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析我国历史故事中“狐”形象的变化发展

浅析我国历史故事中“狐”形象的变化发展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浅析我国历史故事中“狐”形象的变化发展

【摘 要】我国历史故事中对“狐”的描写确实不少,“狐”在作品中的形象也随着作品和人民的文化观念而有所异同,文章将主要从“狐”形象经历了“狐仙―狐妖―狐狸精”等几个阶段变化来展开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狐妖;“狐”形象;狐狸精

在我国各类历史故事记载中,关于“狐”的描写确实也不少,其中“狐”的形象描写一般为“狐仙”、“狐妖”、“狐狸精”这三种,同时其形象的变化发展阶段也是受着不同时期人民对“狐”的印象、态度变化的影响。主要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上古阶段:“狐仙”――高神,司婚姻、爱情和生育的神

在《太平御览》中有这样一则“禹会涂山女”传说,“赵晔《吴越春秋》曰:禹年三十未娶,行涂山,恐时暮失,辞曰:吾之娶也,必有应已矣。乃有白狐九尾,而造于禹,禹曰:白者吾服也,九尾者王证也。于是涂山人歌曰:绥绥白狐,九尾庞庞,成于家室,我都彼昌。禹乃娶涂山女。”

这则传说为我国历史最早记载“狐”的故事,此处写的白狐涂山女是一个十分高尚、能使大禹“成于家室,我都彼昌”、拥有促婚姻、助繁衍的“狐仙”形象,即古代司婚姻、爱情和生育的“高神”

爱情婚姻,是人生中最幸福美妙的拥有之一。上古时代,那能施展爱情魔力的九尾“狐仙”,我们可推测当时人民对于“狐”的印象和态度,应会像我们古希腊中的爱神阿佛洛狄忒那样受着普罗大众的喜爱和尊重的。

二、魏晋六朝以后:“狐妖”――能变人、怕犬、善蛊惑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的心理认知的变化,“狐”神仙形象也渐渐淡出历史舞台,并逐渐以“狐妖”形象重现和在人民心中漫长地定格成了负面、惹人生厌的妖兽。

在探究这种由“仙”到“妖”的转变发展之路时,魏晋志怪小说中的《搜神记》、《太平广记》里有两个关于“阿紫”作为“狐妖”之名的故事。《搜神记》中“道士云:‘此山魅也。《名山记》曰:‘狐者,先古之淫妇也,其名曰阿紫,化而为狐,故其怪多自称阿紫。” 《太平广记》中也有“野狐名阿紫”的叙述。这里的“阿紫”都是在指上古的“狐仙”高神,但却被重新定义成了“淫妇”、“狐怪”形象,两者之间截然不同,由受人尊重尊敬退到了被人唾弃谩骂的角色。从此,“阿紫”也成了“狐妖”、“狐怪”的代名词。

而“狐妖”的形象正式确立也当在魏晋六朝时期。这是关于“狐”的小说故事大部分都只是“狐妖”形象的刻画与描写了。如:

初变妇人,衣服靓妆,行路,人见而悦近之,皆被截发,当时有妇人着彩衣者,人皆指为狐魅。(见《洛阳伽蓝记》)

狐五十岁,能变化为妇女。百岁为美女,为神巫,或为丈夫与女人交接;能知千里外事,善蛊惑,使人迷惑失智。千岁即与天通,为天狐。(见郭璞《玄中记》)

所有十无一二,才得数间屋,仅以庇风雨而已……生具话本末,又述妖狐事。曰:“但应以此为祸耳!”其弟嗟叹,因出妖狐之书以示之。其弟才执其书,退而置于怀中,曰:“今日还我天书!”言毕,乃化作一狐而去。(唐・牛峤《灵怪录・王生》)

从魏晋六朝时期的一些故事里面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得出这时期人民对于“狐”的形象与评价都是十分负面和感到生厌的。王思宇先生把这时期的“狐妖”形象特点归结为“能变人,而且很多是变成美女;怕犬;善蛊惑”。这个阶段的“狐妖”形象更多都是从“狐”天生狡猾、凶恶、怕犬的本性去塑造,同时也由原来的“爱神”形象丑化成“狐媚”、利用妖术化身美女来勾引异性、甚至愚弄和陷害他人的“贱女人”、“淫妇”。

而在后期宋元明清的小说记载中,“狐”形象大部分也都只以“狐妖”、“狐怪”或“狐精”呈现,尤其在明许仲林《封神演义》中“艳如桃花,妖媚动人,美丽多姿,千年狐狸精幻化成人”的妲己,“蛊惑纣王纵情女色,荒淫误国,不务正事,使商朝灭亡”就十分典型和脍炙人口;而在清代《聊斋志异》中也有很多写“狐妖”作品,如《狐嫁女》“始知千里之物,狐能摄致,而不敢终留也。”、《狐联》、《凤仙》“少年拥丽者眠榻上”、“近视之,酣睡未醒,酒气犹芳,颜醉态,倾绝人寰。”等。

三、当今时代:“狐狸精”――一朵邪花、感情介入的第三者、“小三”

在一定程度上“狐狸精(狐精)”也算是“狐妖”,但若是在当今时代人民的印象定义来看“狐狸精”形象已经有所不同了,主要是表现在人们对“狐狸精”的性质特点,保留了古人对“狐妖”用美貌去勾引男性、狡猾奸诈、重重心计的特点之余,还在社会伦理上有了一个新的形象定义或是代称。

当代人民概念下的“狐狸精”通常还是指一些利用自己的美色容颜,不择手段地去勾引迷惑有家室、伴侣的男性,破坏他人圆满爱情或家庭,以最终得到自己所谓的“真爱”的“妖女”,就像是一朵邪花,她们的“爱情”不是受到社会伦理的认可和支持的,结的也多为害人害己的“恶果”;一般还会被贬称为“第三者”、“小三”。

从我国历史故事长河中去观察探究“狐”形象,我们会发现狐狸竟一千多年都以不同的形象地位,一直跳跃在历史舞台的不同阶段,也曾有被尊时期,亦在时代发展中逐步被丑化为惹人生厌的“狐妖”、“狐精”;时至当代,相信已没有人会有勇气说自己喜欢“狐狸”,因为,男必有出轨之嫌,女必有不检之疑。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思想的升华
江南梦呓
爸爸,妈妈
十年
缘来牵手
别再记得昨天
感谢自然
白鑫夜吟
其实我可以做得更好
我为什么而活着
思忆
浪漫的事
波波鸟致姐姐的信
死寂
胡杨树·铁路魂
我读《狼图腾》
高校法律援助机构教育功能实现的障碍及消解分析
阅读指导,“从心所欲不逾矩”
当前农机安全监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想象在歌曲情感表达中的作用
“喜从天降”
冰雪山水画在黑龙江地区的发展
工作并快乐着
“鱼腩”翻身
木兰秋A的失落
哈萨克斯坦当代作家涅玛特·凯勒穆别托夫
读《中国革命的战争和战略问题》
“无政府主义”旗帜下的人与文
撰写新推文. . .
浪花里的一滴水 教案教学设计
狼牙山五壮士 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春酒》学案
《小乌龟找工作》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珍珠鸟》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案教学设计
清清的溪水(教案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俗世奇人》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学案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吆喝》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我的母亲》学案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教案教学设计
201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梳理:通假字
201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异读字
小蝴蝶花 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