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园林植物造景

浅谈园林植物造景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6-24

浅谈园林植物造景

园林植物造景,不仅可以改善生活环境,为人们提供休息和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而且还为人们创造游览、观赏的艺术空间。它给人以现实生活美的享受,是自然风景的再现和空间艺术的展示。园林植物除有净化空气、降低噪音、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环境、气候和防风、庇荫的基本功能外,在园林空间艺术表现中还具有明显的景观特色。

一、植物造景的时空序列节奏与其自然美

园林植物是有生命的活物质,在自然界中已形成了固有的生态习性。在景观表现上有很强的自然规律性和“静中有动”的时空变化特点。“静”是指植物的固定生长位置和相对稳定的静态形象构成的相对稳定的物境景观。“动”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当植物受到风、雨外力时,它的枝叶、花香也随之摇摆和飘散。这种自然动态与自然气候给人以统一的同步感受。如唐代诗人贺知章在《绿柳》一诗中所写:“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栽去,二月春风似剪刀”,形象地描绘出春风拂柳如剪刀栽出条条绿丝的自然景象。又如高骈的诗句:“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是自然界的微风与植物散发的芳香融于同一空间的自然美的感受。二是植物体在固定位置上随着时间的延续而生长、变化,由发芽到落叶,从开花到结果,由小到大的生命活动。如苏轼在《冬景》一诗所描述的“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园林植物的自然生长规律形成了“春花、夏叶、秋实、冬枝”的四季景象(指一般的总体季相演变)。这种随自然规律而“动”的景色变换使园林植物造景具有自然美的特色。

二、植物造景的独立景观与表现形式

园林植物是经过长期人工选择的各具特色的观赏性植物,以它们优美的形态,绚丽的色彩,自然的声响,沁人的芳香在园林中可以独立构成丰富多彩的景观。主要有如下几种形式:

1.孤植树,是单形体的树木型态与色彩的景观表现形式。一般配植在开阔空间中或视线开朗的山崖坡顶处,往往是所在空间的主景和焦点。不同的空间形式和树种,具有不同的景观效果。如广西阳朔的“榕荫古渡”风景点,就是以挺立在田野中的一株占地亩余的大榕树而得名,这株榕树盘根错节、枝干舒展、冠如华盖、浓荫匝地,使人产生向心、依附的心理。黄山的迎客松生于陡壁,枝干苍劲优美,侧枝悬挑在文殊洞顶,如主人招手迎客,是中外知名的风景点。

2.树丛,是按形式美的构图规律,既表现树木群体美,又烘托树木个体、美的丛状组合形式。在形态上有高低、远近的层次变化;色彩上有基调、主调与配调之分。群体的疏密错落布局形成明显的空间划属关系,随着观赏视点的变换和植物季相的演变,树丛的群体组合形态,色彩等景象表现也随之变化。我市体育公园的植物配置,较好地采用了这一植物造景的表现手法。

3.花坛,是以草本花卉为主的众多植株的集合体。以艳丽的花卉群体色彩表现花坛的图案纹样或模拟造型,具有工艺美的表现特点。花坛作为主景时,大多都设在大门和建筑前广,场上,或主要道路口交叉广场中心,作配景时,常设于道路、广场两侧,以带状、花缘和花径形式表现。由于花坛的色彩艳丽、明快,表现形式多样,所以有较强的景观效果。如我市砂子岭;广场中心的圆形花坛,以几种有色植物组成几何图案,大块的色彩对比鲜明,形式活泼,使人赏心悦目。

4.树群,是以树木群体美为主的树丛群体的扩展形式。可采用纯林,更宜混交林。由乔、灌、花草共同组成自然式树木群落,具有曲折迂回的林缘线,起伏错落的林冠线和疏密有致的林间层次,立体感强。在大型园林和风景区内可以与密林或防护林带结合构成风景林。树群既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环境质量,又可获得雄伟壮观的植物景观。如昭山风景区在大片的马尾松林内混交檫木,林下有长蕊杜鹃、白继木等,初春时节,远望,林冠线上嫩绿的松针衬托着淡黄的檫木花,宛如一幅刚刚渲染过的水彩画;近观,林下火红的杜鹃、雪白的继木花,色彩斑斓令人倍感大自然的亲切。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My Rabbit(我的兔子)
我们的新教室(Our new classroom)
离别之际
幸运的一天(A lucky day)
The Colour of Autumn秋天的颜色)
我的生日派对
一个愉快的周末
My Lovely Teacher(可爱的老师)
乌鸦喝水(Crow drink water)
体育竞赛
我最喜爱的演员
我的肖像
我有九条小金鱼(I have nine little goldfish)
My Grandfather(我的爷爷)
我的五一
西藏农民半个世纪生活的定量分析
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分析
租佃关系新论
中国农村和农民问题研究的百年回顾 
清代佃农的中农化
用民主法治为农村插上腾飞的双翅
国际乡村治理模式视野下的中国乡村治理问题研究
农村税费改革的制度创新分析与对策
充分发挥人大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作用
关于农民维权活动的一个解释框架
当前农业进一步发展面临的制度瓶颈 
论村庄社会关联 ——兼论村庄秩序的社会基础
农民债务是新农村建设的拦路虎
宗族在村治权力分配与运行中的影响分析
农村法制建设亟需转变若干观念
《笋芽儿》说课稿
《比尾巴》说课稿
《雷雨》说课稿
《夏夜多美》说课稿
《坐井观天》说课稿
《观潮》说课稿
《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稿
《我为你骄傲》说课稿
《惊弓之鸟》说课稿
《一分钟》说课稿
《从现在开始》评课
《月球之谜》说课稿
《卖木雕的少年》说课稿
《雷雨》评课稿
《威尼斯的小艇》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