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古今汉语称谓语的礼貌表达及社会文化内涵

古今汉语称谓语的礼貌表达及社会文化内涵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古今汉语称谓语的礼貌表达及社会文化内涵

【摘 要】在言语交流中,话语是否礼貌得体,是交际能否顺利进行以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称谓语作为开启交际的首要环节--不仅是语言现象,更是文化的体现,称谓语的选择和使用能反映交际双方在社交过程中所遵循的礼貌原则和文化价值观。文章综合分析了古今汉语礼貌称谓语的各种表达方式,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礼貌称谓语所折射的社会文化内涵。

【关键词】古今;汉语称谓语;礼貌表达;社会文化内涵

从古至今,汉语称谓语数量繁多,迂回复杂,且随说话人的身份、地位、职业、性别、场合和所处时代不同而不断变化,称谓语的礼貌原则和现象体现了中国人注重亲缘、社会关系,贬己尊人等传统观念。纵观称谓语的使用,现代汉语较古代汉语称谓语数量逐渐减少,且形式趋于简单,称谓表达更直接明了,体现了汉语表达上的简化和传统礼仪和繁文缛节的弱化。

一、古今汉语自称称谓语礼貌表达

(一)古代汉语中的礼貌自称称谓语

古代汉语中自称称谓除了使用第一人称“我”或“吾”外,为了表示礼貌,多用谦词或敬称,目的是抬高对方身份,避免突出“自我”或弱化“自我”。例如:愚,谦称自己不够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地位高。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指代小国之君)、寡(指代少德之人)、不谷(指代不善)。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才能平庸或没有才能。“家”是向对方称比自己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其他自谦词包括:老人表示自谦用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已婚女子自称为妾;奴婢等;老和尚自称为老衲。

(二)现代汉语自称称谓语礼貌表达

以上提到的古代自称称谓语在现代汉语口语表达中已不常见,即使在书面表达中也少有使用。然而,尊老爱幼、尊敬师长的礼貌传统仍然在称谓语使用中得到体现。在现代汉语中,“我”字是自我称谓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但是人们往往习惯将第一人称单数的“我”字说成复数的“我们”,这种自我称谓一方面体现了华夏文化中的集体主义思想因素,另一方面,也折射出现代汉语中人们弱化自我以示谦虚的礼貌方式。“我们”既可以作第一人称“我”的复数,也可以表示单数的意思。此外,在北方的河南、河北、山东及安徽、江苏北部的大部分地区,作为单数第一人称使用最多的自称称谓语是“俺”,而“俺们”偶尔被用来表示单数形式的自称,同样被视为自谦用法。还有一些人将“咱”和“自己”作为第一人称称谓,如:咱爸咱妈,另外,东北人喜欢用“自己”或“我自己”这样的第一人称称谓,“自个儿”、“自己个儿”在东北方言中也很常见;上海人将我、我们称为“阿拉”,目前 “阿拉”已经成为整个上海人的代称。现代汉语自称称谓中直接以自己名字作为第一人称称谓的情况也很多,这种自我称谓在港台地区以及广播节目中较为流行,如:雷鸣,小米、美娜(以上皆为广播节目中主持人的自称);某些特定场合中类似“人家”、“本人”或“别人” 的自称称谓语也经常被使用。另外,现代汉语中用“小”字开头加姓、名或职衔以缩减“自我”的自称称谓方式,如:小李,小悦儿,小编(编辑的自称)等也较为流行。

二、古今汉语称谓语对称、他称礼貌表达

(一)古代汉语常用礼貌对称、他称称谓语

在中国古代,对帝王的敬称有陛下、万岁、圣驾、天子、圣上等。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君对臣的敬称是卿或爱卿。对品格高尚、智慧卓越的人用“圣”来表尊敬,如孔子被尊称为圣人,孟子则被称为亚圣。

(二)现代汉语常用礼貌对称、他称称谓语

现代汉语中对称常用代词“您”;他称用代词“他/她”;通用称谓语使用:“美女”、“老板”、”’先生、“女士”、“师傅”等。拟亲属称谓语,如:“爷爷”、“大娘”、“大爷”、“大姐”、“叔叔”、“姐们儿”、“哥们儿”等;头衔称谓语,如:“习主席”、“刘处长”“李团长”等;职称称谓语,如:“张导”、“杨教授”。学位称谓语,如:“李研究员”、“王博士”;职业称谓语,如:“张老师”、“林护士”、“蓝教练”等;另外,在现代汉语中用指称对象的家庭关系或其它特点表达称谓的形式也很常见,如按照排行有:“熊大”,“熊二”,按照特点有:“光头强”,还有“费大个儿”;随着时代和艺术的发展,汉语中出现很多艺名称谓,如“小沈阳”,“凤凰传奇”,“旭日阳刚”等;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人们对外国人的称呼由古时候的“洋人”,转为“老外”、“外国人”,对外籍教师称“外教”,或是直呼姓名。

三、汉语礼貌原则及社会文化内涵

(一)礼貌是人们交际成功的不可或缺的纽带

为减少言语失误,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交流双方应尽可能使用礼貌原则。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对礼貌原则概括最具代表性的是顾日国教授提出的中国式礼貌准则。

汉语的称谓语形式繁多,主要从敬称和谦称两个角度加以体现。顾日国教授在中国式礼貌准则中专门提到了称呼准则,并指出其内涵“上下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序。”另外,顾教授的中国式礼貌准则的第一点“贬己尊人准则”也和称谓语密切相关。所谓“夫礼者,自卑而尊人”,即是指谈到自己或与自己相关的事物时,要“贬”、“谦”;谈到听者或与听者有关的事物时,要“抬”、“尊”,顾教授认为这是中国式礼貌的最大特点。

(二)古今称谓语涉及的礼貌现象体现的社会文化内涵

3. 贬己尊人准则对称谓语的影响。“贬己尊人”是最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礼貌现象,汉语称谓语中经常使用谦词或敬称来设法贬低个人,抬高对方身份、地位。如:“令尊”、“兄台”、“贤侄”、“阁下”等.

4. 等级及官本位思想的影响。汉语从主席、书记到班长各种职衔都可以作为称谓语使用,称谓语一般也要求说明彼此间的关系,对于有一定职务、职称、学历的人,不论官职、职称、学位高低,人们都会以其职衔、职称、职业、学位称之,并且称“正”不称“副”。如:“李主任”、“王教授”、“赵博士”等。例如:汉语中可用“老师”、“医生”、“经理”等表示职业名称和头衔的词做称谓语,如“李老师”、“张医生”、“王经理”。

四、结语

在言语交际中,人们应首先考虑到话语合适与否,即礼貌问题,因此,礼貌表达是交际顺利进行的保障。而社交称渭语作为交际的首要环节,是传达给对方的第一信息,是言语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称谓语不仅提醒对方交际的开始,更重要的是明确自己与交际对象的关系。因此,在现代社会中,只有熟悉社交称谓语中的礼貌原则和现象并选择恰当的称谓语形式,才能实现交际双方和谐、顺畅的交流。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Looking for Mum(找妈妈)
How to Get Along Well with Others(怎样与人相处
Our Taiwan(我们台湾)
The Cause of fire(火灾原因)
Health Is More Important(健康更重要)
Getting up Early ts a Good Habit(早起是个好习惯
Advertisements(广告)
My View on Job-Hopping(我对“跳槽”现象的看法)
One instructive day(有启发的一天)
Where Did the Bird Fly?(哪儿来的鸟飞翔?)
The Way to Stay Healthy(保持健康的方法)
Science of Farming(农业科学)
No Breakfast, No Good(不吃早餐不好)
Job Investigating(就业调查)
There Should Be No Little Emperors(不应该做“
大学生校外租房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
解放思想 开拓创新 推动煤矿企业共青团工作全面发展
“命定”与“变命”:明代士人命运观
研究民办高校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新途径
以“五项修炼”构建煤炭企业学习型党组织
网络时代图书馆信息服务管理模式分析
中国梦与群众路线的有效融合
《枫桥夜泊》三种英译本对比研究
新形势下的人文关怀与图书馆管理理念分析
“丝路帆远――海上丝绸之路七省联展”形式设计综述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
丁谓与《天香传》
浅析功利主义及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读物小札:吕师孟夫妇墓出土金银器细读
拨开迷雾初见曙光
《小熊和小鹿》教学设计
《鸭子和白兔请客》教学设计
《只听半句》教学设计
《小猪画画》教学设计
《小熊和小鹿》教学实录
《鸭子和白兔请客》教学设计
《只听半句》教学设计
《鸭子和白兔请客》教学札记
《只听半句》教学设计
《小猪画画》教学设计
《小猪画画》说课设计
《小猪画画》教学札记
《鸭子和白兔请客》教学设计
《小猪画画》教学设计
《小熊和小鹿》教学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