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微课的摄录与后期制作探究

微课的摄录与后期制作探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6

微课的摄录与后期制作探究

摘 要:在互联网进入微时代以来,微元素深入到了网络的各个领域,微文化不仅渗入到人们日常生活中,同时也深入到学校的教育中,在教育界掀起一股“微课热”。就微课摄录和后期制作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并尝试提出解决的方法。为加强微课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建立中国的微课超市,制作专业水准的微课作品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微课;摄录;后期制作

在互联网进入微时代以来,微元素深入到了网络的各个领域,出现了微博、微电影、微视、微信等微文化。微文化不仅渗入到人们日常生活中,同时也深入到学校的教育中,在教育界掀起一股“微课热”。2013年,教育部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举办了首届高校微课大赛,发布了《高校微课研究报告》,指出了目前微课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本文就微课摄录和后期制作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并尝试提出解决的方法,借此引起教育界对微课摄录与后期制作的重视。

一、微课摄录与后期制作存在的问题

(一)对微课概念理解不到位

(二)微课缺乏团队协作,组成人员单一

参照国外微课成功的案例,微课的摄录与后期制作应该是一个团队共同参与来完成的,以保证微课的内容既有深度,也能让学习者喜闻乐见。在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所上传视频中不难看出,国内教师在制作微课时周期短,有的甚至没有教学设计和微课制作脚本就进行摄录;有的微课几乎都是教师自己在单干,没有专门的团队,只是简单地把课堂教学以视频的方式记录下来,不重视微课的后期制作,这样的微课难以有亮点,对学习者缺乏吸引力。

根据《高校微课研究报告》的研究数据显示,职称高的教师倾向于混合式录制的方式,职称低的教师一般使用摄像机进行录制[3]。其原因是高职称的教师可以调动学校的各种资源甚至是校外的资源来进行微课的摄录和后期制作,而低职称的教师由于没有相关的资源只能选择简单的录制方式,有的后期编辑甚至是由自己完成,导致微课的质量不高。

(三)微课视频声音不清晰,画面单一缺乏美感,不重视后期制作,视频观赏性差

微课作为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观看对象主要是在计算机前的学习者,在声音、画面和观赏性上有比较高的要求。部分微课用摄像机话筒拾取教师和学生的声音信号,信号的噪音过大,忽大忽小,造成微课视频的声音不清晰,大大降低了学习者观看的热情度。部分微课摄录时机位过少,有的微课甚至只有一台摄像机,对灯光的应用上不够重视,造成教师面部与屏幕的反差太大,甚至看不见教师的面部,这样的微课就显得画面单

一、缺乏美观,影响了微课的观赏性。画面构图非常重要,部分微课在摄取教师、屏幕和学生等场景没有合理利用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有的甚至是一个景从头到尾,在使用摄像机做推、拉、摇、移、跟时没有做到平、稳、匀速,造成微课视频的画面摇晃,给观看微课的学习者造成视觉上的疲劳,从而影响微课的质量。微课还应注重后期的制作,微课不等于课堂教学录像,不能把课堂教学掐头去尾后便做成了微课,这样的微课内容单

一、信息量不大,很难引起学习者的学习热情,也不符合微课“短、小、精、趣”的特征。

二、微课摄录和后期制作的探究

(一)加强微课理论研究,以理论研究成果促发展

由于大多数学校对微课定义一直存在不同的理解,认为现阶段的微课主要就是围绕教学比赛来制作的,主要反映的是教师技能,这与微课现阶段的理论研究是有分歧的。首先,微课的观看对象是学习者,学习者看的不是教师技能,看的是微课是否对自己的学习有帮助。第二,微课作为在线的学习视频,高校微课大赛把微课分为讲座型和互动型,这样的划分并不可取。因为在网络上进行学习的互动是在线与教师交流而不是在视频里与学生交流,这里笔者认为微课应为讲座型,不提倡制作互动型微课。第三微课与精品课有着本质的区别,精品课是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微课只是一个片段,是一个小知识点的讲授,它具有“短、小、精、趣”的特征,不能简单地把高校精品课的研究方法应用到微课上,这也是不可取的。作为首届的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微课的发展,使更多的教师和学者看到了微课的积极作用,但是这并没有实际代表微课发展的方向,需要教育技术界的学者进一步规范微课的定义,加强微课的理论研究,使微课朝着正确的方向更好地发展。

(二)整合多方力量、共同打造精品微课

目前,微课的制作主要存在的缺乏团队协作、组成人员单一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微课的制作应从以下的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要成立专门的微课制作团队。该团队应包含有主讲人、教务管理人员、教育技术研究人员、技术人员等。二是制作团队参与人员要各负其责,发挥团队的集体智慧。主讲人要精心挑选主讲知识点,形成初步的教学设计方案;学校的教育技术研究人员和相关技术人员要对初步教学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和修改,形成教学设计方案;制作团队要根据教学设计方案来确定微课制作的脚本;主讲人和技术人员根据微课的脚本来完成微课视频的摄录和后期制作,最终完成微课的制作;在整个过程中教务管理人员负责沟通与协调。

(三)配备优良的设备,制作高质量的微课视频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微课的表现形式是视频,而设备的好坏直接影响微课视频的质量。摄录设备有广播级、次广播级、业务级和家用级,广播级的设备过于昂贵,学校通常都不配置。推荐使用次广播级和业务级的摄录设备,但不能使用家用的DV来进行摄录,当然如果摄录设备能达到高清或标清那就更为理想。

要比较完整反映微课的教学过程,使用多机位摄录最为理想。摄录环节应包括有灯光系统、指挥系统、音频系统和视频系统。灯光系统至少要包含教师面光、定光和轮廓光灯;指挥系统不是必不可少的,它是主讲人、导播和摄像师进行沟通的主要工具;音频系统也是关键,包括话筒和调音台,话筒主要用于拾取主讲人和学生的声音,多媒体计算机等声音信号进入调音台可以对音频进行初期的处理和实现多路音频合成,以保证整个微课的声音清晰,不受外界的干扰;视频系统包括摄像机、视频特技切换台、监视器和录像机,摄像机用于摄录画面,视频特技切换台用于多机位画面的切换,监视器用于监看各个机位的画面以便于导播进行调度,录像机用于记录视频特技切换台出来的视频信号和调音台的声音信号。

(四)精心摄录,保证微课视频质量

微课视频的好坏直接决定微课的质量,要重视微课的摄录环节,一般情况下应使用多机位摄录,以反映完整的教学环节,摄录环节包含微课主讲人和摄录技术人员共同参与。作为微课的主讲人,首先要克服的是心理障碍,要学会正确的面对摄像机,一般情况下要多试录几次,通过观看试录的视频找到不足之处,做到在摄像机面前不紧张,能以较好的教态完成讲授。摄录的技术人员包括导播和摄像师,作为技术人员要懂得教育教学的方法,一般情况下学校都有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有摄录的相关设备,中心有从事教育技术研究教师,具备教育教学和摄录方面的能力,要充分发挥他们的力量,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共同做好微课视频的摄录。导播在视频的录制中扮演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要懂得影视艺术的表现手法,熟练使用视频特技切换台,使用对讲机系统调度各个机位,了解教学情境的刨设,在最佳时机进行画面切换。摄像师要具有使用摄像机的摄录能力,能够准确地捕捉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景,镜头的推、拉、摇、移、跟要做到平、稳、匀速,以保证视频画面的协调和美观。

(五)重视后期编辑,高质量地完成微课制作

在微课的制作中要重视后期制作,从cctv的《百家讲坛》成功案例我们不难看出,成功的作品并不是完成视频摄录就行了,在视频的摄录环节会存在知识点的信息不够全面,信息量不大,缺乏画外音的提示,并且没有字幕,会造成学习在观看微课时存在理解困难,难以捕捉到有用的关键信息。

后期制作包含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对一些在视频录像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修改,替换一些不好的画面;二是要对视频的声音进行处理,在摄录的过程中,拾取的音频会有噪音,要对声音进行降噪处理,保证声音清晰;三是要把视频里难以理解的概念和重要知识点制作图片或者动画的形式插入到视频里去,通常还可以用画外音的形式弥补主讲人讲授不到位的地方,以加深学习者对微课的理解,提高微课的观赏性;四是字幕的添加,一般情况下微课主讲人的发音并不是很标准,可以通过添加字幕起到提示和总结的作用,有助于学习者理解微课;五是片头片尾的设计,好的片头片尾可以使得微课更具吸引力,同时也有利于展示学校的特色,提升学校的知名度。

(六)正确处理好微课摄录与后期制作的关系

微课的摄录环节是微课视频质量的重要保障,后期制作是微课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要正确处理好微课摄录与后期制作的关系。首先,微课主讲人的表现非常重要,摄录过程中要以镜头语言把主讲人的人文内涵和思想魅力展现出来,这就要求在摄录环节中,需要主讲人和技术人员相互配合,摄录到高质量的微课视频。其次,后期制作可以把在摄录环节中缺乏的图片、视频、音频、动画或操作演示等内容添加到微课中,增加微课的信息量,降低知识点的抽象度,提高微课的观赏性,使微课更加符合学习者的观看心理。因此,制作微课要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在保障体现主讲人特色情况下,后期制作能使微课更具吸引力。

三、结语

目前微课正处于百花齐放的之势,为了使微课得到更好的发展,急需教育技术界加强对微课的研究,使微课在教师技能交流和弥补课堂教学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正如南京大学桑新民教授在首届高校微课大赛颁奖会上的发言中所说的那样:“微课的兴起是教育教学信息化中一道引人注目的新景观,要开发中国课程超市,提供自助餐式的课程服务,吸引广大师生参与网络课程建设”[4]。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书包
“黄金搭档”
站得远点看自己
完美与残缺
老师请给差生一片绿茵
爬山的发现
初三真苦
十一月的萧邦
冬之随笔
元旦的竹
雨,周庄
八月桂花香
成长的过程
感动
趣谈“当家”
论五台山寺庙壁画的审美承载
《阅微草堂笔记》和《聊斋志异》中的女性比较
《蒹葭》的叙事式再解读
论《长恨歌》中王琦瑶生活环境的诗意性
论小说《家庭制造》中的不可靠叙述
欲望不息 生命不止
“阴沉”主题的变奏
从“小处敏感,大处茫然”中探索卞之琳的思想情感
头韵及夸张在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运用
论唐传奇《任氏传》中任氏的狐性和人性
穿越历史的激越呐喊
爱欲释放·女性原罪
简论明清长篇小说中的服饰艺术
论李群玉的神女诗
消费时代下女性身体创伤写作分析
八年级下册《吆喝》教案版本1
八年级下册《吆喝》教案版本2(第二课时)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3(第二课时)
八年级下册《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1
八年级下册《俗世奇人》教学设计2
八年级下册《马说》教学设计练习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云南的歌会》教案版本1(第二课时)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2
八年级下册《马说》教学设计练习02
八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1
八年级下册《云南的歌会》教案版本1(第一课时)
八年级下册《俗世奇人》教学设计3
八年级下册《吆喝》教案版本2(第一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