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晚清禁书政策及对文学出版的影响

晚清禁书政策及对文学出版的影响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08-18

晚清禁书政策及对文学出版的影响

【摘 要】晚清政府为维护统治地位,一方面是大量出版诗、书、礼等童蒙书籍和经史子集等科举制度教科书;另一方面则是实行禁书等文化专制政策,压制小说、戏曲的刊行和流传,以及禁止演戏等政策,并列出律例、法规,上至官员、下至出版和租售小说、戏曲的书坊,以及买书、看书之人,都有相关刑罚,禁书政策严重限制了小说、戏曲等文学的发展。

【关键词】晚清;禁书;小说;出版

禁书这种文化政策由来已久,自秦始皇一统天下,焚书坑儒之后,历朝历代都有笔祸、文字狱等统治阶级的文化压制政策,文人因著文遭祸,书籍被大量焚毁,以致发展到后来,被禁过的书籍,亦称“禁书”了。

一、晚清禁书目的及政策

禁书主要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清朝从康熙、雍正到乾隆,史称盛世,但文字狱却绵延不断,对史籍与诗文集以及其他书籍的查禁,极为严厉。仅乾隆在位六十年间,较大的文字狱就有一百三十余起,每一次文字狱的兴起,都有大批的图书被禁毁。当时禁书的种类大致有几类,如对明季史料的查禁、对诗文集的查禁等等。查禁标准,无非是是否对清廷有害,禁书的办法则是焚毁书版或销毁书籍。以致从中央到地方,都编制违禁书目,以此目录大量销毁书籍。

而禁书这一目的,有时是通过修书作为手段来达到的,这是清代禁书的一大特征。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又对已修好的《四库全书》进行重检,撤销和焚毁大量书籍,这些被撤毁的书籍,有的用其他书替补,有的甚至直接用衬纸塞满空匣,这种抽换、删改、挖补的手段,被鲁迅称为是乾隆对中国古籍的暗杀。乾隆修《四库全书》,是寓禁于修的。这些举措,无非是想维持与加强清人的统治,使读书人服从统治者的思想模式。对于小说的查禁,从上到下都有一套律例刑罚。

对于多数小说,清代统治者的政策是从翻译、利用,到检查、删改,最后则是大力禁毁。清人入关以前,翻译《三国演义》作为兵略来学习,利用其中的战略战术去作战,又翻译《西厢记》、《金瓶梅》诸书,并达到“人皆争诵”的程度。入关以后则改变态度,将这些书籍以“诲淫”、“诲盗”为由尽行查禁,禁止坊间书贾刊刻,并对创作“琐语淫词”的作者进行处罚。查禁小说的政令刑法,经康熙、雍正、乾隆等朝的不断“完善”,被载入《大清律例》:

“凡坊肆市买一切淫词小说,在内与八旗都统、都察院、顺天府,在外交督抚等,转行所属官弁严禁,务搜版书,尽行销毁。有仍行造作刻印者,系官革职,军民杖一百,流三千里;市卖者杖一百,徒三年;买看者杖一百。该管官弁不行查出者,交与该部按次数分别议处。仍不准借端出首讹诈。”

律例对小说的作者、刻印者、销售者、读者以及该管官员等从上到下,都有一套极为严厉的处罚办法,对于小说的禁止极为严密。

“当时不仅‘造作刻印’,‘发售阅读’,即租赁者亦在禁例之内。乾隆三年旨云:‘其有开租铺租赁者,照市卖例治罪。’官员犯者,‘一次罚俸六个月,二次罚俸一年,三次降一级调用。’道光三十年禁文亦有‘更有一种税书铺户,专备稗官野史,及一切无稽唱本,招人赁看,名目不一,大半淫秽异常,于风俗人心为害尤剧’诸语。”

防范到租借者、赁看的读者这一层,严密至极。清政府强调“正人心”、“厚风俗”,推行文化统治,颁布了上面这种特殊的出版法规――“禁书法”。《金瓶梅》等书,在坊间屡次被禁,但这一类书画,藏得最多的却是在宫中。比如成册的《金瓶梅画》,上面都盖了乾隆御览之印,并没有被销毁,一直流传下来。由此可见,小说查禁、不许百姓看戏等,实际上只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行为。

二、晚清政府对小说戏曲的查禁

鸦片战争前后,清政府就有对小说的查禁活动。道光十四年(1834年)发布了禁毁传奇、演义版书的通谕后,道光十八年(1838年)江苏按察使裕谦主持禁书,也颁布了告示,规定一切淫词小说,永远不许刊刻贩卖出售:

“这次查禁,是由地方士子主动发起的,以集资收购、公共督毁的办法来禁毁淫书小说的,不仅受到了官府的支持,还大体上得到了各书坊的配合。道光十七年十月十二日,苏州书业堂、桐石山房、酉山堂、文渊堂、师德堂、扫叶山房、兴贤堂、文林堂、三味堂、步月楼等大小书坊,齐集城隍庙,拈香立誓,公议条规,保证将应禁淫书版本五日内主动呈缴,照议领价;过期不缴,察出议罚,任局吊销。”

此次所禁书目有116种,大多数为小说,其他有部分剧本和弹词。

同治七年(1868年)江苏巡抚丁日昌两次发出禁毁小说、戏曲的通饬,这次禁书是近代以来,继1844年禁书后的第二次大规模禁书。这次是由丁日昌主动发布的,采取设立销毁淫词小说局,略筹经费,让各书铺将已刷陈本和未印板片,呈缴汇齐,分别给价,禁毁小说局亲督销毁的办法,严行禁书。

三、晚清禁书对小说出版的影响

在几次大型禁书运动之后,同治十年(1871年)清廷颁布上谕禁毁小说书版,其中云:

“御史刘瑞祺奏请饬销毁小说书板一折。坊本小说例禁綦严,近来各省书肆,竟敢违禁刊刻,公然售卖,于风俗人心,殊有关系,亟应严行查禁。著各省督抚府尹饬属查明应禁各书,严切晓示,将书板全行收毁,不准再行编造刊印。”

由禁令可见,清廷要禁的这些书根本无法禁绝,而是屡禁屡刻,屡刻屡禁。紧接着第二年,清廷又重申此意,颁布军流徒不准减等条款一百四十六条,其中有“造刻淫词小说及抄房捏造言词录报各处,罪应拟流者。”后来,分别在光绪十一年(1885)和光绪十二年(1886)重申此条目。

以上这几次禁书所制定的书目,去掉重复的,据统计,包括了白话通俗小说、文言小说、弹词、戏曲等不同文体的书籍,共收录“淫书”161种。可简单列表于下:

从上面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小说占了禁毁书目的绝大部分,弹词亦有不少,清政府视小说戏曲等书籍为洪水猛兽,其斩尽杀绝的态度,充分表现了对于小说等书籍的恐惧,已达到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地步。禁书政策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小说创作在这一时期的缓慢发展,尤其是道光、同治年间(1875年之前),平均每年仅有两三本小说戏曲类书籍刊出,这段时期也正是清廷禁书最频繁、规模最大的时期,其中丁日昌禁书的前一年(1867年)的刊刻小说记录为零。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悲惨的一幕
国庆见闻
“哈利迷”
一件难忘的事
第一次做饭
那个“小地雷”教训了我
成长回眸
最烦恼的一次主题班队会
吃药
教表弟玩电脑
我学做芝麻糖
童年时的任性
感恩老师
家庭趣事
那一次,我笑了
浅析网络背景下当代大学生审美教育的思考
试析中职生的人格教育
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与常规两种扁桃体切除术之比较
急性心肌梗死50例护理体会
浅谈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简论思政课教学改革视域下的高职生现代公民意识教育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超声评价与冠心病相关性研究
糖尿病非酮症高渗综合征28例临床分析
老年糖尿病并发呼吸窘迫综合征12例临床分析
胰岛素治疗及其疗程对初诊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大学舌下腺囊肿79例临床分析
浅析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机遇与对策研究
张力带钢丝环扎加中药内服薰洗治疗髌骨骨折119例
冠状切口在颧骨复合体骨折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
发挥教学机智 应对课堂意外──《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
《童年的发现》教学后记
《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
《童年的发现》教学杂谈
教《童年的发现》后所思
童年的发现
《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
在遗憾中成长──《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
厚积方可薄发──《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
扬起学生思维的火花──《童年的发现》教学片断及反思
《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
《童年的发现》教学案例及反思
《童年的发现》教学实录
《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
用多元化的视角学习文本语言──《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