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孝经》文化思想与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

《孝经》文化思想与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08-18

《孝经》文化思想与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

【摘 要】大学生的自杀事件正在日益引发社会的高度关注。就物质生活而言,现代的大学生可以说是极大丰富,但为什么物质的满足并没有提升精神的层次,大学生的自杀率依旧很高?归根结底还是我们对学生的生命教育不彻底、不深入。用《孝经》的文化思想作为生命教育的内容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文章试图将《孝经》的文化内涵贯通大学生生命教育始终,进而来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生命责任。

【关键词】孝经;生命教育;大学生

大学生的自杀事件逐年增多,呈现出高增长的趋势,现代的大学生与30年前的大学生相比,改革开放带来的是物质文明的空前繁盛,但在这样优越的条件下,学生的自杀率没有降低反而逐渐提高,对于这种现象归根结底还是我们对学生的生命教育不彻底、不深入。正是由于经济利益主体的多元性使得各种社会思潮随之发展起来,使大学生思想观念受到极大影响,这对我国生命教育提出了挑战。传统文化中的孝文化对于生命及其责任的非常重视,我们可以利用《孝经》文化内涵贯通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整个过程,进而增强大学生生命意识与生命责任感。

一、大学生漠视生命现状

二、自杀事件原因探析

“应试教育”的过分依赖,以及“生命教育”的缺失。应试教育以应付考试为唯一目的。应试教育所产生的后果,一是严重违背了教育教学规律;二是忽视了“因材施教”的原则扼杀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三是有损学生身心健康,抹杀了大学生天性。大学校园的人文精神缺失,让大学生失去了精神支柱,市场经济繁荣,校园的氛围也在悄悄改变,淡化生命意识、否定生命价值、漠视生命崇高感、抹杀生命成就感,学风不正,人浮于事,膨胀的物质欲望占据了文人的精神追求,现实超越了理想。校园已不再是昔日的象牙塔、灵魂的净土。灵魂、信仰、思想、至高的追求像秋日的花朵一般悄无声息地凋落了,每个人都争抢着成为富议论性的人,歇斯底里地表演着自己,校园活动富于表演性,许多课程带有太强的政治性和说教性,缺乏人文关怀,被学生不屑一顾,在这些燃烧的生命中,我们缺乏太多生命关怀。生命观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存在形态,它运用生命教育理论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生命本身,树立正确的生命态度,承担生命的社会责任,理解生命的价值,提升大学生生命的质量,培养人文关怀精神和信仰体系,从而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健康发展,追求美好的人生。

由上述分析,我们看到了高校生命教育缺失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人们应该认识到生命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生命教育是由学校所处的社会环境,教育方针,大学生身心发展阶段的独特性所决定的,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经济的繁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绝大多数学生还在为工作、为生存发愁,处于青年时期又缺乏社会经验的大学生们的心理问题便在此时显现。生命教育,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共同课题,也成为我国高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1968年,生命教育由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提出,几十年来,生命教育的实践在全球已得到迅速发展,在中国,应该像引进马克思主义一样,在实践中将中国特色与生命教育相结合。中华民族的孝文化,既具有浓烈的中国特色又符合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具有稳定的结构和共同的精神状态和价值取向。所以利用《孝经》的思想内涵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是不二之选,可以丰富大学生的生命哲学观点与生命观思想。

三、《孝经》的思想内涵

《孝经》是我国先秦儒家孝道思想的精华所在,集中体现了传统儒家的伦理精神,其孝道思想有着丰富的伦理内涵,在历史上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道德思维和行为实践。孝,作为人伦关系的价值典范,具有普世性和永恒性,《孝经》不过短短一千八百余言,却是中国传统孝文化的集大成者,其思想蕴含了中国传统的生命伦理精神,现如今,这种伦理精神对于大学生的生命观的教育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中华文化源于易,而成于孝。《易经》阐述的所有,归结为一个字那就是“道”,中国人讲所有的道,最后集大成者就是“孝”,“孝”是道的表现。走遍全世界,唯有中华民族把孝当做德目来看。现代人过分强调自我意识,造成了彼此的疏离,在孝文化的感染下其可以将自我意识降低到最低,这也是孝对现代人最大的启发。孝不仅是指孝敬父母,更大意义上是要对文化忠、对民族孝。孝道运用在社会各个阶层,能发挥不同的感化。中国人一生下来就有两个字“责任”,而西方人只有“权力、义务”如此度过一生而已,父母爱孩子是天性,而孩子孝敬父母则是一种责任。中国人的责任是无限的,从“事亲”到“事君”再到“自身”,应该做到由“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孝经・纪孝行章》)至“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孝经・开宗明义章》)它论证了孝道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是天经地义的人伦规范。 纵观全文,《孝经》将孝分为三个层次,即“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孝经・开宗明义章》)。对于生命的涵养与准则也有三个维度:其一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孝经・开宗明义章》);其二是“能孝于亲,则必能终于君矣。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也。”(《后汉书・韦彪传》);其三是“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孝经・开宗明义章》)。《孝经》从认识自我存在、生命本源出发,树立生命的责任意识,阐述生命的意义,在实践中指导生命的行为,将人的活动和行为用“孝”贯穿在一起,实现人生命的完整、完满,这就是理想的孝行。

四、运用《孝经》文化思想加强对高校生命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具有几千年的根基,最易被人们所认同和引起共鸣,所以运用《孝经》里的思想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是比较合适的。除此之外,《孝经》里的“孝”不拘泥于简单的“事亲”,并没有把“孝”局限在对父母的感情上,而是将“孝”的责任心延伸到整个社会和整个国家,“夫孝,始于事亲,终于事君,终于立身。”(《孝经・开宗明义章》)。《孝经》把自己与父母、自己与国家、自己与他人以及生命的最终目的都涵盖了进来,处处体现了个体生命存在的价值,这对高校生命教育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一)运用《孝经》的文化思想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以树立生命价值意识

改革开放市场繁荣,给我国带来了新空气,同时也刺激了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人则完完全全变成了“唯物主义”,一切向钱看,一切以金钱和物质为衡量基础,丢弃了传统美德,孝悌忠信也被抛之脑后。有人完全不在乎父母感受,只要不合自己心意便对父母发脾气,没有一点尊敬之心,还有人虐待父母甚至弑母、弑父,更有甚者遇到挫折就自杀放弃生命。大学生自杀,对父母在精神上是极大的打击!父母的所有辛苦和美好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随着孩子的离世全部付之东流,这是典型的自我主义,只顾及个人感受,只想到自己的挫折和痛苦,不顾及父母的心酸和悲痛,忘却父母的养育之恩。“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孝经・开宗明义章》)。立足《孝经》思想看来,身体不仅是自己的,更是父母给予的,每个人都不能擅自毁坏。所以不重视孝德教育,只注重智育,这样是不够的。

孔子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人之行莫大于孝”(《孝经・圣治章》)就是说孝是道德的根本,是教育的起始。大学是人生观确立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缺乏理性思维,行事冲动,对自己存在的意义与价值缺乏远见。大学生在心智上和久经社会的人员是有差别的,他们往往具有更强的自我意识,以自我为中心,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草率地结束生命不是解脱,而是更大的悲剧,对家庭、对国家都是巨大的损失。《孝经》文化思想不仅可以教育大学生要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且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个人责任感,树立理性的生命价值观。

(二)运用《孝经》文化思想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以强化社会责任意识

《孝经》一共有十八章,但《孝经》之孝,从来就不仅仅是赡养父母。而是社会责任。《孝经》把人的社会责任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出生到“冠礼成人”,社会责任是爱护自己的身体;第二阶段是“成人”,社会责任是建设或保卫国家;第三阶段是老年,社会责任是“立身”――完善人生。《孝经》又把社会责任分出5个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孝经》还阐述了运用孝作为社会责任,来实行“孝治”、“圣治”的政策与策略。

(三)运用《孝经》文化思想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以增强伦理道德意识

孝,作为人伦关系的价值规范,具有普世性和永恒性。注重孝行也是中国传统社会伦理道德的首要特征。市场经济的繁荣,丰富了大学生的视野,但也转变了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传统文化中孝道价值观应该在此力挽狂澜,对大学生扭曲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引导作用。唐玄宗李隆基在为《孝经》作的序中指出:“是知孝者,德之本欤。……且夫子谈经志,取垂训。虽五孝之用则别,而百行之源不殊。”他指出了孝道是一切德行的根本,并且指出《孝经》的目的,是为了教诲后人。孝,乃百德之首,以《孝经》思想为基础的孝德教育的意义就在于把本来作为维系家庭伦理观的孝道推向社会。所主张的“广敬”、“博爱”,就是要求每个人对待别人的父母、兄弟、姐妹,要像对待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一样,这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群体意识。《孝经》的文化内涵为大学生的生活实践提出了道德要求与道德价值,高校生命教育中运用《孝经》的文化内涵中所体现的道德要求与道德价值来教育、引导学生是帮助他们实现人生命的完整与完满的最佳途径。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饭堂里那胖女人
春天的心情
最后一个上午
学做人--欣赏别人
大自然的哭诉
醉花阴
我是最棒的!
珍贵的礼物??醒悟
辉煌的文明
把握第一次
没有不可能
太阳
放弃“学习”
珍珠泪
命运啊!飞翔!
欧洲十二宝花落谁家(上)
美古复交幕后的秘密谈判
为了感情的健康 让电子产品走开
美国人家的“年夜饭”吃什么(中)
哪些品牌将占领2018年市场?
世界最高科技游轮
2015年最值得推荐的餐厅
漫画与幽默
七巧板大象
用餐巾盖住脸 法国人违禁吃小鸟
被低估的职业棒球手
德国高尔夫美女球星桑德拉·盖尔
星星点灯 2015年2期
双胞胎猫咪风靡网络
回溯美国古巴116年关系史
八年级下册《岳阳楼记》教学设计2
七年级语文下册《登上地球之颠》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岳阳楼记》教学设计4(第二课时)
七年级下册《竹影》教学设计02
七年级语文下册《荒岛余生》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册《竹影》教学设计01
七年级下册《社戏》教学设计02
七年级语文下册《登上地球之颠》教学设计02
七年级下册《安塞腰鼓》教学设计02
七年级下册《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02
七年级语文下册《真正的英雄》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册《社戏》教学设计01
八年级下册《岳阳楼记》教学设计4(第三课时)
七年级语文下册《荒岛余生》教学设计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