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浅析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摘 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成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城镇化作为一种影响极为深远的社会经济变化过程,要融合多学科的知识,全方位,多角度,综合的剖析城镇化内涵。而不同国家,甚至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不同时期,所处的社会、经济、文化和地理等条件都是不同的,从而表现出不同的城镇化进程和问题。我们必须联系中国城镇化的历史和具体问题,研究出适合中国的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关键词】城镇化;中国;特色;道路
一、我国城镇化面临的问题
(一)城乡发展严重失衡
(二)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
土地的城镇化快于人口的城镇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城市空间快速蔓延,大片的耕地被征用,大量的失地农民因得不到合理安置而出现生产和生活困难。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统计,2000年我国城市建成区面积是22 439平方公里,2006年达到33 659.8平方公里,城市面积扩张的速度平均每年增长8.3%;相比之下,2000年我国城镇总人口为45 906万人,2006年增加到57706万,城镇人口的年均增长速度仅为4.3%,建成区面积增速与城镇人口增速之比为1.93∶1,因此,这种快速城市规模扩张致使大约4 000至5 000万农民失去土地,从而出现了就业、保障、征地补偿等社会问题。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城市发展对土地扩张的欲望是根本原因,城市对周边土地商业开发丰厚的利润是直接动力,通过不切实际的城市规模扩张的规划来合理改变周边农业用地的性质是主要手段。
(三)大规模人口跨区域流动
二、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基本思路
(一)把握好城镇化进程的“度”
城镇化是伴随着工业化发展的一个必然过程,内涵相当丰富。对于中国来说,这个过程也十分复杂。这种复杂性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中国是一个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经济发展相当不平衡,各方面差异较大,因此,各地城镇化进程、成果、政策、模式也会不一样。所以中国的城镇化绝不仅仅是简单的农民变市民、农村变城镇的过程。除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之外,还包括制度建设、文化建设、环境建设等等。当前的一个课题,就是怎样把握好城镇化的进程,这个“度”是需要我们下力气去把握的。应该强调城镇化要与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相适应。除基础设施建设外,还需要社会保障能力等各个方面的配套。城镇化进程,无论是超前还是滞后,整个社会都会付出沉重代价。这就需要政府的引导,引导不能滞后。同时,在城镇化过程中,有一些倾向值得注意。现在各地在生态城市、宜居城市、和谐城市建设上都有很多好的探索,我们应该注意把先进技术和先进理念应用到有关的建筑和建设上来,充分考虑资源节约、生态平衡、新能源利用等要求。
(二)关键在于提高城镇化的质量
中国的城镇化建设,在强调提高城镇化发展速度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提高城镇化的质量。而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和谐,各个方面的结构性的和谐。比如说在我国经济结构上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即工业制造业结构,带有强烈的自我循环色彩,为投资而投资,属投资驱动型。我们曾对中国工业结构中的42个行业做过一个研究,研究不同时期不同产业产生的需求主要带动什么。我们发现很长一段时期内,中国带动经济增长最快的部分产生的需求,主要是带动制造业本身的需求。这是一个内部循环,没有溢出。这就表明,除了我们说的体制问题和投资偏好问题之外还有结构原因,经济结构本身就是投资自我驱动的。如果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使其溢出到消费领域,只要投资一增长,消费弹性就会增大,这样我们的城市布局、整个经济结构就会更好一些。因此,对中国的城市化速度,不需要太多的担心,但对城市化的质量,要下大功夫。这个质量首先是城市功能要和经济发展、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相吻合。这些调整任务可能是非常艰巨的。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和你
- 我有一个小秘密
- 放风筝
- 放风筝
- 剥红豆
- 放风筝
- 难忘的一天
- 可怜的真丝衫
- 射箭的启示
- 宝岛台湾
- 等待
- 我爱我家——一个和谐的小家庭
- 难忘的口语交际课
- 第一次
- 七月——体验生活,收获快乐
- 试析面向市场需求的数学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 简论提高大学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 试析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对本科教学改革的启发
- 试论项目教学法工程素质培养探讨
- 试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
- 试析教师言语艺术中人品\理性与情感的诉诸
- 试论对建设生态大学的理性思考
- 简论网络专业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 浅谈大学生个性化教育改革途径浅议
- 简论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改革和创新能力培养
- 浅析新旧师德规范关于教师研究的变化
- 浅谈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教材体系初探
- 试析通信工程专业国防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试析对新时期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的几点认识
- 试论学案的双主教学模式初探
- 《少年闰土》分段段意
- 《少年闰土》课文内容分析
- 《少年闰土》章法结构
- 《少年闰土》近义词反义词
- 《少年闰土》词语解释
- 《少年闰土》重难点精析
- 《少年闰土》句段学习指导
- 《少年闰土》课文题解
- 《少年闰土》写作特点
- 《少年闰土》学点聚焦
- 《少年闰土》课文导学
- 《少年闰土》写法提示
- 《少年闰土》句子解析
- 有所求,有所不求──评张威娜老师执教的《青山不老》
- 《少年闰土》中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