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社会性别视角下女大学生择业观研究

社会性别视角下女大学生择业观研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社会性别视角下女大学生择业观研究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扩招,教育走向大众化,大学生就业形式越来越严峻。原本在就业问题上就饱受“性别困扰”的女大学生群体,则面临着更多的考验。在校大学生的择业观正处于形成和完善阶段,如何认清社会性别视角下女大学生择业观念的真实情况,引导女大学生树立新的择业观,从根本上适应现实,全方位、多层次就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社会;性别;女大学生;择业观

自1995年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以来,一种新的分析工具――社会性别视角被快速引进中国政治、经济及社会发展研究中。“社会性别”是用于区分男性和女性“生理性别”的一个概念,这种角度是被社会文化所规范的。“社会性别视角”是以社会性别角度来观察问题,本文将依据女大学生择业观现状的调查,从影响女大学生择业观的因素,怎样引导女大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念,两方面研究社会性别视角下女大学生择业观。

在我国就业形势相当严峻的大背景下,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现实,为用人单位人为地抬高就业门槛、设置性别限制提供了条件。同时,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迈进的步伐加快,大学生已不再是稀缺资源。从2002年开始,每年都有超过60万的大学毕业生暂时找不到工作,也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女大学生就业形势就更加严峻。那么影响女大学生择业观的因素有哪些呢?

一、影响女大学生择业观的因素

所谓择业,就是依据个人对自己的认知,包括自己的知识、能力、理想等方面因素,从各种可供选择的职业中选择一种作为自己职业的过程。大学生择业总是从某种特定的心里动机出发,过程指向某种目的。女大学生择业受以下因素影响:

(一)社会文化因素。在传统以男性为主的父权社会文化下,人们对女性群体在行为、个性特征等方面形成了固定而概括的看法,并且这种传统的性别刻板印象,一经形成很难改变。通俗地说,就是女性应该是怎样的形象、最适合干什么。这种根据女性的性别群体归属,进而对女大学生的工作岗位做出主观印象性评价的行为,从没有得到公正评价的女性角度来说,它近乎于偏见。但是这种社会因素将直接影响到女大学生择业过程中的知觉行为动机和职业的选择。

(二)家庭因素。家庭因素对女大学生择业观有着重要影响。首先,父母家庭背景影响女大学生就业意向和就业心理;其次,家庭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着女大学生的工作能力;再次,家庭经济状况直接影响着女大学生择业去向。

(三)教育层面因素。学校是女大学生生活的主要环境,他们从教材,教师及周围同学的评价中获取毕业后的择业期望价值期待和价值评价标准。教育中的性别意识影响甚至能影响着社会上的一代人,在学校里,教师的性别意识能潜移默化影响着学生,特别是教师不自觉地区分着男女生,将自己的传统性别意识传达给学生,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传统性别刻板印象得以通过教育强化。

(四)大众传媒因素。当代的女大学生受媒体影响很大,她们很容易通过媒体塑造的女性的形象、媒介传播对女性的表现态度,获得自己未来的期望标准,媒体中对女性的定位,将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女大学生的择业定位。

(五)自身主体因素。女大学生自身的性别特点(生理、心理)直接影响到择业意向,女大学生在年龄上处于青春期向青年期过渡的阶段,生理上第二性征的急剧变化带给她们很大影响,进入大学后,生理问题往往成为很多女大学生心理困扰的因素。人际交往问题也是困扰女大学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她们心理问题的出现往往是有自身人际关系不良造成的,但是由于她们自身情感相对于男大学生的内隐性特点,更造成了外界难以了解她们的内心。

另外,女大学生的性别角色使她们不得不面对婚育方面的问题,是做传统性别角色中的贤妻良母,还是做现代女性“女强人”的角色,往往是两难选择。

二、社会性别视角下女大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念对策

(一)构建进步的社会性别文化。我们需要改变传统观念中对女大学生刻板的性别印象,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性别角色分工机制。文化作为软实力,是思维、行为规范、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沉淀,传统的社会性别观念和行为限制了女大学生生存和发展的空间,社会性别的差距使她们在择业领域内,获得资源的机会、得到的权利、工资薪酬和福利等方面不平等,因此构建一个相对平等的、进步的社会性别文化是消除择业性别歧视的重要手段。

(二)政府应该有所作为。政府需要在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能上进一步优化,加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用好社会性别统计的工具,对结果加以科学分析,对女大学生的择业观给与正确的引导,同时弘扬先进性别文化,联合大众传媒宣扬女性正面形象,消除传统性别偏见的影响,在女大学生就业方面提出探索性建议,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就业政策、法律中,促进就业政策、法律进一步明细化,促进社会性别机制化,为女大学生就业提供法律保障。

(三)促进教育性别公平。我们提倡男女能公平的获得学习机会,在此基础上,能够建立和健全国家教育性别平等指标监控体系。教育指数和教育指标能够表明教育中社会性别公平化的状况,比如男女学生得到学习机会均等的程度。同时高校需要在观念上承认男女大学生的性别差异;针对女大学生的性别特点设置课程;在她们择业时提供有性别针对性的就业指导。

(四)提高女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女大学生要充分认识和发展自己,提高自己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正确评价自我,准确定位自己的择业目标;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树立新的择业观,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就业。求职择业的过程,是一个全面发现自己和展示自己的过程,作为女大学生应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并努力去实践,把握住一切机会,勇敢地展示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祖国——母亲
快乐学习
中秋
城主的儿子
变幻的四季,美丽的春
古文体作文
混乱的战争
我的同桌
繁星几时有
美丽的校园,我的家
暑期游记
让大自然走进心灵
假如我是鸟
我战胜了苦瓜
蒲松龄对卡夫卡的影响及对超现实主义文学创作手法的贡献
唐代裴氏中眷宗教信仰探析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路径与方向问题
晚年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
能海上师五台山传戒改革及其意义
萨迦派的文殊信仰
干部教育专业培训师队伍建设探索与思考
论《坛经》中“自心是佛”的思想
《谛义证得经》的主要思想
试论中共在陕甘地区领导兵变的历史经验与教训
试论做好新时期中等卫生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龙场悟道后阳明禅诗之新变
论唐代宰相对佛教的认知
怎样通过教学对聋生心理进行建构
五台山“清凉智慧”的佛学内涵及其禅学价值
《识字4》(人教版一年级下册)
《陈涉世家》试题及答案
《识字4》教学片断与评析
《回顾·拓展三》教学设计(六下)
《识字4》教学设计(一下)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三
《灯光》教学设计三
《口语交际·习作三》教学设计(六下)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一
中考文言文习题汇编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一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二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二
《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二
《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