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以意会认知视角探讨高校辅导员“跟班学习”培训方式

以意会认知视角探讨高校辅导员“跟班学习”培训方式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08-25

以意会认知视角探讨高校辅导员“跟班学习”培训方式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培训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广西教育厅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施行具有针对性、系统性、实践性的高校辅导员“跟班学习”培训方式。文章以意会认知视角探讨高校辅导员“跟班学习”培训方式的理论基础,提出建构受训辅导员新的个人知识结构和背景、强化优秀辅导员意会知识显性化、强化受训辅导员知行转化能力三个增强培训实效的途径。

【关键词】辅导员培训;跟班学习;意会认知

高校辅导员“跟班学习”培训是高校辅导员开阔眼界、学习业务、积累经验、增长才干的培训方式之一,是受训辅导员学习、体会、运用优秀辅导员和优秀辅导员群体的先进工作理念和优秀做法的过程。以意会认知视角探讨高校辅导员“跟班学习”培训方法,是从认识论角度研究高校辅导员“跟班学习”培训方法的实效。

一、“跟班学习”培训的提出及特点

(一)“跟班学习”培训方式的提出

(二)“跟班学习”培训方式的特点

高校辅导员“跟班学习”培训方式具有针对性的特点。首先,对受训辅导员的理论水平提出了要求。“跟班学习”培训方式要求受训辅导员“政治立场坚定,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这一要求从思想理论层面为培训成效作出保证。其次,对受训辅导员的能力有针对性的要求,“跟班学习”培训方式要求派出受训辅导员为“专职从事学生工作三年以上,工作业绩突出(获得省级以上荣誉者优先)、综合评价良好。”这一要求从能力层面对培训成效作出保证。再次,要求受训辅导员“善于创新、勤于思考,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载体,努力研究和解决新情况、新问题。”这一要求从创新能力层面对培训成效作出了保证。

高校辅导员“跟班学习”培训方式具有系统性的特点。在出发前,主管部门对受训辅导员进行统一口径的行前培训,派出高校根据各自工作需要和受训辅导员特点进行专门培训,做到行前培训的统专结合。“跟班学习”培训期间,接收高校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接收高校优秀辅导员和优秀辅导员群体的先进工作理念和优秀做法,对受训辅导员进行专岗学习培训和工作实践锻炼。“跟班学习”培训结束后,由主管部门组织学习工作情况汇报和交流,进一步总结、推广学习、工作经验和成果。

高校辅导员“跟班学习”培训方式具有实践性的特点。“跟班学习”培训要求受训辅导员“积极主动参与接收高校的日常工作、项目实施、课题研究、课程学习”,这从对受训辅导员的工作要求上说明“跟班学习”培训是具有实践性的培训。其要求受训辅导员结合自身所具备的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结合所认知的接收高校优秀辅导员和优秀辅导员群体的先进工作理念和优秀做法,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即通过“理论――实践――理论”的上升循环在实际工作中开阔眼界,积累经验,增长才干。

二、“跟班学习”培训方式的理论基础

(一)“跟班学习”培训是“师徒制”学习

“跟班学习”是一种“师徒制”学习。在意会认知视角中,“师徒制”是“一种难以说出其细节的技能,只能通过实践,由师傅传递给徒弟。这就使该种技艺的传播被局限在亲身体验的范围内”。“跟班学习”是一种广义的师徒制,师傅不仅是某位优秀辅导员,还是特定范围的优秀辅导员群体。“跟班学习”受训辅导员在具体工作中充分与优秀辅导员和优秀辅导员群体合作,对优秀辅导员和优秀辅导员群体工作方式、做法、行为的观察和模仿,亲身体会并揣摩为什么要这样做,有效地从优秀辅导员和优秀辅导员群体中获取其先进工作理念、优秀做法。

对于受训辅导员来说,从优秀辅导员和优秀辅导员群体身上学习到先进工作理念、业务技能和工作艺术受训的重要目的。优秀辅导员和优秀辅导员群体有很多难以明确言述的工作经验和技巧,是辅导员工作实践中取得已有成效的宝贵财富。因难以通过言述进行培训讲授而无法得到较好或较完整的传递,造成辅导员工作经验资源的浪费。通过“跟班学习”培训,使优秀辅导员和优秀辅导员群体先进工作理念和优秀做法得以传递、传播、推广,使得辅导员工作更具创新、更具实效。

(二)“跟班学习”培训是实践学习

“跟班学习”培训是一种实践学习。人的思想意识来源于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影响着人的思想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人的思想意识随着社会发展、变化而发展和变化。“跟班学习”培训模式遵守人的思想意识形成和发展受主体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影响这一规律,强调培训中的实践环节,将培训内容和要求间接地渗透到受训辅导员工作、学习的各个方面。“跟班学习”培训模式通过实践环节作用于受训辅导员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人的思想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受社会实践活动影响这一规律。

受训辅导员出于学习和工作的需求、出于自身能力发展的需求,以其原有的知识结构和背景对辅导员培训所传授的信息加以认知、选择、加工、整合。有意识地通过工作实践检验所接受的培训内容,会无意识地认知、认同隐含在培训内容和工作实践中的意会成分,从而潜移默化地将优秀辅导员和优秀辅导员群体的先进工作理念和优秀方法内居为自身的意会知识并建构新的个人知识结构和背景,并以工作实践的方式外显出来,最终实现提升受训辅导员工作能力的目的。

三、强化“跟班学习”培训实效的途径

(一)建构受训辅导员新的个人知识结构和背景

“跟班学习”培训的受训辅导员是各高校有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的骨干辅导员,基本具有中级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水平。这些受训辅导员在先前工作中已积累一定经验、形成特定工作方式方法并有一定成效。这些已有的、先在的知识、经验、工作方式方法是受训辅导员先在的个人知识结构和背景的表现。 根据意会认知理论,认知主体的认知行为依赖于基于认知主体的个人知识结构和背景而对来自认知对象的信息的重组。受训辅导员接受培训的过程是新的关于辅导员工作的知识的建构过程。受训辅导员在接受培训的过程中,将先在的个人知识结构和背景和新的知识结合起来,解构、重组培训内容以形成新的个人知识结构和背景,并用新的个人知识结构和背景指导辅导员工作实践。“跟班学习”培训模式则是通过将受训辅导员个体建构方式与包含共同学习、工作协同的协同建构方式相结合,从受训辅导员获取培训知识开始,到以一定工作实践的情景支援和通过工作实践进行的个人反思为途径对培训信息进行转化,再到以受训辅导员个人与培训者之间、受训辅导员个人之间的交往为支撑,在群体的支持与协作下进行反思,建构受训辅导员新的个人知识结构和背景。通过建构受训辅导员新的个人知识结构和背景,使受训辅导员能更好理解、内化、内居以优秀辅导员和优秀辅导员群体先进工作理念和优秀做法为表现的培训内容,以增强辅导员培训的实效性。

(二)强化优秀辅导员意会知识的显性化

辅导员工作艺术存在大量“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成分。一个有经验的优秀辅导员,因其拥有大量包含者个人因素的意会知识和经验技能,通过其自身特有的经验思维和直觉思维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辅导员技能和方法。这些个人特有的直接经验和实践技能往往因为辅导员个人知识结构和背景的不同难以完整的言传和理解,更多的是仅通过辅导员工作实践表现出来。将这些只可意会而难以言传的辅导员工作隐性经验、技能显性化并加以传递,有利于提升辅导员群体的工作能力,利于增强辅导员培训的实效性。

作为隐性知识的意会知识虽然难以表达,但是可以采用适当的方法和媒介实现表达目的。优秀辅导员获优秀辅导员群体在传授先进工作理念和优秀做法时,用隐喻或象征的办法,在辅导员共有的知识结构和背景基础上,通过运用图片、影像等多种手段和工作,将意会知识转换为一种可以理解的知识,进而实现意会知识的显性化。知识的传播及知识的认知都受个人知识结构和背景所影像,在辅导员培训工作中,通过建立培训者与受训辅导员之间的工作共同体、建立受训辅导员群体之间的学习共同体,使得培训者与受训辅导员、受训辅导员与受训辅导员共建共同的个人知识结构和背景,建立和谐、互助的工作与学习关系,使得优秀辅导员和优秀辅导员群体的先进工作理念和优秀做法得以显性化并得以更好的传递,以增强辅导员培训的实效性。

(三)强化受训辅导员知行转化能力

辅导员“跟班学习”培训的目的不仅仅是让接受培训的辅导员学习、认知培训内容,而是通过“跟班学习”强化受训辅导员学习、认知培训内容并将培训内容转化为稳定的思维方式和工作理念,也就是实现培训对象由“知”向“行”的转化。

根据意会认知理论,直接决定认知者行为的不是其对客观事物的认知,而是其行为态度。态度是认知者自身所具有的价值判断和心理倾向。“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评价会出现两种结果,一种是外显的态度,即是被人们所承认的、所意识到的态度,一种是隐性态度,即难以为人们所察觉,是无意识的、自动产生的内在态度。”显性态度对认知主体的行为影响较为缓慢,而隐性态度因其信息输出过程快而快速影响认知主体的行为判断。在辅导员“跟班学习”培训中,受训辅导员经过系统的学习、认知,从思想上接受培训内容并将其作为指导自己工作实践的行为准则和方式方法,构建新的工作态度体系。受训辅导员在长期辅导员工作实践中形成的、稳定的、隐性的态度不会因为新态度体系的形成而马上失去作用。作为一种长期工作实践中沉积下来的无意识态度,隐性态度最快地被激活,从而影响对事物的行为反应。由此产生了知行转化困难的问题,如有大量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辅导员在实际工作实践中并不突出。

要解决辅导员知行转化困难的问题,就必须在“跟班学习”培训中重视受训辅导员的意会认知。在培训中不单要注意培训内容的传授,还须着重实践的内容和环节,组织、安排受训辅导员切合实际的参加工作实践,使受训辅导员的理论体系和思维体系变得更为完善。通过参与到实际工作,受训辅导员可以应用并检验从前期观察到的优秀辅导员和优秀辅导员群体的工作方式、做法、行为,结合自身原有的个人知识结构和背景,在隐性态度的作用下内化为自身的思维方式和工作理念,形成支配受训辅导员开展辅导员工作的行为态度和习惯性力量,以解决知行转化困难的问题,以增强辅导员培训的实效性。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叶之歌
风赋
菊,开启梦的信念
父亲的掌声
难忘的生日
孟母无须三迁
寻找快乐
雨中情怀
十五岁的少年爱喝白开水
湖与桑树
学会爱自己
菊,开启梦的信念
一道长留心底的风景线
我的弟弟
阎连科小说的语言风格
阎连科小说色彩词的偏离及其修辞效果
解读小说《故乡》人物形象的艺术美
论冰心《关于男人》以人为本的存在哲学
英国现代主义作家劳伦斯小说创作的三个阶段
浅析壶井荣的《温暖的右手》
《伤逝》与《十八春》中女性婚恋观对比分析
论《神圣家族》中细木夫人与绢子的象征意义
“自由女性的情感束缚”
生存的艰辛,同化的艰难
从动物视角看严歌苓笔下的人性思考
浅谈20世纪80年代爱情文学主题的流变
浅析方方笔下的女性命运
《赫索格》的多重空间解读
日本无产阶级文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启示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教学设计
《月球之谜》教学建议
《果园机器人》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渔歌子》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三下)
《果园机器人》教学建议
《果园机器人》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三下)
《果园机器人》教学设计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教学建议
以“谜”贯穿《月球之谜》的教学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