断的物价上涨给企业和居民生活带来很大影响。一方面,企业购买生产资料的支出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企业还要负担不断上涨的职工工资,加大企业的生产成本,部分企业面临破产和倒闭。对居民而言,一是降低了居民的消费层次,物价上涨使不少中低收入家庭改变消费方式,被迫降低消费档次,购买廉价的商品来节省开支。二是加大低收入阶层居民的生活压力,低收入家庭不断减少对肉、禽、蛋、菜等价格涨幅大消费品的消费。三是引发部分居民的不满情绪,消费价格上涨抑制了居民的购买欲望,高位运行的物价让居民心里发慌,对未来生活感到担忧和不安,甚至产生不满和抵触情绪。

二、物价上涨的原因分析

(一)货币因素

(二)实际需求因素

在货币供给稳定的情况下,供给总量及其结构是决定物价水平的基本因素。现实经济中的实际消费需求不仅取决于即期收入还取决于未来收入和居民财富积累。一旦居民根据总体收入状况决定将财富积累或未来收入扩大即期消费,即期实际消费需求就会超过即期实际供给导致物价上涨。同时居民消费结构的改变也会导致物价出现结构性上涨,2002-2008年,我国城乡居民实际消费支出增速呈周期性上升趋势,是CPI特别是食品价格周期性上涨的需求基础。2009年下半年以来,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实际增速不断回调,但CPI涨幅却不断提高,实际需求之外的其他因素对物价上涨的推动作用不断增强。

(三)国内成本上涨

(四)输入型成本推动

2010年一季度以来我国物价的持续上涨,主要是由输入型价格上涨、交易性货币供给增加和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增速提高推动的。除五大基本要素和预期之外,土地价格上涨、投机性炒作、产能过剩以及政策调整等难以量化因素对物价上涨的影响均归类为其他因素。

综合来看,流动性过剩、需求拉动、成本推动、食品价格以及国外通胀传导等因素对国内物价水平,是影响中国物价变动的主导因素。其中食品价格波动对物价波动传导较快,直接影响当期物价走势。

三、抑制物价上涨的政策实施效果分析

(一)间接性控制物价上涨政策

(二)直接性控制物价上涨政策

因此,从政府设定的政策目标及实现的情况看,我国物价政策基本上实现了预期目标,政府采取的控制物价的政策还是有效可行的。

四、对现行政策的反思

(一)物价补贴“联动机制”运行差异较大

中国对物价上涨实行的价格补贴政策最为制度化的对象群体是公务员。总体而言,目前中国所实行的“联动机制”的统筹层次较低,各省市的激活条件相差很大。已出台联动机制的27个省份中,以城镇居民基本生活费用价格指数(或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作为标准的最多。其中,福建、江西、湖南、广东、贵州、甘肃、四川、河北、内蒙古9省将同比涨幅连续达3个月或超过3%作为启动条件;而海南、辽宁、河南的这一数字为4%,吉林为4.5%,安徽、山东、宁夏为5%。此外,天津、江苏、新疆、湖北、云南、陕西、山西则直接采用指数单月涨幅作为标准,启动临界点分别为3%、3%、3.8%、4%、4%/、5%、5%。

(二)物价补贴“联动机制”的收益人群较小,中央财政投入不足

国家规定的补贴对象范围主要包括优抚对象、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和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截止到2011年11月低,中央政府共投入60亿元临时价格补贴。中央要求的受补贴人群和实际的补贴支出表明,政府在某种程度上的补贴政策考虑更多的是现行政策执行的便利性,而不是基于中低收入人群因物价上涨受损的客观需要补偿性。就目前来说,政府发放补贴的依据主要有两种,一是群体的政治资源丰富性(如优抚对象和公务员),二是保证最低贫弱阶层的基本生活。换言之,它并不是为了尽可能补偿物价上涨损失者的广泛再分配。

(三)缺乏对受影响人群的区别补贴

五、应对物价上涨的政策建议

(一)稳定粮食生产是稳定经济、稳定物价的基础

物价上涨在一定程度是居民日常生活必需品供给小于需求,以食品为主,因此应抓好粮食生产。粮食生产对于稳定经济、稳定物价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应在粮食连续增长基础上进一步稳定粮食生产,实现全社会农产品有效供给。要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探讨给予农业生产财政补贴的新方式,推广农业规模化经营,加大对农业生产加工活动的金融信贷支持。

(二)在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与抑制通胀之间寻找新的平衡

一方面,实体经济需要通过释放流动性和降息来减轻企业融资成本;另一方面,在全球流动性重回宽松轨道的背景下,央行继续降息、继续释放流动性可能又会加大未来通胀压力,中国货币政策面临两难挑战。因此,一是要采取更加切实有力的措施进一步加大货币政策的放松力度,而是要寻求适当宽松货币政策与稳增长、抑制通货膨胀之间的新平衡。适度控制现金和短期贷款等交易性货币供给增速。抑制物价上涨幅度,首先需要控制交易性货币供给增速。但降低短期贷款增速会加重企业资金短缺局面,需要协调处理抑制物价上涨与满足企业经营基金需求的矛盾。

(三)适度加大人民币升值幅度,调控进口价格及上游产品价格上涨对国内物价上涨的推动作用

进口价格涨幅提高是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和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国内能够调控的手段是提高人民币升值幅度,降低按人民币计价的进口价格。但人民币汇率也会对出口及经济增长产生抑制作用,需要协调处理好抑制国内通货膨胀与稳定出口及经济增长的关系。

(四)适度控制工资上涨幅度

从未来发展趋势看,随着劳动力供求格局逐步向总量供给不足转变,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上涨将是我国物价上涨的持久推动因素,适度控制工资上涨幅度是抑制物价涨幅的重要手段,但需要处理好通货膨胀与改善居民生活的关系。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My Englishtecher
The Struggling(挣扎)
Teacher's Day memorable
The four seasons in a year
My day(我的一天)
Me
My family
My English techer
My sister
My school life
a apple tree
Don't go away
Can money buy happiness!(金钱能买来幸福!)
My family(我的家庭)
My best friend
论中学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
普通高校跆拳道俱乐部教学模式浅析
玉水村语言使用现状及成因
以信息化助推干部教育培训科学发展
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加强高校学生的安全问题及解决措施
坚持开展说课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物流管理专业本科学生信息能力提升研究
浅析艺术教学活动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大数据背景下主旋律电视剧的传播
儒家思想对学校辅导员工作的启示
基于微信的有声微英语平台之创建
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对于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浅析我国农村中学思想品德课课外活动
《我的五样》教案之七
《我的五样》学案
《我的五样》教案之一
别出心裁教《我的五样》
《我的五样》教案之五
《乡土情结》教案
《我的五样》探微
《我的五样》教案之六
《我的五样》教案之八
《我的五样》教案之三
《我的五样》作文教学案例
《我心归去》教案
《我的五样》练习
《我的五样》教案之四
《我的五样》教案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