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基弗尔的新表现主义艺术刍议

基弗尔的新表现主义艺术刍议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4

基弗尔的新表现主义艺术刍议

【摘 要】基弗尔是德国当代蜚声海外的艺术家,他被誉为“成长于第三帝国废墟之中的画界诗人”。他在作品中运用各种材料来表达其艺术观念和文化诉求,赋予材料以新的文化内涵。基弗尔在作品中反省德国的历史、文化,试图恢复德国整一的历史文化传统,他是“德国罪行的考古学家”。

【关键词】安塞尔姆・基弗尔;新表现主义;材料

安塞尔姆・基弗尔是德国新表现主义绘画的重要代表,也是继博伊斯之后德国最重要的艺术家。他擅长描绘晦暗色调的风景、废墟或人造景观,有显著的德国浪漫主义诗歌与绘画的特征,在晦涩而诗意的情景之下是对民族与历史的拷问与反思。

基弗尔1945年3月8日生于德国的西部小镇多瑙艾辛根,这一年德国战败。战后的德国满目疮痍,城市的重建、生产的恢复成了这一代人成长的记忆。而对战争的选择性失忆是很多德国人不得不采取的自我疗伤的方式。不管怎样,是大多数的德国人将政权拱手交到德国纳粹的手上,当纳粹德国对整个人类犯下战争罪行之时,每个德国人都该为当初的罪行负一定的责任。因此,负罪感、沮丧、困惑以及矛盾共同构成了战后德国国民的集体情感特征。可想而知,在这样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基弗尔在他以后的创作中绝无对之回避的可能。

新表现主义(或称为新野兽)一词是德国亚申博物馆馆长沃尔未冈・贝克尔在一篇论文中首先使用的,之后他将这一称谓冠以巴塞利兹、吕佩尔兹、基弗尔和彭克等艺术家。这一批艺术家对美国的波普艺术和极少主义持批判态度,他们在作品中表现自我,不管是在笔法或是作品情调上都显示出向世纪初的表现主义的回归。尽管德国新表现主义画家的作品各具特色,但有着一个鲜明特征,那就是自觉地在作品中对德意志民族的文化和历史进行了深入的梳理和探讨,流露出显著的德国式的文化创伤。

作为最重要的新表现主义画家,基弗尔的作品决计不能用优美和愉悦去形容,相反他的画面往往呈现出破坏性的风格,给人以难以言表的压迫感,所表达的内容主题也晦涩难懂。基弗尔绘画的主题几乎都是与欧洲的历史相关,欧洲特别是德国的历史、文化是他主要的剖析对象。首先,对战争的审视是基弗尔作品中最常见且最重要主题。1975年基弗尔展出了他在六年前做的行为艺术的照片《占领》,照片中一个穿着典型纳粹装束的学生在欧洲的不同地方行纳粹礼,这一组作品引起大众一片哗然。基弗尔在照片中营造的这个戏剧性的场景行为很难让人辨清他的真实意图,很多人认为他是在借作品对纳粹的历史进行缅怀和赞颂,但不管怎样,纳粹礼这样一个敏感的符号被艺术家运用到作品中,迫使民众重新去回顾和审视那段不堪回首的残酷记忆。他在告诫人们,历史不可忘却,历史不可回避。在基弗尔的架上作品中经常用晦暗的色调去表现荒芜的废墟,诸如稻草、泥沙等等材料被大量运用,产生强烈的肌理感,一眼望去,似乎面对的就是那战争硝烟后的城市或大地,给人以无法直视的伤痛感。对残酷战争的记录是基弗尔最主要的表现母体。

其次,基弗尔的作品常见西方神话与诗歌对其的影响。20世纪七十年代正是美国抽象表现主义和波普艺术引领艺术时尚的年代,这时候基弗尔等德国年轻艺术家反其道而行之,将目光重新放回画布之上,反观内心,重视自我表达和自身的文化归宿。因此,基弗尔将目光聚焦在欧洲文化之上就顺理成章了。《父亲允诺给我一把剑》、《圣乔治屠龙》即是这样的作品。基弗尔这些作品目的在于反思战后德国文化,用现代化的语境去重新解读神话,试图复原德国文化乃至欧洲文化的整一性。

基弗尔很多作品还与宗教有关,他经常在作品中表达毁灭、救赎与重建之间的关系,架上作品《圣父、圣子、圣灵》正是表现了这样的主题。基弗尔作品驳杂而晦涩,要想真正理解其深邃的主旨必须从欧洲历史、文化和宗教的角度入手。

当然,要解读基弗尔的作品还要理解他作品里那些材料的精神内涵。

显而易见,基弗尔擅长用不同的材料和材质去表达他的艺术观念和文化诉求。基弗尔用得最多的材料是“铅”。铅是人类最早提炼并利用的金属原料,古钱币、金属工具、丹药、武器等等都与之有关,它给人以冷酷、沉重感,它与人类的文明息息相关。“盐”则给人刺痛、腐蚀等暗示。“稻草”是可燃烧之物,可以提供热量,当然它也是脆弱、无足轻重的……材料在创作过程中,无论其有着怎样的文化联系,都转换成了精神文化的载体,早已不再是客体世界的单纯物质材料。对材料的审美体验既有赖于它自身的物理属性,又有赖于它的社会属性。艺术家通过对物质基本功能属性的消解与重构,赋予其新的文化内涵,超越传统的新的审美体验从此诞生。

基弗尔是一位涉猎极广的艺术家,绘画、综合材料、装置、影像都是他艺术天才的发挥场所。在今天欧美各大美术馆、艺术机构的殿堂内都存有他的作品,他是当今德国最成功的艺术家。基弗尔对当代艺术的影响仅仅是个开始,研究和探讨他的艺术对当代艺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八月桂花香
趣谈“当家”
十一月的萧邦
雨,周庄
爬山的发现
站得远点看自己
元旦的竹
成长的过程
书包
老师请给差生一片绿茵
“黄金搭档”
初三真苦
冬之随笔
感动
完美与残缺
《阅微草堂笔记》和《聊斋志异》中的女性比较
爱欲释放·女性原罪
“阴沉”主题的变奏
简论明清长篇小说中的服饰艺术
论李群玉的神女诗
从“小处敏感,大处茫然”中探索卞之琳的思想情感
《蒹葭》的叙事式再解读
论《长恨歌》中王琦瑶生活环境的诗意性
论五台山寺庙壁画的审美承载
论唐传奇《任氏传》中任氏的狐性和人性
消费时代下女性身体创伤写作分析
头韵及夸张在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运用
穿越历史的激越呐喊
欲望不息 生命不止
论小说《家庭制造》中的不可靠叙述
八年级下册《俗世奇人》教学设计2
八年级下册《云南的歌会》教案版本1(第一课时)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2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3(第二课时)
八年级下册《吆喝》教案版本1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吆喝》教案版本2(第一课时)
八年级下册《云南的歌会》教案版本1(第二课时)
八年级下册《马说》教学设计练习
八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1
八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马说》教学设计练习02
八年级下册《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1
八年级下册《吆喝》教案版本2(第二课时)
八年级下册《俗世奇人》教学设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