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析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

浅析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浅析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

【摘 要】在对卢卡奇的诸多研究中,“总体性”是其中一个较为典型的问题。在卢卡奇看来,总体性思想是支配《历史与阶级意识》的一条主轴,总体性包含多重原则,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不仅仅是一种方法论,而且还是辩证法上的总体性,也是本体论维度上的总体性,更是对人实现自身完整统一的理论关切。

【关键词】卢卡奇;辩证法;总体性思想

一、总体性思想的提出

卢卡奇提出总体性思想首先是针对第二国际的修正主义者把马克思主义庸俗化的思潮的。第二国际的一些理论家,认为马克思所作的预言都是正确的,把马克思主义视为教条。这种将马克思主义极端实证化的倾向,强烈激起了卢卡奇的不满。因此,为了探讨马克思主义的实质,使得理论与实践真正能够结合,成为卢卡奇提出总体性思想的直接原因。

另外,苏联十月革命成功之后,卢卡奇一直苦苦思索中西欧发生的无产阶级革命失败的原因以及如何摆脱资本主义的危机、战争。在探讨无产阶级革命失败的原因时,卢卡奇认为是无产阶级还没有成熟的阶级意识,即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丧失,使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沦为“物化意识”,而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物化已经遍及任何领域,这必然也会反应到无产阶级的观念中来,导致丧失了无产阶级的主体性,丧失了把握问题的能力。因此,为了消除“物化意识”、恢复无产阶级的主体性、只有指导无产阶级的总体的、全面的把握问题的能力,强调总体性,通过运用总体性思想才是解决现实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总体性思想的涵义

总体性是一种有着某种共同理论基调的多元化概念,呈现出许多纷繁杂乱的理论特点。究竟何为“总体性”?总体性思想的基本涵义是什么?在卢卡奇看来,总体性,是辩证法的核心,更是方法论的精华。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包含诸多方面,多层次的内涵,概括起来,总体性的涵义包含以下几个层面:

第一,总体统率部分。“总体性”是着眼于整体、全部、相对于部分、局部而言的。整体由各个部分组成,但并不是每个片段的机械相加,或单纯的拼凑。无论是在认识论还是本体论上,总体始终都保持着对局部的优越性。局部只有在整体中才能得到准确的把握并获得意义。如果使整体与部分分离,局部则变成不可理解的东西。因此,从认识论上说,只有从总体的角度才能认识局部。正如卢卡奇认为孤立的事实只有在总体中理解才有意义,笔者认为总体性方法首先强调的就是整体大于局部之和,部分要放到整体中才能得到真正的理解,总体对事实的真正认识才有可能成为对现实的认识。

第二,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与统一。在卢卡奇看来,马克思曾经的资产阶级哲学并没有将客体看作是与主体相关联的,也没有把主体看作是与其他个体相结合的,因此,主客体的关系是僵裂的,是不能得到真正解决的,更别说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了,因为他们根本没意识到“实践”这个根本的问题。因此,真正把主客体的关系问题放到社会历史中加以把握的只有马克思历史观的唯物辩证法,即把主、客体的关系放在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来考察。卢卡奇也说,总体的人是作为历史主客体的统一体而存在,而不是作为片面的、孤立的、抽象的客体而存在,辩证的总体是能动性的产物,是主客体的统一,因为社会历史最终来源于一个同一的主体的相互作用,因此,可以说社会历史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和过程。

第三,历史的趋势和过程。何为历史性?历史性就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一切活动,只有将其置入历史的总体中,才能真正理解当下人的活动。卢卡奇认为,总体性是社会历史的总体性。可见,历史本身没有绝对的界限,过程和被把握的具体的历史现象都表现在社会存在中,历史的不断动荡就是具体的历史形态,过程就是历史的环节,历史在辩证地前进着。历史是最基本的问题,历史是总体的历史,总体是历史的总体,它包含事物发展的趋势和过程,要想正确把握历史的本质,只有将历史主客体的同一的理解置于辩证的总体的方法之中,从而实现历史主体、客体与历史的统一。

三、总体性思想是辩证法的支柱

《历史与阶级意识》之所以被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圣经”,与此书对总体性辩证法的深刻而全面的阐发有着直接的关系。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卢卡奇是第一个把总体性辩证法提升为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哲学流派的根本标志。不仅如此,他还强调,马克思的所有结论和思想都可以抛弃,唯独总体性辩证法不可以抛弃。如果抛弃了总体性思想,就不再是马克思主义了。

卢卡奇的总体性辩证法是建立在黑格尔同一哲学基础之上的。同一哲学旨在建立一种把主体和客体、自然和必然、思维和存在、“应该”和“是”完全统一起来的哲学体系。而这种哲学的逻辑体系是:世界是一个总体,因此,要把世界当作一个总体来把握。卢卡奇正是以总体性为出发点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全新的阐释,“他用历史的方法去统一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并把历史这一实体看作具体的,把人的实践看作社会存在的中心问题。”可见,要从实践出发,才能对社会、对自然有正确的认识。同样,卢卡奇认为总体性辩证法不是对立统一规律,也不是否定之否定规律应该置于辩证法的核心位置,而是总体性的辩证法。因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将社会历史作为一个总体来加以阐明,在这里,它不仅要把握社会历史的部分,还要把握社会历史各个部分的关系和发展趋势。

在卢卡奇看来,从认识论的角度上来说,只有坚持它们的历史性质、把自然科学的方法运用到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结构上来、站在传统理性主义立场上的实证科学,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客体和对象。只有真正透过它的直接存在的方式深入揭示它们的内在联系,认识它们本来的历史制约性,才能打破资产阶级的实证科学对资产阶级社会的物化结构的迷信,因此,就需要站在历史主义的角度上运用辩证的总体性的方法来把握客体和对象。只有辩证的总体性的认识方法才能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和隐秘内容,它是把客体作为统一的整体来把握,而不是着眼于孤立事实的表面关系。如果孤立地来看,这些“事实”就成了不可理解的。因此只有认识了总体才能认识局部,反之则不然。这一理解方式把握了总体性方法与辩证法的同一性,体现出对总体性理解的独特性。

四、卢卡奇总体性思想的意义

总体性思想的点睛之处,就在于历史存在论的根基和实践的视野中恢复了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地位。他的辩证法挽救总体性概念的方式,无疑为后来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提供了批判资本主义的张力。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对总体性思想有一个评价,“《历史与阶级意识》的伟大成就之一就是恢复了总体性范畴在马克思著作中的中心位置,它贯穿于马克思的全部著作之中,但却被社会民主党的机会主义者的‘科学主义’取代了。”卢卡奇的这个评价准确地反映了他当时提出总体性思想的理论与历史背景及其用意,重点突出了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特点。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无疑是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方法论的一个重要贡献。

在卢卡奇看来,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实质就是总体性思想。它是马克思从黑格尔那里继承下来并独创性地改造成一门科学的基础方法论,它说明了整体对各个部分全面的、决定性的统治地位,它是一定要与现实联系在一起去理解的,绝不能放弃对现实的认识。“这种辩证的总体观要求准确地把握资本主义社会是实际存在与它们的内部核心之间、它们的表象与它们的概念之间的区别……,马克思辩证总体观是能够在思维中再现和把握现实的唯一方法,它追求的是对整个世界的完整的把握,通过总体范畴赋予一切个别认识以现实性。”另外,相对于超越了传统体系的哲学的马克思,卢卡奇用一种包容一切的总体把主体要素和客体要素相契合,在理论上形成一种不可分割的主客统一体,他将主体和客体重新统一于一种抽象总体的观点影响了整个西方马克思主义。可见,总体性思想因此有着不可抹煞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同样,这也是卢卡奇对马克思主义的合理丰富、深化和发展。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那里,总体性有着多层面的含义,他们将总体性看作是一种方法、看作主客体统

一、看作一种实践活动过程、看作是一种先于事实而存在的思想等。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从各个角度理解这一思想,他们都试图以此观念来克服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机械化的倾向,客服人的异化状态,最终达到人的解放。总之,无论从本体论、认识论还是方法论上,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都有着深刻的意义,并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惬意在哪里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读《哈利波特》有感
《海伦凯勒》读后感
读《灯光》有感
读《愧对感恩》有感
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
读《匆匆》有感
读《荷塘月色》有感
读《汤姆·索亚历险记》后有感
2012观后感
读《一百分的谎言》后感
读《回忆鲁迅先生》有感
真爱的体现
读《生命不打草稿》有感
爱,随着一群夜鸟飞起(外一首)
丁香花开 2014年7期
于天地之外
丁香花哟,你给我一个梦
森林之夜 2014年7期
花朵在燃烧
当我写下CDZ
爱的零距离
咦,看那朵雪花
夜色中的列车
心灵的忏悔
雅安,我们和你在一起
读你以前的信
不知为什么
被刻下的名字
盘古开天地(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路旁的橡树(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我不能失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亡羊补牢》(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掌声(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赵州桥(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七颗钻石(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给予树(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她是我的朋友(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妈妈的帐单(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燕子(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好汉查理(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