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人在兰台 2014年3期

人在兰台 2014年3期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08-18

人在兰台 2014年3期

因为有了晚唐诗人李商隐的那句:“嗟余听鼓应官去,马走兰台类转蓬。”的著名诗句,让我的兰台生涯一开始就有些惆怅。我不知道李商隐当时为什么对兰台有那么多的无奈,但我知道,档案部门是一个要甘于清贫、耐得住寂寞的行业,这和我之前天马行空、舞枪弄棒的军旅生涯是格格不入的。拿枪和拿笔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2003年,已有13年军龄的我军旅生涯走到了尽头,虽然从当兵的第一天起就懂得“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个道理,但是面对着鲜红的军旗和褪了色的绿军装,心中依然充满了依恋。离开了部队的日子,伤感与迷茫始终伴随着我,二次就业的压力随之而来,这需要有勇气去面对。从民政局安置办得知我分配的去向――房山区档案馆。听到档案馆名字的那一刻,我的脑子一片空白,我不由自主地说出了一句话:“有别的单位可选择吗?”安置办主任随后的一句话让我彻底死了心,“档案馆是今年退伍分配最好的单位了,你不去有许多人在等待呢。”我知道,退伍安置是地方政府的一个大难题,能分进一个好单位更是难上加难。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尽力地调整自己,但想到今后30年将要在档案馆工作,整天埋在一堆档案案卷之中,仿佛生命已被尘封的案卷占据,一抹绿色军旅枯萎如秋天的落叶。

10月15日是我到档案馆报到的日子,深秋的北京寒意渐浓,在这萧瑟的季节,也是我兰台生涯的开始。走进档案馆,我瞬间有了一种穿越感,仿佛自己走进了历史,回到了从前,生命如同黑白电影。我想从此将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准备洗尽铅华返璞归真吧。

兰台生涯中我的第一个岗位在办公室担任文字打印和编辑,文字打印倒不是什么难事,但文字编辑却让我犯了难。主任让我编辑《房山档案工作》,由于我不懂档案,常常说外行话,使得主任啼笑皆非。半年后,局里决定让我下科室锻炼,学专业。我想既来之,则安之,既然已经步入档案部门,那就从最基本的业务学起吧。

第二个岗位是在档案编研科负责档案编研和爱国主义教育。好在这个岗位还不是离档案最近的岗位,不用整天埋在档案堆里。对编研工作,因为我有些文字功底,应该不算难。爱国主义教育吗,因为我十几年的军旅生涯脑子里装满了爱国主义,干起来应该不会有困难。但事实正好相反,我到编研科干的第一件工作就是熟悉馆藏。科长说,不熟悉馆藏就没法利用馆藏资料进行编研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听到科长的话,我顿时傻了,熟悉十几万卷的馆藏,这下真是把自己埋进了档案里了。但正是因为熟悉馆藏,顺利完成了我职业角色的转变,全身心地溶入到了档案之中。

回想初到编研科的日子,我整天都扎在档案阅览室里。为了尽快能从档案堆里爬出来,我将馆藏作了初步的划分,分成了资料、档案两部分,档案又分建国前、建国初期和改革开放时期三个部分。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没想到这一卷卷泛黄的案卷中,真有不少令我感兴趣的东西。从档案里我知道了房山云居寺石经的来历;房山区是著名平西抗日根据地,有杨成武、萧克、邓华等多位共和国将领在此战斗;著名的红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诞生在房山区霞云岭乡堂上村;还有建国后那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案卷。从档案里我仿佛看见了新中国农民翻身得解放、满腔热情建设家园那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在这一幅幅旧画面中,我明白了档案的价值,找到了档案工作中的乐趣。

两个月的熟悉馆藏工作,让我不再是一个档案工作的门外汉,库房中一排排整齐的案卷仿佛都排列在我的脑海中,为我下一步开展档案编研和爱国主义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熟悉馆藏,我在建国初期的档案中发现了房山区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而且旱涝交替,这种局面一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才有改观。但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大面积干旱又随之而来,少雨缺水,地下水位下降成了困扰本地区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于是第一部编研作品雏形已在脑中形成――《房山区自然灾害纪实与分析》。这部编研材料从计划到编写都得到了局领导的高度重视,材料于2006年完成,报送到区政府办,区长竟为之作序,印刷成书,可见其重要程度。看着自己的编研成果被认可,成就感油然而生。

在编研科工作的四年时间中,我充分感受到了一名档案工作者的快乐。我到编研科的第一年就独立编辑设计了《碧血太行》纪念抗日战争60周年图片展,后来参与设计了《足迹》报摘展、《走近房山》区情展。因为对馆藏比较熟悉了解,所以利用馆藏搞教育总是能得心应手,而且有特色。2005年我和同事共同策划了“重走红色邮路”系列教育活动。我们查阅相关档案资料,找到了当年红色邮路电影的人物原型――北京市劳动模范任成水。邀请任成水老人到基地的共建单位――房山城关小学为学生们讲当年邮路上的故事,让学生们观看了《红色邮路》电影,并组织学生们实地重走了任成水老人当年翻越青峰岭的一段邮路,看着孩子们在山间快乐地奔跑,我们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后来,这个活动被评为了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优秀活动二等奖。在编研科的几年里,不仅个人的档案业务有了长足的进步,在我们科室共同努力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晋升为了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正当我在编研科干得顺风顺水时,2009年初局党组决定让我上业务指导科工作。业务指导科是档案业务的核心,只有熟悉精通档案业务才能胜任。面对着局党组的决定,说实话,我还真不想离开编研科,因为我已经习惯了把自己埋在档案里。在档案里我独自凭吊历史,随岁月的深入审视过去探究未来。

新的岗位,新的考验。作为一名档案指导人员不仅要指导业务,而且还要讲课培训,业务指导通过短期的业务突击还可以解决,而讲课培训可不是一日之功。为了尽快适应新的工作岗位要求,不拖科室业务后腿,我为自己制定了工作目标。就是一个月熟悉业务,两个月能独立指导,三个月能讲课培训。为了学习指导业务,我认真突击学习指导科的各项专业知识,并积极向科里老同志请教,科室里有外出指导任务,我总是抢着去。为了尽早能培训讲课,我把科里所有的授课课件找出来学习,逐一对照专业书籍,做到融会贯通,并结合自己的特点,设计制作了一套新的授课课件。档案授课专业性强,趣味性不足,不能调动听课人的积极性。为了能让课讲得生动活泼,有趣味,我通过网络仔细查找中国古代关于档案的典故,一些从事档案工作的名人等,并把这些典故加在课件中。通过自己不懈地努力,我终于第一次站在了授课的讲台上,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有了第一次的尝试,我的信心更足了。没想到我全身心地投入到指导业务的学习中时,局党组又一次决定调整我的工作岗位。我被安排到办公室担任办公室副主任,2012年9月又担任办公室主任。走上领导岗位是我没想到的事,没想到转了一圈又回到了重新学习的起点,但肩上的担子却更重了。站在新的起点,我没有了当年初入档案局时的惆怅,更多的是重任在肩的淡定。

这些年,档案已经在我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是档案消除了我身上的浮躁之气,让我变得冷静而善于思考;是档案让我从一名热血沸腾的军人,转变成为一名甘于清贫,耐得住寂寞的档案人。人在兰台,人生如平静的港湾,没有惊涛骇浪般的起伏不定,有的是在成年累月中默默前行,在潜移默化中我们变的厚重,思绪如陈年的酒历久而弥香。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Mobile Phone(手机)
Stop Polluting the Water(停止污染水)
New Development for Central and Western
Is Money Everything?(金钱就是一切吗?)
Taiwan Is Part of China(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River Polluited(河流污染)
Saving Our Earth(拯救地球)
One-child Family(独生子女家庭)
Development and the Environment(环境与发展)
The Danger of Fake Commodities(伪劣产品的危害)
Can Money Buy Happiness?(金钱能买来幸福吗?)
Water Pollution(水污染)
What Can Money Bring Us(钱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Computer Games(电子游戏)
Should Students Make Friends On Line?(学生
浅谈博物馆系统对中华鲟保护历史及现状研究的作用
史料批判和运用第一手档案原则
以不变应万变的图书馆图书采购策略
第二课堂视野下提升大学生职业素质的研究
中东铁路的修筑对满洲里的影响
谈考古学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研究
当前博物馆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
物之瑕疵担保责任二题
中小型图书馆开展少儿阅读服务的探索
高校图书馆创新管理与系统维护
1938年的天津特别市
由明朝“考成法”谈起
基层图书馆在全民阅读中发挥的作用
试论信息技术下数字图书馆服务与管理的转变
塔吉克族民间文学中的鹰文化及其象征意义探究
《登鹳雀楼》片断赏析
《快乐的小青蛙》教学札记
《登鹳雀楼》问题探讨
《咕咚》课文
《蝴蝶花》教学设计
《咕咚》教学设计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只听半句》教学札记
《咕咚》教学设计
《咕咚》教学札记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登鹳雀楼》教材理解
《咕咚》教学札记
《咕咚》教学设计
《快乐的小青蛙》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