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29
古钱币源流
在中国,古钱币的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可称之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的钱币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创造出自成体系、独具特色的东方钱币文化。
古钱币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秦代,方孔圆钱就是世界上最早由政府法定的货币。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在统一文字,度量衡的同时,也统一了货币。规定以“黄金”为上币,以圆形方孔铜钱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钱文“半两”与实重相符,这种方孔圆钱从此成为中国货币的主要形式一直沿用2000多年。而选用方空的形制,是表达了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汉朝时承袭用半两钱,但对秦半两大幅减重,“半两”名实不符。曾先后出现榆荚半两、八铢半两、四铢半两等。汉武帝即位后,“外事四夷,内兴功利”急需开辟财源。同时郡国自由铸钱,造成币制混乱,物价上涨,威胁中央财政。于是公元前118年汉武帝下令废除汉初郡国制币权,改由中央统一铸币。设“上林三官”即钟官(掌铸钱)、辨铜(掌原料)、均输(掌制范),组成中央铸币机构,负责铸造的钱币称之为“五铢钱”。五铢钱质量高,改变了货币混乱现象,有利于中央集权和经济发展。
唐代是一个经济文化都发达的强盛朝代。唐高祖武德年间铸行了“开元通宝”钱。“开元”有首创之意,“通宝”则是流通的宝货。“开元通宝”钱币结束了秦汉以来以重量“铢两”定名的钱币体系,而开创了唐宋以后以“年号”定名的钱币体系。“开元通宝”在唐代铸行了200多年,从而使币制长期稳定。
到了两宋时期,铸币分铜钱与铁钱,因铜器比铜币值钱,往往有毁钱铸器现象,因此少见铜钱而出现铁钱。而在宋朝,还出现了别具特色的“御书币”。“御书币”是由皇帝在铸币上书写钱文,据考证第一人为宋太宗赵光义。历代皇帝中书法成就最高为宋徽宗赵佶,他精通琴棋书画,尤其是书法“瘦金体”铁画银钩,自成一家。他所书写的“崇宁通宝”在今天亦是钱币收藏中的珍品。
到了元代,曾铸行过少量的铜钱,但纸币则成为了主要流通的货币。
明朝初年,明太祖大力推行纸币政策,发行“大明宝钞”与铜钱并用,但宝钞不定发行限额,也没有准备金,很快就导致了通货膨胀,故明中叶嘉靖年后,宝钞已不能通行。此时民间主要用白银和铜钱。民间流行的铜钱,材质由青铜转成黄铜,铸行以年号为号的通宝钱。
清代铜钱沿用明朝的制度,主要铸行小平钱。当时,民间商务大数用银锭,小数则是钱、银并行。但从清朝后期开始,银锭便向银元转化。中国最早的机制银元为光绪年间的“光绪元宝”,俗称“龙洋”,因银元背面铸有龙纹而得名。同时出现机制铜元,又称“铜板”。机制银币和铜元的出现对中国传统的银两货币和以方孔圆形为主的铜钱制是一种巨大的变革。
我国古代钱币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从各种钱币的交替发展中可以发现,钱币作为特殊的商品,充当一般等价物来进行商品交换,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着各自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每一步发展,都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息息相关。古代钱币不仅是研究中国各个朝代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而且这种研究可以从经济角度观察、诠释历史的发展变化,能够更客观更准确地发现历史。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变迁
- 勇敢面对
- 影子
- 无需太多
- 豆豆采访录
- 美丽的茅台,我的家
- 2004年的第一场雪
- 由名言所想到的
- 那时候
- 盛饭
- 新音乐—新诠释
- 默读母亲心
- 这只是一个开始
- 听,沙沙……
- 我能行
- “电视问政”:政府公共关系的策略分析
- 民族自治地方立法“ 四川模式”之形成及其基本特征
- 淘宝的双十一营销战略及成功背后的启示
- 戚继光的宦海沉浮
- 抗战期间冯玉祥将军“献金救国”失误记
- 怎样做好“师带徒”
- 童稚记忆中的贵阳“二四轰炸”
- 论俄国形式主义学派的戏仿理论*
-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 论宋代文言小说的篇末议论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的公正价值及其向度
- 刘少奇与中共七大《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的起草
- 唐太宗“依法治国”成就大唐盛世
- 印度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 穿越高速路的顶管工程施工
- 《贾芸谋差》同步练习1
-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设计
- 《口语交际·习作五》教学设计(六下)
- 《李逵见宋江》同步练习
- 《口语交际·习作五》教学设计(六下)
- 《回顾·拓展五》教学建议(六下)
-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
-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设计
-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
- 《回顾·拓展五》教学设计(六下)
- 《回顾·拓展五》教学设计(六下)
-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
-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
-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
-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