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斯宾诺莎的理性伦理学及其时代价值

斯宾诺莎的理性伦理学及其时代价值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23

斯宾诺莎的理性伦理学及其时代价值

摘 要:斯宾诺莎是17世纪理性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其建立的理性伦理学影响深远;理性伦理学强调理性对感性的驾驭,形成一种追求抽象真理的价值观,在实际生活中表现为:否定财富、荣誉、权力和感官快乐等是人类追求的最终目标,从而肯定对思辨、思想、真理、形式知识等的追求具有最高的价值。

关键词:斯宾诺莎;伦理学;真理;理性

斯宾诺莎是17世纪欧洲理性主义哲学家的代表,和同时期的其他哲学家相比,他更重视伦理学,致力于知识和伦理的结合,并且其一生都在践行自己的伦理学,所以斯宾诺莎是思想自由、品德高尚的哲学家的榜样,同时斯宾诺莎的幸福成为精神幸福,就像柏拉图恋爱成为精神恋爱的代名词,所以斯宾诺莎的思想遗产主要就在其理性伦理学。

斯宾诺莎为了克服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设定了一个实体(自然或者神)来统一身体和心灵,即把可广延的物质和可思想的心灵看作实体的两种属性,属性并且会以“样式”方式出现在具体事物当中;而人则分有物质和心灵两种属性,分别对应着人的身体和思想(理性),思想的内在标志是真观念,主要表现为理性知识和直观知识,真观念没有对象,表现出清晰、真理、确定、必然、永恒等特征,其伦理学的追求就是用理性认识真观念,用真观念驾驭思想的其他样式(个别观念),“心灵一旦认识了这个真观念,则我们就可以明了真观念与其他表象之间的区别”,“若心灵愈能认识到自己的力量,则它就愈易于指导它自身,建立规则来辅助求知。如果心灵对自然法则的知识愈增加,则它就更易于抑制它自身使它不要驰骛于无用的东西”[1]34;思想还表现在个别事物的观念上,这观念主要有外在的物质或者身体引起,身体对于思想来说,除了身体的感触而引发的感性外,心灵可以说对身体一无所知,这种感性在知识上表现为意见或者想象,对个别事物的观念或者知识是有对象的,表现出模糊、不确定、意见、片面、偶然等特征,所以是理性要规整的对象,人对外在事物比如财富、荣誉和感官快乐的追求,使它们在人心灵产生的快乐、痛苦和情绪等都属于这类对象,这些由外在事物引其心灵的感性知识就是理性要控制的对象。

因此斯宾诺莎的理性伦理学最终将理性和感性对立起来,希望通过理性来驾驭感性,达到人的自主自由;也就是通过理性活动建立对真观念的信仰,从而促使人从对财富、荣誉和感官快来的追求中转向对真观念的追求,其伦理学思想对现代社会有启发性的方面主要有三:

除了用日常实践活动中例子来论证其不应该把财富、荣誉和感官快乐最作为人最终追求的目的的观点外,斯宾诺莎还从其理性主义哲学角度论述了为什么要放弃那三种追求,因为对它们的追求远离了真观念,“因为我判断事物的圆满与否,只须以事物的本性及力量为标准,因此事物的完满与否,与其是否娱人的耳目,益人的身心无关”[2]43。而人的本性应该在人自身当中,那就是思想(理性),而不应该在人的外部去寻找人的本性,并且应该用人的理性来驾驭这些外部的原因,这样的人才能实现其本性,“我把人在控制和克制情感上的软弱无力称为奴役。因为一个为情感所支配,行为便没有自主之权,而受命运的宰割”[2]166。

斯宾诺莎将意志归入理性(真观念和知识)一类,即使难以摆脱感情的束缚,但是人只有依靠坚强的意志走出感觉,走向知识;他认为相反的东西相克,知识和情感是相反的,认识的知识越多,理性就越强,这样意志就能战胜欲望情绪等,使人过上理性稳定的生活。

第三,斯宾诺莎不是简单否定对财富、荣誉和感官快乐的追求,认为这些追求有其价值。斯宾诺莎毕竟属于启蒙时代的理性主义者,他不可能简单的否定身体,否定人的情感,他肯定了人类三种基本情绪――痛苦、快乐、欲望,对获得真观念的影响,情绪的增加或者减少,会促进或者阻碍我们灵获得真观念的力量,关键是要让情感为促进真观念服务。

首先,斯宾诺莎肯定了这些情感的意义,他用了数学的例子,数学中的负数和复数都是虚构的,相对于实数来说就是不存在的,但是如果没有负数和复数,数学推理将无法进行,所以情感对于理性来说必不可少。

最后,将获得财富、荣誉和感官快乐看作起点而不是终点,对其追求必须要做到节制和超越,即当你真正拥有财富的时候,而不把人生目的停留在此,而是超越它,经过这个阶段才能把求真当作人生最终目标;毕竟一个穷人说自己多么看不起财富,总让人有伪善的感觉,只有得到然后能放下这才算进步。

斯宾诺莎生活的时代是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盛行的时期,那是一个相信“知识就是力量”的时代,在这一时期哲学家表现出来的“野心”比政治家还要大,他们把知识和理性推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这一方面是欧洲人对于中世纪宗教时代的一种反思,但是确实经过启蒙运动与理性经验主义洗礼的欧洲人,变得更重视科学、知识和技术,使得资本主义社会在近代短短两百多年取得成就远远大于过去两千年。对于直接从封建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中国来说,由于缺乏科学理性精神的长期洗礼,各种非科学现象在当代中国社会总是层出不穷。

斯宾诺莎将人的各种追求协调起来,建立起一个包容的理性伦理学,其伦理学还具有很强的实践色彩,他一生就是在践行自己的伦理学,对金钱的需要只限于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不贪恋荣誉和权力;他详细分析了人的各种情感,比如:快乐、痛苦、嫉妒、自卑、骄傲等,最终指出这些情感都只具有想象性,最有价值的生活是用知识和理性来滋养心灵,不是用感性来毁坏心灵,这符合那个时代精神。所以学习和研究斯宾诺莎伦理学,有助于使科学真正成为人们的信仰,有助于在全社会形成重知识的价值观,有助于人们形成符合时代需要的价值追求。

形成对科学知识的信仰需要一个长期过程,自邓小平同志提出“改革是第一生产力”的论述后,国家越来越重视知识和创新。江泽民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亡发达的不竭动力。胡锦涛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这对引领社会风尚的主流价值导向,进一步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中央政治局学习时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斯宾诺莎理性伦理学有利于落实上述的国家大政方针,有利于青年树立正确的三观,其思想在以下三方面促进青年进步:

第一,有助于遏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社会现象的蔓延。当前中央集中解决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归根到得四风产生的根源就是对财富、荣誉权力和感官快乐的过度追求;对青年来说,即使在思想上认识到对这些东西的追求不应该成为人生应该追求的最终目的,将来在实际工作生活中并不一定按照这些认识原则来行为,但是就像斯宾诺莎的名言所描述的,“人对于情感的理解愈多,则我们愈能控制情感,而心灵感受情感的痛苦也愈少”[2]241,人在控制物欲方面的意志就会增强,理解本身就是进步。

第二,有助于形成崇尚科学、尊重知识的社会氛围。西方文明经历理性和科学的洗礼,直到现在西方发达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还处于领先地位,这与西方人重视科学,很多人把追求真理作为人生目标的社会氛围是分不开的。中国社会制度的跨越式发展,使得中国人思想还有封建社会的某些特征,整个社会求真的氛围还没有形成,这就需要我们正确评价知识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使人认识到是否求得真理是社会发展和人生价值实现的最高标准。斯宾诺莎思想使人相信,追去真理会得到他人的诚服,而不是追求感官快乐带来的他人怨恨;追求真理会获得他人的敬重,而不是追求权力带来的他人嫉妒;追求真理会收获真正稳定的幸福,而不是患得患失的财富感;总之,在斯宾诺莎的思想中树立对知识和真理的信仰是道德的最高标准。

第三,斯宾诺莎不是简单的否定对财富、荣誉和感官快乐的追求,而是把它们看作手段而不是目的,这有助于我们协调人的世俗追求和崇高向往,这对青年人具有特殊的意义。当今中国必须鼓励企业家精神,鼓励人们创造财富,要鼓励大学生去追求梦想,这梦想最主要的就是好生活,而好生活最重要的就是获得财富、荣誉和感官享受;虽然年轻人都需要经历这一阶段,但是年轻人不应该停留在这个阶段,人应该是为追求真理而求真,不是为了其他的东西而求真。所以斯宾诺莎在肯定青年追求世俗之梦的同时,为真理的追求留下空间,青年不可能立刻认识到知识真理的价值,但是随着其人生经历的丰富可能最终会认识到真理最值得去追求,过上最有价值的生活,“绝对遵循德性而行,在我们看来,不是别的,即在寻找自己的利益的基础上,以理性为指导,而行动、生活、保持自我的存在(此三者意义相同)”[2]187。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Christmas in America(在美国过圣诞节)
My Britihday Gifts(我的生日礼物)
Our English Teacher(我的英语老师)
My Friend(我的朋友)
Wuhan Heping Middle School(武汉和平中学)
A Robbery(一起抢劫案)
A Lesson Learned in the Reading-room(阅览室
An English Summer Camp(英语夏令营)
Out of School-失学
History of the Internet(因特网的历史)
How to Have Instant Noodles(如何食用方便面)
Guilin-桂林
Chinas Pride(中国的骄傲)
The Bright Light(明亮的灯光)
A Part-time Job(一份兼职工作)
让乡愁在大地上蔓延
Moldovan著,现代俄语的外来词与俚俗现象
论“胡乱”的成词及“胡V”的由来
试论在社会工作实务中“价值中立“的可能性
汉泰词典出版概况及编纂建
春闻金花飘香 行入时光深处
汉语外来词的方言标注研究
关于标点符号的一些思考
明代伪汤显祖字书述略
古树名木 衢州一道最靓丽的风景
释义句式“因……而……”
民族文字应时词典的研发
汉语大型辞书同义并列复合词的训诂失误及应遵循的原则
武警森林部队特色文化浅析
化虚为实 虚功实做
《毽子变乖了》同步练习
《毽子变乖了》教材分析
《毽子变乖了》拓展资料
《猫和老鼠》教材分析
《小粗心区分“己”和“已”》同步练习
《对对歌》教材分析
《对对歌》拓展资料
《猫和老鼠》教案之一
《小粗心区地“己”和“已”》教案之一
《对对歌》同步练习
《小粗心区分“己”和“已”》教材分析
《猫和老鼠》拓展资料
《毽子变乖了》教案之一
《猫和老鼠》同步练习
《毽子变乖了》教案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