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23
网络歧义句探析
摘 要:探析网络歧义句的成因、分化与消解和语用效果,指出网络歧义句的新颖之处大多与网络新词的出现有关,这些词语往往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新的读音,使语言表达有歧义现象。语法、语义因素引发的歧义则是新时代网络语义与原有语义的不同造成的。
关键词:网络歧义句 成因 分化与消解 语用效果
“网络流行语存在于共享性与开放性的网络聊天室、网络社区、博客上,是网络语言中最为活跃的部分,是网民们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1]然而网络流行语中的歧义句却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困扰。下面就网络歧义句的成因、分化与消解、语用效果等方面进行探析。
一、网络歧义句成因
(一)句法结构层次、结构关系不明确造成的歧义
“句子是由词或短语按照一定的句法功能组合而成的,词或短语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结构层次。”[2]当对某一句子进行分析时,不同的结构层次会有不同的语义。如:
此句为同种结构关系不同结构层次,“两个”既可修饰“QQ群”,也可修饰“管理员”,且A、B都为偏正结构,但因切分层次不同,造成了语义表达方面的歧义。
(二)词汇歧义
某些网络用语中的词汇具有多重词义,而在运用该词时人们很难确定它的某一词义,使得网络语言在表达中有歧义现象。如:
1.“不是路不平,而是你不行。”“离出头的日子不远了。”句中的“不行”“出头”,作动词时分别指“不走路”“破壳而出”,作形容词时指“人的能力差”“出人头地”。这是由“不行”与“出头”的多义引起的歧义。
2.“恶心死了!”“没了寂寞谁陪我。”“寂寞”与“恶心”作名词与作形容词时,句义是不同的。
3.“语不惊人死不羞。”将原句中的“休”换成了“羞”,表义则由“不罢休”变成了“不害羞”。“人生就像一场杯具。”“杯具”也被赋予了“悲剧”的意思。另外,“豆你玩”“蒜你狠”等皆由同音异形词语替换而使语义有多种。“神马都是浮云”中的“神马”不单单指“神奇的马”,还有谐音“什么”之义。“打败你的不是天真,是无鞋。”此处“无鞋”如果没有特定语境制约会被认为是“无邪”。
4.“抢小米”中的“小米”不单单指食物,还有“小米手机”之义。另外,“熊猫烧香”“打酱油”“躲猫猫”“驴友”“雷”“汗”“潘俊钡韧络词语也被赋予了新的语义,这就使得语言具有了多种语义。
5.在网络用语中,“高大上”表示“高端、大气、上档次”,“喜大普奔”表示“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这类词的字面语义与网络用语中的语义相差很大,很容易造成歧义。
(三)语义歧义
语义歧义指语义多重、语义指向不明确或语义关系含混造成的歧义。如:
(1)他时而不靠谱,时而不着调。
(2)迟早都要还的。
(3)他的网页做得好。
1.“秒赞”“秒回”可以指向施事,“秒赞”表示某人“赞”得很快;也可以指向受事,表示“赞”某人的东西很快,语义指向不同造成了语义的不同。
2.“他拼爹。”中的“拼爹”既表示“动作+受事”,也表示“动作”。另外,“吐槽”“拍砖”等也有两种不同的语义关系,从而使语言表达中有歧义现象。
(四)语音歧义
语音歧义,是指由于汉字的多音与谐音使语言口语表达中容易出现多种理解的现象。如:
1.“庄子不能解决的问题,老子帮你解决。”“老子”指道家学派创始人,读lǎo zǐ;指长辈时读lǎo zi。
2.“养活难。”“养活”读yǎng huó时构成中补结构,表示养并使之存活;读yǎng huo时只有养的含义,不强调结果。
3.“神马都是浮云。”“神马”不是指“神奇的马”,而是由“什么”的读音shén me根据方言变成的。再如,“你知道吗?”根据方言语音说成“你造吗?”,“这样子。”常常说成“酱紫”。这些也很容易造成歧义。
(五)语气歧义
同一网络语言用不同的语气表达,语义相差很大。如:
1.“那都不是事。”“都”读“dōu”作副词,对一定范围对象进行总括,此句为陈述语气表肯定;重读“那”轻读“都”则带有一种反问语气。
2.“你说什么就是什么。”表示陈述语气是肯定之意,表示疑问语气则带有不服之意。
3.“等你几年算什么。”表示陈述语气、感叹语气、疑问语气均带有不同的语义。
(六)语境歧义
二、网络歧义句的分化与消解
(一)语法制约
可以运用层次分析法分化、消解语法因素造成的歧义。把分析出来的各部分按语法规则进行组合,使各部分都有意义,就可以消解显性歧义现象。如:
A.网 购 好 衣 服。
└动 ┘ └ 宾 ┘
└偏┘└正┘
B.网 购 好 衣 服。 └ 动 ┘ └宾┘
└中┘ └补┘
例句第一层均为动宾关系,但第二层A“好”与“衣服”搭配构成偏正关系,即在网上买好看的衣服;而B“好”与“网购”搭配构成中补关系,意为已经在网上买好了衣服。两种切分方式分别能无歧义地表达“网购好衣服。”这句话。
(二)语音制约
1.继马伊P写给文章的“且行且珍惜”传开后,“且×且珍惜”格式盛行,如“且吃且珍惜”“且玩且珍惜”等。“且和且珍惜”根据“和”的不同读音会有不同的语义。“和”读hé,可理解为“珍惜和平、和睦的表现”;“和”读hú则可表示打麻将和了的快感值得珍惜;huó是和面、和泥,一种动作行为。
2.“大虾”来自“大侠”的谐音,指“网龄比较长的资深网虫”,或者某一方面(如电脑技术,或者文章水平)特别高超的人。再如“886”是“拜拜了”的谐音,“1314”是“一生一世”的谐音等。
无论是多音引起的歧义还是谐音引起的歧义,只要把词的音读准,歧义自然会消除。
(三)语境制约
把语言放入具体的语境中,通常会有效地消解歧义,而且语境对语义歧义也有很好的制约作用。如:
1.“恶心死了。”可用于表达对某人或事的厌恶态度,也可用于表达身体不适。比如甲乙两个好朋友聊天,甲说:“我怎么这么喜欢你呢。”乙说:“哎呀,恶心死了。”此处“恶心死了。”自然用于表达乙的态度,而并非乙身体不适。
2.“抢沙发。”如果用在日常生活中,两个小朋友之间,是指抢具体的实物“沙发”,如果用在网络中则是“抢着第一个回帖的人”。
三、网络歧义句的表达效果
语言是一门高深的艺术,生活中良好的语言表达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日常口语表达中,歧义的巧妙运用能达到诙谐、幽默乃至讽刺的效果;书面表达也是如此。歧义现象的存在能体现中国人内在的含蓄性情,并能使语言更活泼机智,但也会造成语言表达不准确而引发各种矛盾。歧义句是一把双刃剑,因此要斟酌自己的用语。
通过对网络歧义句成因、分化与消解的探析可知:网络歧义句的新颖之处还在于网络新词的出现。这些词语往往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新的读音,这就使得语言表达会有歧义现象。至于语法、语义因素引发的歧义则是新时代网络语义与原有语义的不同造成的。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老妈
- 我的姐姐
- 牵挂我的同学
- 我的老师们
- 梦女孩
- 谈父亲
- 拜访汪竹柏
- 王奶奶
- 我的姜老师
- 我们的班主任
- 幽默老爸
- 我的爸爸
- 母亲
- 我是“香港小姐”
- 羽毛球大战
- 纳妾的成本分析
- 绕会场一圈的人生
- 补习班里斗智斗勇
- 有些人你永远不必恨
- 我们都骑过姥爷的肩头
- 每日七条短信
- 我那非常环保的男朋友
- “淘宝村”真相
- 你真的恨“剧透”吗?
- 友情里的一厢情愿
- 复制一座城市
- 高仓健:做人的美学
- 每个村民都爱旅行
- 一部电梯卡住了我的人生
- 职场撰写邮件的十一条“军规”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学案
-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
- 2011年中考语文阅读复习:迁移
- 《小镇的早晨》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 借助多媒体教《村居》(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
- 2011年中考语文阅读复习:句子内部结构
- 畅谈理想 教案教学设计
- 海上日出 教案教学设计
-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诗经》两首学案
- 2011年中考语文阅读考点复习:运用记叙文知识阅读记叙文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同步练习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案
-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