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生业与社会

生业与社会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08-19

生业与社会

一、 《再论中国家养黄牛的起源――商榷〈中国东北地区全新世早期管理黄牛的形态学和基因学证据〉一文》

家养动物的起源多年来一直受到中外学术界的重视。中国家养动物的起源和出现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古代居民在与一些野生动物长期相处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逐步控制它们,将其驯化成家畜,其中以狗和猪为代表。另一种是古代居民通过文化交流,直接从其他地区引进已经成为家畜的动物,其中以马、牛和羊为代表。家牛的出现,除了使人类获取肉食资源的来源多样化,在精神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之外,其最大的用途是在历史时期广泛应用的用牛犁地,牛耕极大地提高了古代农业劳动的生产率,带动了古代农业经济的发展,是中国农业发展史上一个划时代的进步。正因为家牛的出现意义重大,所以一直是中国从事动物考古学研究及考古学研究的人员关注的热点。《再论中国家养黄牛的起源》一文围绕家养黄牛在中国出现的时间和地点、传入的路线、喂养的方式和出现的动因等四个方面进行讨论,是迄今为止国内研究家养黄牛的最为全面的学术论文。此文还有一个重要内容是围绕2013年底中国学者在国际著名的《自然――通讯》上发表的《中国东北地区全新世早期管理黄牛的形态学和基因学证据》一文开展商榷。那篇文章提出中国在10000多年前就已经存在对黄牛的管理的观点,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较大的轰动。大家读完《再论中国家养黄牛的起源》一文,应该对《中国东北地区全新世早期管理黄牛的形态学和基因学证据》一文中存在的带有根本性和原则性的问题有一个清楚的认识。现在总在提倡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要走向世界,我们从事考古学研究的学者,应该加强中外的学术交流,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吸取国外学术界有益的思路、观点和方法。我们认为,依据现象归纳新的发现,尤其是涉及轰动世界、改变迄今为止国际学术界公认的发现,一定要严谨、一定要科学、一定要反复验证、一定要经得起推敲。

二、 《不成熟粟、黍的植物考古学意义――粟的作物加工实验》

我们强调在研究古代生业时注重“将今论古”的理论。在考古遗址中发掘出土的带有各种形状的人工遗迹和遗物,完全是古代人类的行为所致,在现代很难找到与之形状对应、质地相同、用途一致的物体。相比之下,生业研究中涉及的对象,不少与现代生活密切相关。比如农作物是古今一致的,在人类的农业生产活动中,同样的行为作用于同样的对象,往往会产生同样的结果。如果对这样的过程开展实验性研究,其结论对于我们认识古代的现象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实证性启示。从这一点看,《不成熟粟、黍的植物考古学意义》中重点讨论的粟的作物加工实验对于植物考古学研究就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我们认为,在生业领域的研究中,这类将今论古的证据越多,在开展讨论和凝练结论时,考虑得就会越全面。

三、 《内蒙赤峰巴彦塔拉辽代遗址浮选结果及分析》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国考古学研究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开展工作。西辽河流域的考古工作稍显薄弱,而植物考古学研究主要围绕新石器时代开展工作,历史时期的研究成果屈指可数。历史时期的文献资料中记载的史实往往较多地涉及政治、社会和文化,关于生业方面的记载较少。《内蒙赤峰巴彦塔拉辽代遗址浮选结果及分析》一文通过植物考古学研究,指出该遗址辽代先民的生业经济应属于以种植粟、黍、荞麦、大麻为主的北方典型旱作农业,同时还兼营牧业,首次为我们认识辽代的生业状况提供了实证性的资料。另外,从这篇论文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历史时期的文献资料对于植物考古学研究而言,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还有,在植物考古学研究中兼顾动物考古学研究的成果,对于全面认识当时的农业状况也是十分重要的。

四、 《陶寺遗址出土泥质陶器的中子活化分析与研究》

相比考古学研究、动植物考古学研究主要以形状作为判断的依据,中子活化分析则以对元素的定性定量分析作为研究方法。这种对物体成分的分析一般应用在自然科学中的环境、生物、地学和材料等领域,但是,其在考古研究中也能发挥独到的作用。《陶寺遗址出土泥质陶器的中子活化分析与研究》一文就给我们带来了在考古学研究中可以推测,但是单纯地依靠考古学研究,无法进行科学证明的认识。陶寺遗址贵族使用的陶器和平民使用的陶器出自不同的考古背景,尽管他们在质地上和形制上难以区分,但是通过中子活化分析,可以发现它们在成分上区别明显。考古研究人员通过对人工遗迹和遗物的研究,已经对遗址中存在的社会不平等现象有了明确的认识,而对陶器的中子活化分析结果,则从一个独特的角度,为界定陶寺遗址的社会复杂化性质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依据。

五、 《新疆多岗墓地出土人骨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

上一期“生业与社会”专栏刊登的都是动物考古学研究的成果,本期栏目的内容除动植物考古学的研究成果之外,还包括对人骨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及陶器的中子活化分析与研究。希望以后在大家的努力下,这个专栏既能够突出生业研究的全面性,也能够强调对生业中某个领域研究的聚焦效应。通过对遗迹和遗物开展科技考古多个领域的研究,把探讨不同时空范围内的生业状况与当时社会发展的关系不断推向深入,以令人耳目一新的成果,为中国考古学的发展贡献力量。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爱我家
割稻谷
论“大人不计小人过”
理解之花
俯视大地
我的老同学
眨眼间……
我的飞天梦
悠 悠 叶梦
难忘的回忆
合作
四季小诗
水果奶昔的制作
天依然蓝
成长,让我欢喜让我忧
美国大学图书馆基于机构知识库的出版服务实践研究
图书馆机器人应用研究综述
资源型城市E―E―S复合系统脆弱性评价研究
浅谈县级电视台如何有效做好民生新闻
浅析民国文献分级保护体系的构建
北京地区高校学生图书馆焦虑测量分析
人文社科领域科学数据使用特征分析
抗战时期手工纸与机制纸期刊破损比较研究
高校图书馆用工制度调查分析及未来实践路径
《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季刊》的知识产出与学术风格
中文核心期刊的地理分布及其变动态势研究
当代社会信息化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古典文学中梦意象的文化蕴含解悟
俄亥俄大学图书馆斯科特·西曼馆长访谈录
从艺术图像看中西阅读观念异同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一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三
《语文园地三》教学案例
《灯光》教学设计一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二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三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设计一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二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一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三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二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四
《灯光》教学设计二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一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设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