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低碳经济视阈中的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困境与路径选择

低碳经济视阈中的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困境与路径选择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08-18

低碳经济视阈中的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困境与路径选择

【摘 要】低碳经济与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之间存在耦合逻辑关系。高校通过低碳基础知识的教育可以提高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由于种种原因,高校低碳经济的教育还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文章从低碳经济的理论基础出发,调查并分析了低碳经济视阈中的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低碳经济;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耦合逻辑;策略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高校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承地,理应将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充分有效地融入到高等教育的全过程,通过加强对低碳经济的宣传和教育,提升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一、低碳经济视阈中的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困境

(一)大学生低碳经济素养实证调查

21世纪以来,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了热门话题,从低碳经济角度来了解和关注高校学生生态文明素养,为高校生态文明的深入开展开辟了一条新路。为此,笔者对淮安市部分高校大学生低碳知识、低碳生活、低碳实践等方面现状进行了多次调查,为研究高校生态文明素质教育路径提供了有效的数据和基础。

(二)大学生具备的低碳经济水平现状

课题组从大学生具有的低碳意识、低碳素养、低碳伦理、低碳实践四个方面对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现状进行了全面的调查,通过详细分析与研究调查得来的数据,发现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的整体素质偏低、高校开展低碳教育力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1.大学生低碳基础知识薄弱,低碳素养不高

调查显示,淮安高校大学生所掌握的低碳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基础不够扎实。在“正确指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模式的重点和难点”这些选项时,只有不到1/3的大学生能从“低碳碳金融体制不健全”、“能源消耗高与能源效率低的矛盾突出”、“低碳技术研发能力的薄弱”、“产业结构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等方面来思考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深层次的困难与矛盾。通过调查显示,约75%的大学生对低碳经济历史沿革、内涵与外延、当今世界低碳经济发展的格局、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可行措施与未来前景等系列问题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

2.低碳教育力度不强,低碳实践参缺失

通过调查发现,在市场经济的刺激下,高校突出强调本课程、本专业教育与建设的市场化实用性和功利性。“低碳经济、低碳生活、低碳消费、低碳教育”等理念没有完全列入高校教育、教学工作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准。有65%的大学生平时节约意思比较淡薄;71%的大学生对资源消耗没有长远战略性眼光和紧迫感;63%的大学生没有参加过有关低碳经济的社会实践活动。譬如问及“一水多用”生活习惯时,只有约15%的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做到“一水多用”、循环节约用水。在每天吃饭中拒绝“剩宴”,践行“光盘”行为的约70%。

3.对低碳经济的认识不足,低碳责任观不强

有42%的大学生认为“低碳经济”是工业、农业、商业等其他行业的问题,与高等教育以及个人没有多大的关系。有51%的大学生对教室、办公室、实验室的“长明灯”、“空电脑”、“长滴水”等行为习以为常。大学生低碳责任观的缺失,是生态文明道德观的约束薄弱、工业文明高消费的从众心理、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滞后等导致的。

二、低碳经济视阈中的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低碳经济教育严重缺失,教育理念滞后

高校是传播低碳基础知识,开展低碳实践活动的有效载体,对大学生低碳经济教育的整体状况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通过对淮安五所高校大学生的低碳调查,发现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还较为滞后。高校(包括主要领导和部门)对低碳经济教育的重视不够,实施低碳经济教育方面的部署和安排(如课程设置、教学资源、软件、硬件设施、资金短缺和师资)不足。高校的激励机制和考核标准没有向低碳经济方向倾斜。同时,高校教师本身生低碳经济知识储备不足,主动提升低碳经济教育水平的积极性不够,教育理念僵化、失真。

(二)大学生接受低碳经济教育意愿弱,低碳实践贫乏

就目前的课程设置而言,大学生了解低碳经济知识主要来源于《思修》、《形势与政策》、《纲要》、《马原》、《中特》等公共基础课,而很少学习生态学的相关课程。在市场经济的刺激下,大学生受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等思想的影响严重,接受低碳经济教育的意愿较弱。高校在生态文明方面的引导还不能足以改变大多数学生“高碳”模式下的观念和价值取向。即便一些同学意愿良好地践行生态文明行为,但往往不会受到社会的认可,挫伤了其积极性。还有些大学生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连最基本的做人、做事道理都理解不了,更谈不上去做一个生态文明的践行者。

(三)高校自身规章制度不健全,奖惩力度不足

2003 年,英国政府出版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从《京都议定书》到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再到德班气候峰会,低碳经济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各国博弈的重要领域。建设低碳校园,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任重而道远。

(一)培养低碳意识,树立“低碳教育”的思想观念

自近代以来,高等学校一直是中国先进思想传播和创新的主阵地。当前形势下,高校应率先落实国家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精神,在校园内通过课堂、网络、广播、板报、横幅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让“低碳生活、低碳消费、低碳教育”等低碳经济理念像重要的政治思想一样“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使每个师生有‘低碳生活、低碳消费、低碳教育’的意识,从而改变那种‘低碳’是工业、农业、商业等其他领域的事情,与高等教育无关的想法”。把“低碳生活、低碳消费、低碳教育” 的理念作为缺一不可的有机整体看待,为“低碳教育”、大学生低碳理念的转变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深化教育改革,构建合理的低碳教育课程体系

合理的低碳教育课程理论体系以及低碳教学内容是低碳教育顺利开展的必要支撑。一方面,高校应把低碳教育纳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体系当中,将低碳教育提升到与政治理论课同样的高度,同时充分挖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中的低碳教育因素,对学生

进行系统、有序的低碳经济知识和理念教育;另一方面,各学科根据本学科的学科特点,探索将低碳教育与本学科的专业教育有机结合,例如,可以考虑在高校的所有专业中有选择地开设环境方面的课程,例如,“环境概论”、“能源与环境”等课程培养既掌握专业知识又具有低碳素养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三)开展低碳教育实践活动,增强低碳教育的实效性

低碳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大学生是否把对资源环境危机的危机意识、改变高碳现状的责任感以及低碳知识和技能转化为低碳生活、低碳消费的实际行动。因此,高校在转变观念、倡导和开展低碳教育的同时,应高度重视低碳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与优化,开展校内和校外的低碳教育实践活动。

(四)探索低碳教育管理机制,构建低碳教育校园环境

低碳校园,一般指“在学校的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中,通过宣传教育、强化管理、改善设施等手段,动员和激励广大师生切实遵循低碳环保理念,践行低碳生活方式,节能、节水、节材并保护环境,尽可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从而构建和谐文明的校园,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低碳校园目标的实现离不开高校环境育人功能的发挥。高校应将低碳经济理念融入到校园建设和日常管理中,宣传低碳校园的各项指标,让大学生对照标准,逐步通过他教和自教,逐步成长为“生态人”。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Michael Jordan(迈克.乔丹)
Brave Volunteers(勇敢的志愿者)
a happy day(开心的一天)
My favorite pasttime(我最喜欢的消遣)
schedule(附表)
Stephen Hawking(斯蒂芬.霍金)
A Lucky Girl(一个幸运的女孩)
My Sunday(我的星期日)
DO NOT GIVE UP(不要放弃)
Bill Gates(比尔盖茨)
The shopping process(购物过程)
Madame Curie(居里夫人)
The doctor dialogue(看病对话)
My Favourite Book(我最喜欢的书)
新学期的打算
民营物流企业员工培训问题及对策
翁方纲《复初斋文集》中的欧阳询书法浅论
我国人力资源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权重分析
永康桥保护的思考
优秀辅导员之我见
新时期企业办公室管理实践思考
简析建设工程项目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地道战的历史渊源及抗日战争时期在冀中平原的运用浅析
四兽莲花陶熏炉赏析
经验和理性的统一
浅论满洲八著姓与清初政权
岑溪的青铜器调查
浅析烟草企业政工管理的必要性与应对策略
论高职院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建设
浅析如何开展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工作
《山青青》教学札记
《山青青》片断赏析
《山青青》教学设计
《山青青》教学设计
《山青青》教学实录
《山青青》教学设计
《山青青》教学札记
《山青青》教学设计
《山青青》教学设计
《山青青》教学设计
《山青青》练习设计
《山青青》教学设计
《山青青》教学札记
《山青青》教学设计
《山青青》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