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6
强化特殊教育中小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的思考
【摘 要】在日常生活中,通常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约束自己,而这些明文规定是否真的对小学生的行为能够加以规范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几十年来,尤其是课程改革的这些年中,是否需要思考,到底怎样进行养成教育才是真正的实现高效教育,特别是在特殊教育中,强化小学生行为养成教育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关键词】强化;思考;养成教育;特殊教育
在小学阶段,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需要接受新鲜事物以及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的最佳时期。在最早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虽然有明确的条文规定,但是,行为规范纵然规定了要如何在日常中怎样规范自己的行为,教师也在用各种方法去约束和劝服学生,例如说理教育法,奖惩法以及榜样示范法,到底学生在日常行为习惯中,是否能够做到。
一、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现状
在新课改之后,素质教育虽然占据整个教育的主体,但是应试教育却充斥着整个教育体系,学校、家庭与学生仍然将学习作为第一位的,只要学习好,在以后的工作中才是最有用的,至于其他方面,都是次要的,或者说都会慢慢顺其自然的。但是不可否认的出现了很多问题。
学生在上大学后,与人沟通困难,礼貌差,学习缺乏主动性等等,这无疑是在学习过程中不重视行为习惯,只单纯的追求学习成绩。当自己在社会中占有主动权的时候,已经不能掌控自己的行为习惯。
在孩子有意识的时候就应该树立自身的行为习惯。例如在调查过程中,很多学生不能在学校与老师主动打招呼,尊师重道的习惯是孩子进入学校第一要学会的,但是很多时候被忽视,这明显是与学校的风气有关系,良好的校风校纪是学生养成教育首要的。
礼貌用语也在减少。甚至在礼貌上有所偏差时,学生之间会大打出手,当教师在问责的时候,家长不允许自己家的孩子受委屈,不论教师怎样判断,双方家长都会与教师发生冲突。这使得学生在内心深处判断自己从来没有错,错误只有是别人的。即使犯了错误也不会主动承认的。
学习缺乏主动性。在调查中也发现,在家长的监督下完成作业的占据了三分之二,甚至有的学生必须在有教师的监督下才能更好的完成家庭作业,于是很多课后辅导班就随之出现,一些小学的课后辅导班就只是监督小学生的家庭作业,这些行当的出现虽然是迎合家长的时间问题,但更多的是小学生自主性差,并且这些学生理所应当的认为是自己应该在课后班完成作业是正常的。在上大学后更是不能够自主学习,导致多数学生“挂科”。
当然,还有有关劳动卫生方面也是不能够独立的,小学生的个人卫生完全的依靠教师及家长,尤其是特殊教育学校中,个人卫生不能保持,每天让生活教师纠结于学生的个人卫生,有些学生甚至都已经到六年级也不能独立完成,虽然特殊群体与正常的家庭生活不同,但是也不能该独立的不独立,有些事情反而独立,例如破坏公物等。诚信节俭也是特殊教育群体的最大问题,小学生从小生活在自己独立的世界,每天的生活千篇一律,但是小学生的好奇心是天性,当做错了事情,不能够承担责任,大多数学生会推脱给别人,甚至对教师的指责置若罔闻,下次出现这类事情还是一样的处理方式。这就与日常的生活行为习惯的约束与制约是分不开的。
二、养成教育的紧迫性与相应的对策
纵然是改善了学生养成教育的方法,例如有些教育机构渗入了社会工作理念,但是不能够长期坚持,使得很多口号成了空口号,一般是理念比较新颖,但是结合各个教育机构的实际情况就成了摆设。
实际工作中,社会工作理念要从个案工作的特征可以看到使用个案工作的条件:其一,是以个人和家庭为服务对象,即以某个出现行为习惯欠佳的学生为教育对象;其二,是建立一对一的专业关系。即与某个出现行为习惯欠佳的学生建立关系。
而这些对于特殊教育中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显然是毋庸的,家庭的缺失使这种理念根本无法实行,考虑到实际情况,需要生活教师与教学的教师紧密结合,及时沟通,尤其是心理教师加以干预,从小学生行为表现特点,注重对行为规范教育序列化;从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特点,注重对其行为规范教育内外化过程的研究;从小学生年龄特点,注重对小学生良好行为养成的研究。使心理教师能够对特殊教育群体在学生中强化小学生的自理自立的能力。虽然也是渗入社会工作理念,可以更好的理论联系实际,在特殊教育群体中广泛使用,既可以形成传统的“助人自助”,也可以让学生真正“知行合一”。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暑期游记
- 变幻的四季,美丽的春
- 假如我是鸟
- 快乐学习
- 混乱的战争
- 爱
- 城主的儿子
- 中秋
- 古文体作文
- 美丽的校园,我的家
- 繁星几时有
- 我战胜了苦瓜
- 让大自然走进心灵
- 我的同桌
- 祖国——母亲
- 蒲松龄对卡夫卡的影响及对超现实主义文学创作手法的贡献
- 龙场悟道后阳明禅诗之新变
-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路径与方向问题
- 论《坛经》中“自心是佛”的思想
- 怎样通过教学对聋生心理进行建构
- 能海上师五台山传戒改革及其意义
- 唐代裴氏中眷宗教信仰探析
- 五台山“清凉智慧”的佛学内涵及其禅学价值
- 《谛义证得经》的主要思想
- 晚年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
- 干部教育专业培训师队伍建设探索与思考
- 论唐代宰相对佛教的认知
- 试论做好新时期中等卫生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 试论中共在陕甘地区领导兵变的历史经验与教训
- 萨迦派的文殊信仰
- 《回顾·拓展三》教学设计(六下)
- 《陈涉世家》试题及答案
- 《口语交际·习作三》教学设计(六下)
-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二
- 《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一
- 中考文言文习题汇编
-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一
- 《识字4》教学设计(一下)
- 《灯光》教学设计三
- 《识字4》(人教版一年级下册)
-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三
- 《识字4》教学片断与评析
-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二
-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一
- 《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