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崆峒养生文化研究

崆峒养生文化研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26

崆峒养生文化研究

【摘 要】崆峒养生文化以“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必静必清,无摇汝精”为精髓,同时注重食、乐、术的有机结合,对现代养生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本研究拟追溯崆峒养生文化的历史,对崆峒养生文化的主要方法、内容进行探讨,阐明崆峒养生文化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崆峒;养生文化;传统体育

崆峒山是六盘山的支脉,由于差异性的风化、崩塌等外力的作用,形成孤山峰岭的特色,峰丛广布,怪石突兀,气势雄伟的奇特丹霞地貌。同时也是养生文化重要的发源地,笔者将崆峒养生文化从历史、内容、价值三方面对崆峒养生文化进行了阐述。

一、崆峒的历史

传说轩辕黄帝听闻广成子有道,遂四处寻访,得知他正在崆峒山上修炼,特地赶去拜望求教,广成子为其讲述天人合一之道。黄帝在崆峒山深得其道,勤加修炼,悟道日深,后乘龙升天而去,此乃崆峒养生文化之始。史书记载崆峒早在秦汉时期已有庙观建筑,经历代修茸,琳宫梵刹遍布诸峰。清初平凉知府杨凤起函请陕西陇县龙门洞道士苗清阳前来住持重修皇城,将崆峒列为全国道教十方常驻之一。崆峒山的道教建筑至清代大都坍塌,保存至今的仅太和宫等处。太和宫位于主峰天台山上,始建于汉,原称问道宫,传为黄帝问道广成子处。宋、元、明历代都有增修。明末宫毁,清康熙时重修,取名太和宫。由牌楼、灵官殿、祖师殿、灵霄殿等建筑组成,殿宇楼阁富丽堂皇,气势雄伟,俗称”皇城”,各建筑实为崆峒养生代表人物的养生轨迹。

二、崆峒养生文化主要内容

(一)崆峒以食养身

饮食作为养生之道的基础,是保证生命的基础。“养生之道,莫先于食”,可见饮食在整个养生过程中的重要性,崆峒山的养生要旨之一就是利用草木金丹修炼形体,但这之中并不是盲目的随便乱用,而是讲究因人制宜进行辩证的养生,崆峒食疗养生的原理主要包括一下几点:

首先,是根据五脏的属性和食物的属性进行进补。我国的中医经典著作《灵枢经》记载:酸先走肝;苦先走心;辛先走肺;甘先走脾;咸先走肾。”由此可见,人的五脏都有相对应的属性,因此要根据食材本身不同的属性调理五脏,当然这种调理液应该把握好度,否者会有适得其反的效果,例如酸多则伤脾。另外每天的食量也要把握适度。孙思邈言:“夜饱则损一日之寿”,同时也有过午不食的古语,由此表明在晚上最好不吃东西,可以帮助养生。

其次,草木能够补救亏缺。《抱朴子》有言:服药是为长生之基。例如灵芝是最常提到的一种极其神奇的保健食材,目前的临床证明灵芝具有对抗心肌缺血、保护肝脏、减低血糖、抗氧化作用等,证明各种药材确实有延年益寿的功效。还有一个例子可以证明草药能够帮助延年益寿,即南阳的郦县一条溪水的上游有许多野生的菊花落入到溪水中,常饮此溪水的人能够令人无不老寿。这和现在的科学研究表明菊花清心补肾、润喉生津、调整血脂的功效相吻合。由此可见,中草药在养生延年益寿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崆峒养生文化的重要一环。

(二)崆峒以乐养身

崆峒道教著作《道德经》言“大音希声”“五音令人耳聋”,是一种追求自然,注重心灵的感觉,具有都是崇尚自然、注重心灵修养、重节律的观点。另一道教著作《庄子集释》中有云:五声不乱孰应六律。强调了音乐重节律的观点。道教的殷殷具有渲染氛围烘托气氛的作用,因而让人感觉能够形成天人沟通的境界,以音乐为中介,通过庄严的去电和五音柳绿的恬静达到同人体在、本身的五脏六腑进行协调,从而协调脏腑,修身养性,达到长生的效果。现在的科学研究也表明庄严与恬静能使音乐中的五音六律与人体的五脏六腑能够产生共振,从而达到调节气血通畅,进一步改善脏腑的功能。同时由于共振的作用,人自身的细胞也发生震动,从而振奋精神。神经学学家的研究表明,借助音乐能够调节人的情绪,能够降低压力。

(三)崆峒以术养身

崆峒武术是崆峒文化中的一朵奇葩,秉承了崆峒教文化中的性命兼修和动静协调的最高指导思想。主要运动养生方法有吐纳行气、按摩等。服气是通过以气息吐纳的炼养方法。《抱朴子内篇》中记载:“夫吐故纳新者,因气以长气,而气大衰者则难长也。”服气主要是通过意念的引导,运化内气,增进脏腑的功能。按摩因为操作简单,随处可用成为了较为常用的保养方法。《云笈七笺》通过对生活细节的阐述,说明按摩具有明目、除风寒、令发乌等效果。

三、崆峒养生文化的价值

崆峒养生文化中仁者寿的养生理论和中医养生学中认为的道德之人,心性豁达心情平静,从而做到清静养生的道理不谋而合。因此崆峒养生文化对中医养生提供很好的借鉴作用。同时,崆峒武术与峨眉、少林、武当、华山、昆仑齐名,但由于经济交通,传承方式等多种原因,不被大众熟知,目前已被发掘,必定成为中华武术养生一颗明亮的新星。除此之外,崆峒运动养生还需领会动静之要、节气之时、劳逸之分。即保养神形的时候静的关键性,因而有体长劳,而勿劳过极。崆峒养生文化以崆峒三教思想作为基础,民间养生文化为补充,同时吸纳外来养生文化,对人们的修养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有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老师请给差生一片绿茵
八月桂花香
雨,周庄
元旦的竹
十一月的萧邦
初三真苦
站得远点看自己
完美与残缺
书包
冬之随笔
感动
成长的过程
爬山的发现
趣谈“当家”
“黄金搭档”
《阅微草堂笔记》和《聊斋志异》中的女性比较
爱欲释放·女性原罪
欲望不息 生命不止
简论明清长篇小说中的服饰艺术
“阴沉”主题的变奏
消费时代下女性身体创伤写作分析
论《长恨歌》中王琦瑶生活环境的诗意性
《蒹葭》的叙事式再解读
头韵及夸张在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运用
从“小处敏感,大处茫然”中探索卞之琳的思想情感
论唐传奇《任氏传》中任氏的狐性和人性
论五台山寺庙壁画的审美承载
论小说《家庭制造》中的不可靠叙述
论李群玉的神女诗
穿越历史的激越呐喊
八年级下册《俗世奇人》教学设计3
八年级下册《云南的歌会》教案版本1(第二课时)
八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吆喝》教案版本2(第二课时)
八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1
八年级下册《马说》教学设计练习02
八年级下册《吆喝》教案版本1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2
八年级下册《俗世奇人》教学设计2
八年级下册《云南的歌会》教案版本1(第一课时)
八年级下册《吆喝》教案版本2(第一课时)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3(第二课时)
八年级下册《马说》教学设计练习
八年级下册《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