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语文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应扮演什么角色

语文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应扮演什么角色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08-18

语文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应扮演什么角色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人才的需求更多,要求也更高,更全面,“素质教育”的呼声自然越来越高。

到底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本,也就是说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也可以说是“主体――发展性教育”。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发展就是促进人的现代化发展。素质教育就是中国的现代教育,是以现时代社会发展,人的发展为基础,以促进受教育者素质现代化为中心,促进社会现代化的教育。那么,作为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育应该在素质教育中起什么作用?而语文教学又应该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什么角色呢?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结合平时的教学及观察,我简单的谈谈自己的想法,以求方家指正。

目前的中国教育,从整个教育流程来看,高中教育及所面临的高考依然还是一道较高的门槛,高考也依然是我们选拔人才的主要手段。尽管2009年实施新课程改革,将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与高考横向结合考察,但文化课成绩举足轻重。所以对于落后地区的学生来说,高中学习任务并没有减少,负担也没减轻。很多学生忙于数学、英语、综合科目的学习,语文学科自然成为一块“鸡肋”,殊不知,不管是从文化课考察还是从良好的人格修养的养成来看,语文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语文学习能力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其他科目的学习,尤其是对于文科学生影响更大。譬如文综学科,题意的把握、材料的分析、答案的组织就是语文能力的反映。而从语文学科本身角度来看,在高考中也占有极大的比例。历年高考结果显示,语文学科分数虽无太大断层,但也绝对能影响高考的录取。目前高考大纲对于语文学科的考察依然为识记、理解、赏析、写作几个部分,但题型安排上有变化,主观题更多,这也就意味着更加重视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考察。鉴于高考“方法在书内,知识在书外”的惯性,教师在落实高中阶段必修与选修教材的教学过程中,除强调基础字词句知识,更要注重应付不同考点的方法培养。只有基础牢固,方法得当,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也就是说语文不仅是高考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嘘唏其他科目的一把钥匙,一门工具。这就是素质教育对语文学科的最基本要求:文化素质的教育。

其次,语文绝对不是一种简单的工具。庄文中先生指出:“语文这个工具是用来交流思想感情的,是负载文化的,这是语文区别于其他工具的本质特点。”(《关于制定高中语文教学大纲的思考》1995年第3期《中学语文教学》)。于漪先生也强调:“语文绝不等同于一般的生产工具,如机器或犁锄,也绝不等同于一般的生活工具,如筷子和拐杖。语言是表达思想进行交际的工具,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信息的载体……语言不但有自然代码的性质,而且有文化代码的性质,不但有鲜明的工具属性,而且有鲜明的人文属性。”(《弘扬人文,改革弊端》1995年第6期《语文学习》)这些阐述,已经清楚地表明:语文学科的性质应该是“交际的工具,文化的载体”。这也就将语文知识与实际的生活联系起来了。汉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的语种,而我们人不可能孤立的存在,生活之中,如何很好的很巧妙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与别人进行沟通建立友好的关系,总之,如何理解外物如何推销自己很大程度取决于语文能力。而语言也确实是文化的载体。中国几千的文明史,从文言文到白话文,从诗词赋到现代文学,从屈原到陶渊明到李白到苏轼到曹雪芹到鲁迅再到周国平易中天――文体不同、主体不同、角度不同、风格不同,但文化一脉相承,而语言作为文化载体的作用未曾改变。

再者,教育的根本目的还是育人。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说:“普通教育的目的在于养成健全的人格,而所谓健全的人格可分为四育:体育、智育、德育、美育。这四育是一样重要,不可放松一项。”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认为:“人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丰富的知识,而且需要和乐的情感和坚定的意志,这三者是健全人格所不可缺少的要素。”语文教育在其中起么作用呢?在前面已经谈到了语文学科能丰富我们的知识,可是否能够培养我们“和乐的情感”和“坚定的意志”呢?这一点应该是肯定的。被选入高中语文课本的文章都是名家名作,不论是诗歌还是散文还是其他的文体,在很多方面都为我们提供了典范。从古至今,不同的创作主体,不同的创作流派,不同的创作风格,在精神领域也为我们开拓了广阔的视野。屈原、杜甫、陆游、文天祥等让我们感受到了深沉的爱国爱民精神,李白、苏轼让我们学会乐观豁达地去面对人生,陶渊明、王维让我们懂得心灵的安宁胜过物质的享受,柳永、李清照让我们知道世间唯情最可贵。独处雨夜读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思念更显沉重;登临高台读曹操的《观沧海》,胸襟更加宽广;气馁之时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信心自然重拾。某个心情不宁静的晚上,不妨一读《荷塘月色》,然后慢慢的踱步在乡间的小路上,也别有趣味;选个秋日的早晨,泡杯茶,也往院子里一坐,边读《故都的秋》,边吹着习习的晨风,又是何等的惬意。美文定要读出美味了,但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深受感染,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带领学生通过表层深入内核。

语文的传统教学模式是从语言特点、结构框架入手,通过老师的讲解进入思想情感的层面。这种方法尽管也能够让学生明白文章的内容以及作者传达的情感,但实难让学生有更深的体味,更难起到养成教育的效果。素质教育本身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务必要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对于那些具有深沉思想内涵,洋溢真诚情感或表达一定人生哲思的文学作品,教师可以稍作点拨,给学生营造一个身临其境的氛围,让学生去结合生活实际去感受。记得我在上李密的《陈情表》的前一天,教学生唱“感恩的心”,并谈到“感恩”是我们传统美德,是作为万物灵长应具备的最基本情感,正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也是时代的主旋律之一。我布置学生课后预习课文,并写出自己读文后的感触。第二天上课时,我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大家争先恐后的坛自己的感触。学生都知道这是一篇洋溢着浓浓亲情和感恩之情的文章,也正是这份出自肺腑的真情打动了君王。有的学生还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谈到亲人朋友对自己的关爱,觉得在以后的生活中要去感恩,还要让更多的人知道去感恩,让爱充满这人间。我想这就达到了效果。

试想,倘若没有文字,没有文学,我们民族的文化如何发扬?我们民族的精神如何传承?

没有文字,我们难以感受屈原浪漫芬芳的悲怆本质;没有文字,我们无法读懂苏武“望穿秋水”的眼神;没有文字,我们怎能看到李白的“长剑”划破黑暗的轨迹,我们有怎能参透鲁迅先生瘦弱的躯体下那颗不屈的桀骜的灵魂?我们的后人又怎样去秉承前人的精神,去延续前人足迹?

是啊,文学就是人学。语文不仅是一种工具,他能丰富我们的知识,开拓我们的视野;他能沟通我们的情感,调节出和谐的人际关系;他能提升我们的情趣,锻炼我们的意志……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没有理由忽视语文教学。那么,语文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到底扮演什么角色呢?我想,正如桨之于舟,水之于鱼,正如阳光雨露之于花草树木。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原来这也是一种美
可爱的四季
澳门回归
小雪花
我等了很久,还是没有飞雪
秋天音乐会
1度的温暖
朋友
秋天的落叶
送老师一份乐,体老师一片情
丰收的季节
一生中遇到的四个人
雨中漫步
无奈成长
不要太爱一个人
拓展有法 迁移有度
马克思自由观的生态伦理意蕴及其启示
浅谈新课标下体育反思性教学和实践的意义
网络环境下学习方式变革研究
激发高一后进生学习英语兴趣初探
关于医用化学渗透现象的讲解探讨
从小学英语教学看中国基础教育的负向功能
中职汽车专业班级管理心得
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提高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的思考
浅谈信息技术与国学经典的有效整合
小学低年级英语单词教学的有效策略
“学习习惯”是课堂教学重要培养目标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作业布置
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购买上帝的男孩》教学建议
《花是种给别人看的》教材简析
《三峡情》教学建议
《购买上帝的男孩》教案之一
《父亲、树林和鸟》探究感悟
《购买上帝的男孩》教案之二
《花是种给别人看的》教案之一
《植物之间的“爱”和“恨”》教材简析
《父亲、树林和鸟》教材简析
《花是种给别人看的》探究感悟
《三峡情》评课材料
《父亲、树林和鸟》教案之一
《父亲、树林和鸟》教案之二
《三峡情》教案之二
《三峡情》教案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